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園園
摘 要 網絡時代中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傳播的碎片化。為了能夠使科技傳播得到較快的發展,一定要快速適應新的傳播環境,然后再實施碎片化的發展戰略。文章以此為出發點,詳細分析了網絡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
關鍵詞 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4-0058-02
現今,隨著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大網絡媒體正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網絡的信息化傳播也日益呈現出零散化的發展趨勢,因此運用碎片化的發展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發展方式是快速普及科技知識的重要手段。科技傳播過程中的重要途徑便是運用碎片化的傳播策略。
1 碎片化策略在科技傳播中的必然性
1.1 和快速發展的新媒體環境相適應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手機、互聯網、公共交通等許多快速發展的新興媒體正在以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作為出線的基礎形式。雖然這些新興媒體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但是這些新興媒體具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在發展形式上產生了一種突破傳統快速發展期現的局勢。
這種快速發展的局勢和分散化的過程在實質上都屬于媒體的碎片化傳播,其傳播效果將直接影響廣大受眾群體的分割和傳播的最終效果。科技傳播肩負著傳播科學知識和傳播公共科學素養的重要任務[ 1 ]。這就使得碎片化傳播策略成為一項非常必要的選擇。
1.2 和“分眾化”新聞傳播受眾趨勢相適應
在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傳統社會模式中原本的社會關系、社會結構以及社會觀念等諸多內容都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不同群體之間具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同時致使社會成分發生分散現象。在多樣化模式共存的社會背景下,受眾傳播信息的過程也會發生許多分散現象[ 2 ]。
隨著網絡信息傳播過程碎片化模式的快速發展,為了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受眾所產生的不同需求,需要運用分散的傳播模式和傳播形式,同時根據廣大受眾群體的實際需求,運用碎片化策略實施信息的傳播,以便能夠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1.3 和多樣化傳播方式與多元化傳播內容相適應
在實施科技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實現預期的傳播效果,改變傳統傳播模式中形成的傳播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采取針對性的傳播方法,同時根據廣大受眾群體所具有的個性化需求,來很好的完成傳播過程。隨著近幾年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人們在生活中的注意力和興趣都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同時人們開展日常活動時對信息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個性化[ 3 ]。人們日常生活中對信息多樣化的需求,促進了信息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近些年來,中國傳統媒體和諸多新興媒體都在自覺的運用各種不同形式的傳播方式來實施媒體的傳播,以這樣的方式來適應快速的社會潮流變化。在這種多元化的傳播環境中,科技傳播也需要從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方面做出及時且有效的調整。廣大受眾群體應該根據所在區域、接受能力、教育程度等諸多不同因素對其實施有效劃分。碎片化傳播技術的運用,可以取得較為良好的溝通效果。
2 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的實施
為了進一步加快國家科技的傳播速度,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科技的普及,需要積極的踐行碎片化傳播策略。網絡時代背景下,媒介擁有了更為貼合自身實際的生存環境,加之新聞傳播日益“碎片化”的趨勢,讓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的實施更具現實性。在實施階段,應該積極的關注網絡時代的發展軌跡,真正的結合著當前實際落實基本的行動,保證更好的讓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的實施彰顯出真正的價值。
2.1 運用多樣化的傳播媒介
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實現傳播媒體的碎片化,運用多樣化的媒介進行科技傳播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也應該充分重視和發揮其他媒體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其一,需充分發揮各種新興媒體的作用。比如手機媒體、戶外LED媒體、公共交通媒體等。這些新興媒體發展的起步雖然相對較晚,但是它們卻具有較快的發展速度,長期存在于觀眾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不可忽視這些新興媒體所產生的影響及其所具有的傳播效果[4]。其二,社區團體之間的相互溝通。社區是廣大受眾群體日常居住的地方。居民與居民之間會存在更多的相互聯系,并在彼此之間產生相互影響。社區居民之間的相互交往具有較強的可接近性和針對性,并產生許多共同特征。這對科學技術的傳播和科學知識的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其實施的重要途徑。其三,組織的相互溝通。傳播活動的開展一般是具有一定層次的組織或組織機構來進行大規模的組織和實施。組織傳播是人際交往的一種重要傳播形式,所產生的傳播效率和傳播效果會優于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人際交往。這種形式也是科技傳播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傳播形式。
