康棕櫚 荊歡
摘 要 為提升核能發電廠(簡稱核電廠)的培訓效果,建設科學、高效的培訓體系,本文從核電廠培訓的特點出發,通過核電廠培訓體系六個子系統的分析研究,對核電廠培訓體系建設工作做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 核電廠 培訓體系 分析研究
一、引言
核電廠能順利、安全、可靠、高效地進行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前提是必須擁有一支高標準資格和能力的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隊伍。工程和生產人員只有通過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全面培訓,才能達到其崗位能力要求。為達到上述培訓目標,確保核電廠的培訓能夠滿足并高于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規定,同時使得培訓工作高效運作和持續提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培訓體系,從而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培訓。
二、培訓體系的構成
國內外對培訓體系的構成有很多分類,根據核電廠的特點將其培訓體系分為以下六個部分:培訓組織機構體系、培訓制度體系、培訓課程體系、培訓項目實施體系、培訓教員體系、培訓設施體系,這六個子系統既相互獨立、自成體系,又相互支持、密切聯系、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核電廠的完整培訓體系。
在培訓組織機構體系上,培訓部門負責公司員工培訓;在培訓制度體系上,嚴格按照國家核安全法規、導則、公司質量保證大綱等文件的要求制定公司的培訓政策和各項管理制度;在培訓課程體系上,從實際崗位任務和培訓需求出發,以國家核安全法規、導則、公司質量保證大綱、最終安全分析報告等文件為基礎,并參考國內成熟電站的培訓課程,建立起適合本公司的培訓課程體系;在培訓項目實施體系上,采用國際上核電廠普遍采用的系統化培訓方法(SAT),使得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培訓方法上實現和國際接軌;在培訓教員體系上,結合培訓工作實際,以兼職教員培養為主,對部分培訓課程有針對性地設置專職教員;在培訓設施體系上,主要以滿足公司內部培訓需求為主。
SAT(System Approaching to Training)是一種培訓工作方法。它是針對某個崗位,從提出人員的全面能力要求,到編制和實施培訓大綱、培訓計劃,并達到全面崗位工作能力要求,最后對整個培訓過程進行評價的一個邏輯性過程。SAT可分為崗位任務和培訓要求分析、培訓大綱設計、培訓材料編制、培訓計劃實施、培訓評價反饋等五個階段,五個階段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并且每個階段都有反饋。國際上已普遍認為SAT是獲得并保持核電廠人員崗位資格和工作能力、保證人員培訓質量的先進的培訓方法。
三、培訓組織機構體系
系統性培訓方法得到良好應用的前提是核電廠管理層對培訓的充分重視,并在人力、物力方面給予充分保證,各級管理者明確自己在人員培訓和資格中的作用和責任,每個職工都能清楚地明白培訓對本人崗位工作的作用。培訓管理部門只有在公司管理層的支持下,充分調動各部門、公司全體職工的培訓積極性,在公司程序的框架內,正確地理解SAT內容,合理地應用公司管理程序,規范地組織實施培訓,才能將工程技術和生產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引入SAT的軌道。為此,一個運轉良好的培訓管理組織機構是按照SAT要求開展培訓工作的組織保障。
四、培訓制度體系
培訓制度是培訓體系長期規范、有效運轉的保證,培訓制度主要落實在培訓政策和培訓管理程序中。核電廠培訓管理的總體原則是:按照系統化培訓方法開展和實施培訓;培訓部門負責對公司的培訓進行全過程管理,包括培訓需求分析、組織設計開發培訓課程和統籌編制培訓教材、培訓的策劃實施、培訓記錄和報告、培訓效果評估和反饋等;員工依照將授權崗位所需的培訓課程清單進行培訓,在完成規定的培訓和再培訓內容考核合格后,按照崗位任務予以不同級別或類別的授權。
五、培訓課程體系
培訓課程是培訓體系的靈魂,培訓的核心內容就是課程,因此,培訓課程體系的建設是重中之重。首選要確定設計培訓課程的方法,區別于學歷教育,核電廠的培訓目的是提高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因此培訓課程的設置依據是崗位工作任務;依據系統化培訓方法,科學的課程體系建設工作步驟應按照如下流程進行:崗位任務分析—崗位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培訓課程清單—課程開發—課程評價,通過課程評價對崗位任務分析及結果進行反饋,以便于課程開發的調整,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再確立培訓課程框架,由于核電廠培訓課程繁多,需要對課程進行合理分類,進而對培訓項目按類別管理,確定不同管理人員職責范圍。
六、培訓項目實施體系
依據系統化培訓方法,并根據實際工作過程,可以將培訓項目實施分為幾個步驟:一是編制培訓計劃;二是培訓前準備(包括教員備課、學員預習、教務準備等);三是培訓實施;四是培訓評價與反饋。
培訓項目實施的各環節改進的方向來源在于培訓評價與反饋。培訓評價是目前的最受企業關注的問題,沒有評價的培訓很容易就變成了“賠訓”,無法達成預先設定的培訓目標。評價應包括兩個部分:課程評價和培訓效果評價,課程評價又可以分為課程內容評價和授課效果評價。具體分類關系如圖1所示。
課程內容評價主要是評價課程內容是否與培訓目標相吻合,是否體現了培訓的目標;采用量化關鍵指標的評價方式。授課效果評價主要是評價講師的授課技巧和演繹方式是否能被學員所接受;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培訓效果評價的關注點是員工知識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書面考核和訓前訓后的兩次測評的數據差的形式來完成。培訓效果評價是培訓流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評價結果將直接作用于培訓課程的改進和講師調整等方面。評價從四個方面考察。第一層評價,反應層面。這類評價主要是考核學員對培訓講師的看法,培訓內容是否合適等。第二層評價,學習層面。主要是檢查學員通過培訓,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技能。第三層評價,行為層面。該層關心的是學員通過培訓是否將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工作績效。第四層評價,結果層面。這類評價的核心問題是通過培訓是否對企業的經營結果產生影響。
七、培訓教員體系
教員是課程的演繹者,主要職責是將該課程的核心精髓傳達給學員。一個好的教員必須對課程涉及內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時配合適當的授課技巧。如:技術類培訓課程的講師首先必須是一個技術專家,對該項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訓部門能夠幫助他完成的僅僅是改善授課技巧。
八、培訓設施體系
培訓設施是核電站培訓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核電廠培訓設施的建設應該適應公司培訓戰略定位,滿足公司內部培訓需求,適時考慮外部培訓需求。核電廠的培訓設施主要包括:全范圍模擬機、培訓教室、計算機教室、技能培訓實驗室等。
九、結語
培訓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培訓管理人員需通過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培訓管理經驗、不斷從工作實踐中摸索、敢于發現并改正不足、努力爭取企業各層的支持,最終才能實現建設一套高標準的培訓體系的目標。
(作者單位為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展錦程.核電廠人員的系統化培訓方法及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0(4):56-58.
[2] 季刊.基于系統化培訓方法的CNP公司培訓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