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小荷

在世人心中,孔子是個好脾氣的老人家,很少說別人的壞話,但他批評起魯國某個“前輩”毫不留情。因為比“前輩”晚生了一百多年,他只能在書里罵得起勁。這個倒霉的“前輩”就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臧文仲。
臧文仲是輔政重臣,先后為魯國四代君主賣命四十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孔子為什么對他頻翻白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導火索是柳下惠,就是那個“面對美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只要臧文仲和他發生矛盾,孔子必是堅定的“柳黨”。
柳下惠曾在魯國主掌刑獄,是條耿直的漢子,從不懂官場上的“柔道之術”,所以有時顯得迂腐,這也是臧文仲最嫌棄他的地方。作為當朝權貴,臧文仲毫不客氣地接連三次罷了柳下惠的官。這可讓孔子心疼壞了——柳下惠是名滿天下的道德模范,怎能受這種待遇?肯定是臧文仲心胸狹隘、故意打壓!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公元前634年,齊孝公帶兵來揍魯國,情況十分危急,臧文仲打算親自到邊境呈送文書,希望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讓齊國退兵。但他忽然病倒了,便請柳下惠代勞,誰知柳下惠說了一通小國與大國的相處之道,梗著脖子犟道:“呈送文書不合禮法,我不干!”眼看火燒眉毛,臧文仲沒時間聽他高談闊論了,毫不客氣地懟道:“什么辦法好使就用什么辦法,禮法是啥,能吃嗎?你不干我就讓別人干!”他們的價值觀如此割裂,怎么可能友好相處?在這件事上,孔子大拉偏架,甚至把臧文仲定在“竊位者”的恥辱柱上。
還有一次,曲阜城東門外來了一只爰居(一種非常罕見的海鳥),盤旋三天還不飛走。魯國百姓普遍迷信,再有好事者添油加醋,這種“異象”引起集體恐慌。為穩定民心,就算臧文仲本人再“相信科學”,此時也不得不采取“祭祀禳災”的辦法來控制輿論。他鼓動百姓前去祭祀,也就是變相肯定所謂“異象”原是吉兆。柳下惠照樣跟他對著干,從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說起,引經據典地論證祭祀爰居如何違反祖制,而臧文仲作為領導卻如此輕率,不是文盲就是反派!嘴炮攻擊下,臧文仲不僅承認錯誤,還讓人把柳下惠的話刻在竹簡上,以供日后反省。即使如此,孔子仍不肯放過這宗陳年舊賬,借此反復吐槽臧文仲。
拋開孔子的評價體系,史書中的臧文仲思想開明、行動務實,在內政和外交上都是一把好手,可謂相當有腦。
公元前666年,魯國發生重大饑荒,餓殍遍野。臧文仲建議魯莊公放低姿態向隔壁齊國借糧,并主動拉下老臉充當這個不光彩的使者。他帶著鬯圭、玉磬等名器(一個國家主權和尊嚴的象征)作為抵押,在齊桓公面前沉痛地描述魯國百姓如何悲慘,又搬出齊、魯兩國的老交情——共同承擔祭祀周公、太公的歷史重任。被架在道德高地,齊桓公不得不答應借糧,連臧文仲帶來的抵押也沒好意思收下。比起虛頭巴腦的“國之體面”,臧文伸更愿救百姓于水火,這種擔當和情懷不是道學家能有的。
公元前639年,魯國又遭大旱,當時有種非常奇葩的論調——上天之所以不愿下雨,是怕雨水流進那些因長相畸形而仰面朝天的巫尪(求雨神婆)的鼻子里。魯僖公競深信不疑,打算把那些躺槍的神婆抓來燒死。臧文仲開啟“打假”模式,底氣十足地說:“如果上天真是憐憫那些神婆,就不會讓她們生得如此畸形了。倘若我們曲解上天的意思,恐怕只會加重旱情,振奮士氣、開源節流、加強守備才是王道!”魯僖公聽從他的建議,老老實實地帶領百姓抗旱救災,這才渡過難關。
公元前683年,宋國發生水災,宋閔公深刻反省了自己的政治漏洞。臧文仲聽說后高調地為他點贊,說:“知錯就改還是好君主。”后來宋襄公繼位,想效仿齊桓公創建霸業,于是召集諸侯各國開會。臧文仲罵道:“為了私欲而強迫他人,沒啥好下場!”果然,第二年宋襄公就被楚人扣押,宋國也被楚國暴揍一頓。在那個年代,臧文仲能“平視”君主,對他們進行無差別褒貶,可見他“以人為本”的思想相當堅定。
公元前629年,曹國在群毆中倒下,晉文公召集諸侯各國瓜分曹國的土地,臧文仲代表魯國前往。此時臧文仲已是耄耋之年,行動很不方便,但他聽說“先到先得”的瓜分原則后,立刻日夜兼程地趕到晉國,果然分到的土地最多。回國后,臧文仲卻對魯僖公說:“‘先到先得的小道消息是一個客棧雜役告訴我的,他最該受到獎賞。”既不居功自傲,也不輕視地位卑賤的人,這種素質夠很多領導學一輩子了。
此外,魯國遭遇經濟危機時,臧文仲建議在各地新置稅關以增加財政收入。這在當時的環境下無可厚非,但又被孔子罵了——整天就知道改革,破壞舊制不算,現在又跟百姓搶錢,什么爛操作!
作為“禮法代言人”,孔子評判歷史人物難免會以“禮法”為絕對標準,君子范兒的柳下惠無疑更合他的眼緣,相比之下,臧文仲就太叛逆了。
孔子炮轟臧文仲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與柳下惠的政治際遇頗為相似,都曾長期遭受權貴的排擠,而臧文仲作為“權貴代表”,自然成了箭靶子。每當翻看那段歷史,孔子都會自動代人柳下惠的角色,所以很難對臧文仲產生好感,褒貶之間摻雜了太多個人情緒,沒能走出政治立場和史學觀點的困局。
作為實干家,臧文仲最討厭沽名釣譽的道德家或不切實際的空談家,如果他能隔空回應孔子的炮轟,又會展開多么激烈又精彩的交鋒呢?或許也會無比傲嬌地贊道:“嗯,你比柳下惠那小子稍微高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