2.2 細分傳播對象
當下許多欄目和電視節目都是針對某一受眾群體而創辦的,接收群體范圍過窄導致信息傳播不夠廣泛。根據廣大觀眾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為他們安排相應的廣播內容,并在廣播中進行有目的的傳播。例如,為了能夠切實滿足不同類型電視觀眾的實際觀看需求,中央電視臺分別建立了科學技術、人與自然、探索與發現等許多分類別的頻道[5]。在科普中國等諸多欄目中,細分了科學聚焦、留言破解、互動討論等諸多欄目,以此為基礎開展有效的教育渠道,從多個方面為廣大受眾群體傳播科學知識和技術理論,這些科教信息和科學內容的傳播都是非常系統全面的,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層次電視觀眾的觀看需求,因此這也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同時也達到了科技傳播高效廣泛的目的。
2.3 傳播多樣性內容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科技信息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既包含了先進的理論知識,也具有較強的科學技術實踐知識,同時還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對科學知識和科技原理的淺層次運用需求。怎樣才能夠實現科學知識的有效傳播?最切實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它們分解成多個方面,然后將其內容分散在不同的布局中,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對其進行有效的傳播。國家對于科技也是非常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想強大、繁盛,必須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將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這從理論方面闡明了運用多樣化的傳播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是實現有效傳播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可以通過積極或消極的典型事例,生動形象的說明此部分內容所具有的重要性質,以上種種措施均是實現科技信息有效傳播的唯一途徑。如果不能緊跟網絡時代步伐,依舊采取傳統的粗放式的傳播手段,那么就很難形成強有力的輿論話題,進而導致不理想傳播效果的產生。所以講科技信息的同一個內容進行分解,細化成多個方面形成強有力的輿論話題可以達到有效快速的傳播目的。
2.4 傳播方式的“碎片化”,運用不同方法和途徑進行傳播
所謂的傳播方式“碎片化”,就是指的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借助于各種各樣的途徑實現具體內容的傳播。在開展科學技術傳播活動的過程中,改變過去傳播模式中“集中轟炸”和“一陣風”這樣的傳播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分散、長流、連續的通信方式進行傳播,掌握部分重要的科技內容,進行反復且有效的傳播,從不同側面來實現宣傳內容的詳細解釋[6]。在開展科學技術傳播活動的過程中,改變過去傳播模式中“集中轟炸”和“一陣風”這樣的傳播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分散、長流、連續的通信方式進行傳播,掌握部分重要的科技內容,進行反復且有效的傳播,從不同側面來實現宣傳內容的詳細解釋。在開展傳播活動的過程中,不應該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分開。相反,而是應該依靠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有效的傳播,在敘事中實現推理,并從這樣的過程中實現科學理性的有效傳遞。與此同時,在對科學知識和科技信息進行傳播的同時,各個新聞媒體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傳播需求和傳播計劃,對傳播內容進行靈活選擇,以此來提升傳播效果。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開展科學技術傳播活動的過程中,傳播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傳播屬于一項公益性傳播活動。這就要求在實施傳播的過程中突破單方面追求經濟效率最大化的傳播理念,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甚至必要時可以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網絡時代真正實現科技傳播效率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黃錕.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的碎片化策略[J].科技傳播,2018,10(16):33-34.
[2]蔡寧寧.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17(14):41.
[3]鞠冉.碎片化策略在網絡時代科技傳播中的運用[J].科技傳播,2017,9(5):70-71.
[4]程道才.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的碎片化策略[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2):56-60.
[5]程道才.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的碎片化策略[J].當代傳播,2009(4):31-33.
[6]李彬,趙瑞琦.網絡時代報紙科技傳播的優勢與缺陷[J].中國出版,2011(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