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摘 要 “互聯網+”新業態的發展,推動了無線網絡的全范圍覆蓋,基于新媒體形勢下的地市臺,理應明確了解到僅有積極創新廣播電視傳媒,積聚多方力量對媒體資源加以有效整合,建立起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傳播平臺,才可能取得有效的發展,將自身競爭優勢良好的發揮出來。文章主要圍繞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傳媒的創新發展展開了探討,以期為有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傳媒;地市臺;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4-0088-02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建設具備時代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將最新的傳播理念及先進技術應用到實踐工作當中。基于此類政策的引導,我國媒體變革腳步不斷加快,科技逐漸進步,人類逐漸發展,優勝劣汰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地市級媒體理應針對如何在傳統至現代的變革過程中,有效適應及轉型進行有效思考。
1 融媒體時代概述
融媒體概念具體指的為通過對媒體技術的融合及整理,在傳統、現有媒體形式的基礎上,實施新媒體技術的融合,主要特點為整合新舊媒體行業的優勢,將相應媒體技術中存在的劣勢淘汰掉。就傳統媒體行業來講,報紙、新聞及廣播電視等均為該行業中主要的傳媒方式,具體的優勢在于媒體形式嚴謹、人員技術水平較高,針對傳媒內容的立場較為明確,同時,很多傳媒企業已經建立起了專屬的品牌。而就新媒體行業而言,微信公眾號及自媒體等形式為其主要的傳媒形式,具體優點包括渠道廣泛、互動性強、平臺新穎等,融媒體行業主要指的即為將上述兩種媒體的優點加以合理融合在一起,建立起媒體行業中的利益共同體。
2 融媒體時代為地市臺帶來的機遇及挑戰
第一,新媒體使得傳統媒體傳播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逐漸變為了時代的亮點。隨著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以往固定、不可移動的傳統媒體模式完全改變,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聽新聞、瀏覽視頻,并可以接收到各種事件的實時信息和動向,此類改革使得傳統媒體的發展壓力大幅度增加,也為其發展提供了動力。傳統媒體的互動方式發生了變化,大眾認同日益提升。新時代背景下,各種信息技術不斷涌現和發展,傳播速度快的就可以搶占先機,受到的關注自然也會更多[ 1 ]。
人類的探索欲望是無盡的,每個人都想要獲取到更多的信息,所以,互動至關重要。受眾經由傳播平臺可與當事人和媒體直接對話,如此直接的方式,受眾可以自由選擇接受還是拒絕,體現了人類的進步。融媒體時代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各媒體均會依照相應區域的實際特點積極的迎合大眾的各種現實需求,對自身的改革策略及模式等實施合理調整,針對此方面,中央媒體起主導作用,各地方媒體負責開路、引導方向。
第二,基于媒體融合顛覆性的影響,地市臺想要做到深度融合管理、渠道及經營等具有一定難度,挑戰性較高。究其原因,此項任務并非僅為單純的在新媒體上加上傳統媒體的內容,而是需要基于新媒體的格局上,經由融合的方式,從靜轉化為動,利用互聯網的思維研究、分析問題,采取創新性的舉措和方式解決問題,經由幕后轉移至臺前,甚至進入人民的心中,為其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新媒體及傳統媒體更替時,傳統媒體基于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及“黨”字號大旗,想要變為引導新媒體宣傳導向的指路標,利用注重控制輿論方向,穩定自身新型媒體的主導性地位。
3 基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傳媒的創新發展有效策略
地方臺的發展擁有自身特點,人員和頻道也相對較少,無法形成一定的規模實施系統化的發展,長此以往,受眾數量將不斷減少,自然也就無法迎合時代的發展。融媒體時代下,新媒體是新型的信息傳播資源,經由新老的碰撞,逐漸融合為地市臺創新發展的轉折點。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地市臺理應注重積極收集、整合更多的資源,注重創新,提升自身影響力,深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2 ]。
3.1 積極使用互聯網及新媒體,促進自我發展
第一,注重突破資源限制。地市臺規模較小,但也存在專屬的資源和頻道等。基于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中央臺及省臺等日漸趨于分眾化以及專業化,而地市臺由于資源少、頻道少的限制,無法實現上述發展。傳統媒體僅經由融合互聯網及新媒體的方式,便可以良好的解決上述的問題。以電視頻道為例,其中的一檔僅有十幾分鐘的節目在具體播出的過程中,由于時長和次數的限制,通常難以收獲理想的效果。
