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京

1924年4月23日,印度詩人泰戈爾率訪華代表團到達北京,由徐志摩等人接待。泰戈爾原計劃從北京到大連,然后從大連乘船東渡日本,但聽到徐志摩介紹山西鄉村建設搞得頗有特色,頓時生出濃厚的興趣。
除了詩人身份,泰戈爾還是積極活躍的社會改革家,曾在印度進行鄉村建設計劃,主要內容是在鄉村設立學校、醫療隊等,加強畜牧業和手工業,并提倡全民性的文藝活動。于是泰戈爾臨時改變行程,在徐志摩的陪同下來到山西太原。
聽說泰戈爾造訪,“山西王”閻錫山深感榮幸,認為這是宣傳他所謂的“山西經驗”的大好機會,便安排人手用心接待。
5月21日下午,泰戈爾來到山西督署門口時,閻錫山早已等在那里了。年過四十的他身材矮小,留著兩撇胡子,身穿黑布褂,腳穿黑布鞋,一點也不像赳赳武夫,倒像個氣質十足的鄉村學究。
閻錫山雖是軍閥,但向來標榜自己是文武雙全的儒將,所以略微寒暄幾句就將話題轉向哲學方面。泰戈爾說:“印度與中國都是東方古國,所以我到這里就像到了第二故鄉。”說到這里,他仿佛有意考問閻錫山,“請問閻先生,什么是東方文化?”閻錫山沉吟片刻,故作高深地說:“東方文化嘛,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中字。”
泰戈爾微笑著點頭,稍頓一下,又問:“都說中國奉行‘中道文化,可我們此行經過上海、天津、北京,怎么見不到一點‘中道文化的痕跡呢?”閻錫山嘆了口氣,撓撓頭皮,說:“不只上海、天津、北京,就是在太原也難找,鄉村或許可以找到一點。”
就這樣,兩人像打啞謎一樣聊了起來,竟覺相談甚歡。泰戈爾說:“我這次來山西,想找一塊地方進行鄉村建設實驗。”閻錫山當場痛快地答應下來,同意在晉祠一帶給他劃塊地方。泰戈爾很高興,立刻委托徐志摩具體負責這件事。
泰戈爾不愧是偉大的詩人,在宴席結束后用格外優美語言向閻錫山抒發激情,“凡是被征服的、被壓迫的、被奪取活力的,都應聯合起來,拿回主權,重現美麗、和諧的世界。相信以我們的經驗與努力,這項鄉村建設實驗一定會成功的,然后逐漸向中國推廣,讓它全面開花結果。”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僅僅過了五年,徐志摩在給泰戈爾私人秘書的信中說:“當下中國時局動蕩、政策多變,腐敗、治安混亂等社會問題嚴峻,計劃難以進行。”
雖然計劃沒能實現,但與泰戈爾的這次會面成為閻錫山終生難忘的經歷,他常向旁人談及,語氣頗為自豪。1949年8月27日,閻錫山在臺灣主持孔子2500年誕辰紀念典禮時發表講話,再次提到與泰戈爾會面一事,說:“在我的指引和啟發下,泰戈爾先生在太原考察了六個多月,并說‘中國文化確實就在鄉村,從人民生活常態中即可略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