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煥
摘 要 近年來,受國家“限娛令”的影響,綜藝節目減少了對傳統電視平臺的依附,紛紛轉向管理更為寬松自由的互聯網“沃土”,強勢入駐網絡視頻平臺。由此,國內網絡綜藝市場呈現井噴式發展的趨向,各類網綜節目層出不窮。其中,網絡脫口秀綜藝《吐槽大會》第一季上線便引爆話題,連續三季引發社會流行熱潮,成為一款名副其實的現象級綜藝。文章試圖從引爆點理論下的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法則及環境威力法則來剖析《吐槽大會》走紅全網、引發流行的原因,以期為其他網綜選秀節目提供經驗與借鑒。
關鍵詞 網絡綜藝節目;《吐槽大會》;引爆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4-0014-02
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崛起,網絡綜藝節目發展迅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各種類型的節目層出不窮,但是真正能創造收視神話的并不多見,而由騰訊視頻聯合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喜劇脫口秀類節目《吐槽大會》自開播三季以來,經常躋身藝恩、骨朵等權威榜單的榜首,在網綜大混戰的局面中拔得頭籌,成為了爆款網絡綜藝節目。
《吐槽大會》的爆紅看似偶然,實則與引爆點理論下引發流行熱潮的三原則不謀而合,本文將基于這三大原則對它的走紅原因進行深入的剖析探究。
1 引爆點理論簡析
在2000年,格拉德威爾在其著作《引爆點》中提出了引爆點理論。他指出任何事物的流行都必定有一個引爆點,而流行潮突然全面爆發,以及一切變化同時發生的極具戲劇性的時刻,我們便將它稱之為引爆點。
同時,格拉德威爾通過對社會上流行風潮的分析,歸納出了流行的三大黃金原則,即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構成了引爆點理論的核心內容。個別人物指的是對流行潮興起起驅動作用的關鍵人物,主要包括內行、聯系員和推銷員三種;附著力法則討論的是流行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吸引注意力、抓取眼球的特質,在一定程度上,附著力是指想法、產品或者服務內容的交互性,好的交互性能夠引導用戶的思維和行為,從而增強用戶黏性;環境威力法則關注的是流行興起的外部環境,格拉德威爾認為,流行潮的產生與它所處的地點、時間、條件等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上可得,任何流行潮的興起都離不開這三大原則的合力推動,《吐槽大會》也正是實現了三者的融合,才得以爆紅網絡,引發巨大的流行熱潮。
2 《創造101》中的引爆點解析
2.1 個別人物:多圈層的嘉賓陣容
如上文所說,個別人物是信息傳播中的關鍵人物,他們對于流行的產生起著非常重要的驅動作用。首先,內行掌握著大量非常重要的行業信息,他們對自己所掌握的內部信息進行深入的探究并且樂于分享,是可靠的信息源;其次是負責信息傳播的聯系員,他們憑借自己強大的社會關系網將信息快速高效地傳播開來;最后推銷員運用自身獨特的魅力和極具感染力的方式進行說服,讓人們欣然接納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尤其是移動智能終端興起以來,一個人就可同時扮演這三種角色,因此本文對個別人物并不做具體的角色對應,籠統定義為對《吐槽大會》的走紅起助推作用的關鍵性人物。
在《吐槽大會》走紅過程中,這些關鍵人物主要是節目所組建的強大的明星嘉賓陣容。他們都是在各自的領域有著卓越成就的人,粉絲數量龐大,影響力廣泛,熱度滿分。多元化的嘉賓構成擴大受眾面兒,將某些似乎與綜藝節目“絕緣”的受眾的注意力也引至《吐槽大會》。同時,不同圈層、不同領域的嘉賓在一起相互吐槽自黑,碰撞出別樣的火花,產生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笑料,也讓觀眾也在各個領域和話題之間反復切換,時刻都能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不會有審美疲勞之感,增強用戶黏性。
2.2 附著力因素:獨特形式 優質內容 良性互動
附著力法則告訴我們流行潮的產生與事物自身所擁有的“特質”是密不可分的,即是指流行主體本身通過獨特的創意、優質的內容等信息包裝的方法輕而易舉的吸引大眾的興趣和關注,保證了信息的到達范圍和影響力,從而增強用戶黏度和忠誠度。注意力經濟時代,《吐槽大會》在題材各異的網綜節目中脫穎而出,抓住受眾眼球與它新穎獨特的節目形式、優質的內容輸出及與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是緊密相關的,而這也是這檔節目極具附著力的“特質”。
2.2.1 獨特新穎的節目形式
《吐槽大會》否定了傳統脫口秀節目的表現形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不再像以往那樣一個人在舞臺上講述自己的經歷與故事,而是通過“吐槽”的方式,用頗具幽默諷刺意味的語言,提出犀利的問題,發表“高級黑”的言論。每一期節目都會邀請一位話題明星作為主咖,在場的其他六位“親友團”成員輪番對其評價和吐槽,最后再由主咖進行辯駁和反攻。這種調侃和戲謔是互聯網語境下一種獨特的敘事體系,增強了節目的戲劇性和對抗性,也符合時下年輕網友的個性態度和表達方式,進而拉近了節目與受眾的的距離,易使他們產生共鳴。
2.2.2 娛樂的同時傳遞正確價值觀的優質內容
這種公開的吐槽表演可達到一種去除明星光環的作用,將明星嘉賓拉下神壇,整容、出軌、過氣等一系列敏感話題被拉到臺面上公開提及,受眾一貫認知的明星完美人設被擊碎,原本屬于明星個人隱私領域的元素,如情感狀況、家庭情況等也都一一暴露在大眾面前,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同時,吐槽過程中的犀利言語和幽默表達,也引得觀眾發笑。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娛樂功能。
然而在“自黑和互懟”的外衣下,實質上是節目向受眾既定價值觀的傳達。在這里,“吐槽”已不再是一種負面情緒的發泄,而是嘉賓正視自我,消除公眾對自己的偏見,同時向他們灌輸心靈雞湯,傳遞正能量的過程,在這個時代,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但前提是須得具備真正的才華,所以自己必須強大起來。在節目營造的輕松戲謔的氛圍中引發受眾的思考才是這檔節目最終的意義和目標。
2.2.3 注重與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