針對這種情況,雖然線上可以播放的內容有限,但在線下我們卻可以進行很多補充,如開設節目的主頁、專欄等,以實現線上播出、線下互動的目標。基于電視節目有限的現實狀況,許多創意新穎的節目都缺乏平臺展現出來,但經由互聯網的支持,各種音樂、財經、汽車等頻道都可以實現線上播出,將想要展現的內容完整的呈現在大眾眼前,此為“互聯網+”最為完美的體現方式。
第二,注重突破經營局限。地市臺覆蓋面積小,資源少,在具體開展經營創收方面操作的過程中,受到局限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傳統媒體經由互聯網實施轉型,將作品思維轉變為產品思維,創造出一系列可良好迎合大眾需求的節目,使得觀眾體驗了地市臺的發展成果。節目內容有所保障,受眾數量不斷增加,觀眾也會逐漸增多,吸引的廣告商越來越多,媒體便可以開發其他的節目形式和模式等,
有助于更好的發展[ 3 ]。
例如,太原廣播電視臺的法制頻道開發了新媒體軟件“TV搖搖樂”,該軟件可直接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經由看電視、搖一搖、中大獎的方式,實現電視及手機的雙屏互動,促使該頻道的創收及收視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剛上線的一年便收獲了近30萬的注冊量,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第三,擴大覆蓋范圍。照比中央及省臺來講,地市臺最顯著的缺陷即為覆蓋范圍有限。如何解決此類問題已經成為了各地市臺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經由不斷的實踐,總結出解決上述問題最好的方式即為借助網絡媒體促進融媒體發展,如此一來,便可以輕松的擴大地市臺的覆蓋范圍,促進其核心競爭力提升。
例如,某市廣播電臺經由手機平臺視聽網的方式,直接將有聲廣播轉變成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電視節目,借助網絡媒體無邊界的特點,擴大了自身的實際覆蓋范圍,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電視、廣播及網絡融為一體,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3.2 積極與融媒集團合作,擴大發展空間

3.3 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創建全媒體融合平臺
大象融媒的核心技術平臺為融媒云項目,其實以中原云大數據平臺為基礎而建立的,以大數據處理及云計算作為支撐,利用三網融合及互聯網技術等,創新起“互聯網+廣播電視”的全媒體融合平臺。此項目既可以促使大象融媒集團內部擁有新的技術作為支撐,也推進了為相應區域各地市廣播電臺機構提供統一的播控發布及節目制作等服務的進程。經由合理建設融媒云的方式,使得相應區域的廣播電視機構融媒體資源共享的目標得以實現,促使相應各地市的廣播電臺數據中心加以有效連接,推進云資源統一融合的實現進程,建立起完善的線上交易體系,有助于更便捷的將相應服務推廣至全國[5]。
4 結論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的價值及時效性使我們再一次清楚的認識到了傳統媒體遭遇的困境與挫折。隨著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各地市臺理應注重確保資源整合的有效性及科學性,以海乃百川的態度,把握每一個機會,積極打造特色化的品牌,促使節目走出去,且應注重積極吸收和引進現代化、高質量的節目,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僅有如此,才可以進行更長遠、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路慷.電視傳媒廣告內容監管的實踐與思考——以南京廣播電視集團電視廣告監管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8(12):91-93.
[2]李峰.基于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廣播電視編導實踐課建構策略——以河北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1):81-82.
[3]陳天穎.播音主持在公共外交領域的實踐應用研究——以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境外活動主持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7(23):123-124.
[4]劉小松.試論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傳媒的創新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8(3):18-19.
[5]鄒立軍.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傳媒技術創新的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8(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