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井口控制盤是控制海上油井的關鍵設備,皮囊式蓄能器是井口控制盤的核心元件,在高壓系統中若選用不當,容易導致蓄能器在排液過程中放熱過度,嚴重時導致皮囊破裂,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針對此問題,以某平臺實際案例為基礎,著重研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過程排液放熱問題。
關鍵詞:井口控制盤;蓄能器;絕熱;放熱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1.058
皮囊式蓄能器在井口控制盤中主要作用是做輔助動力源,常規選型一般是將工作循環看作一個絕熱過程,根據玻義爾定律進行計算。但在高壓系統中,操作壓力、環境溫度變化對蓄能器的影響很大,若選用不當,容易導致蓄能器在排液過程中放熱過度,嚴重時導致皮囊破裂。因此在高壓系統中,蓄能器計算和選型中必須考慮在排液過程中放熱的問題。
1 皮囊式蓄能器工作過程
皮囊式蓄能器作為系統輔助動力源,系統啟動后,液壓泵首先向蓄能器充液,直至壓力達到最高操作壓力,液壓泵停止工作[1]。初始充液過程一般控制在10分鐘之內。充液完成后,儲存液壓油不會迅速被用掉,蓄能器中的氮氣溫度最終會與環境溫度一致,對蓄能器中的氣體來說,初始充液是一個等溫壓縮的過程。
在井口控制盤的工作過程中,蓄能器的主要工作過程就是排液-補液循環。
1.1 蓄能器排液過程
開井時,蓄能器中的氣體快速膨脹,迅速排液,輸出液壓油時間非常短(動作時間小于5秒),且排液后的壓力仍不小于其預充壓力。故排液過程是一個絕熱過程[2]。
1.2 蓄能器補液過程
蓄能器向液壓回路提供液壓油,直至壓力降至一定值,液壓泵重新啟動,為蓄能器補液。補液時間一般較短(時間小于3分鐘),可以將其過程看作一個絕熱過程。
2 計算模型
蓄能器的排液是一個絕熱過程,補液過程可以看作一個絕熱過程,基于玻義爾定律[3]:
(公式1)
式中:為蓄能器的預充壓力,一般為最小操作壓力的0.9倍[4];為所需蓄能器的容積;
為安全閥最小操作壓力;蓄能器最小操作壓力是的容積;
為安全閥最大操作壓力;蓄能器最大操作壓力是的容積;
? 為蓄能器的充液容積(有效輸出容積);n為絕熱指數;
由公式(1)計算蓄能器的容積:
(公式2)
其中是校正系數。
3 蓄能器選型計算
3.1 某平臺基本參數
(1)最高環境溫度:33℃,最低環境溫度:-6℃;(2)控制井下安全閥執行器容積為0.1L,操作壓力21~50MPa;(3)井口控制盤距井下安全閥320米,液壓管線選用直徑1/4英寸壁厚0.065英寸鋼管;(4)在不啟動液壓泵的情況下,蓄能器需要滿足兩口井井下安全閥兩次開關循環;(5)蓄能器的容積按照2×50%配置。
3.2 蓄能器容積計算
將項目的數據代入公式2,計算需要蓄能器的有效氣體容積為1.882L。查詢蓄能器廠家樣本[5],選擇2個1L蓄能器。
4 蓄能器選型驗算
初步選定蓄能器后,核算在工作過程中放熱的影響,按照模型中的相關參數和1L蓄能器進行軟件模擬,以驗證蓄能器的選型。
4.1 工作循環中溫度變化曲線
使用蓄能器廠家模擬軟件[6],模擬在最高操作壓力50MPa,環境溫度33℃和-6℃時四個工作過程,模擬曲線如圖1所示。
紅線表示從最高環境溫度33℃開始四個循環過程溫度變化,藍線表示從最高環境溫度-6℃開始四個工作過程溫度變化。對比圖中曲線,在工作循環過程中,1L的蓄能器溫度震蕩范圍較大。每次排液后的溫度如表1所示。
4.2 分析結論
由模擬曲線,在環境溫度33℃,蓄能器選擇1L是能滿足工作要求。但若是在最低環境溫度中,1L蓄能器在工作過程中放熱過度,系統液壓油最低溫度-37.2℃,在此溫度下蓄能器出口液壓油的流動性變差,同時也會對皮囊的壽命產生影響。故1L的蓄能器不推薦使用。
4.3 重新選型驗證
根據廠家產品樣本,選擇2.5L的蓄能器。模擬在最高操作壓力50MPa,環境溫度33℃和-6℃時四個工作過程,模擬曲線如圖2所示。
對比圖中曲線,在工作循環過程中,2.5L的蓄能器溫度震蕩范圍較小。每次排液后的溫度如表2所示。
若選擇2.5L蓄能器,在最高環境溫度33℃時,排油后溫度下降較少。在最低環境溫度下-6℃的時候,放熱變化相對較小,且恢復迅速。整體上選擇2.5L的蓄能器效果較好。
5 總結
井口控制盤的蓄能器計算與選型時,在壓力較低時,可以直接將工作過程看作玻義爾定律,直接計算選型。但是在高壓系統中需要特別考慮蓄能器放熱過度情況。因為溫度劇烈變化不僅影響到液壓油的流動性,而且還會影響皮囊的使用壽命。本文借助蓄能器仿真軟件對整個工作循環進行模擬,曲線顯示了工作循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借助曲線判定蓄能器選型是否合理。驗證高壓皮囊蓄能器選型,最大程度發揮蓄能器的作用,提高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本文也為同類產品選型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強,韓旭平,倪學莉.井口控制盤重要部件的計算問題[J].中國造船,2004(45):326-333.
[2]齊桂卿,吳朝暉,張玉斌.井口盤氣囊式蓄能器的一種新計算方法探討[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11:1700-1702.
[3]楊洪慶,范玉揚,張鳳紅.井口盤液壓回路蓄能器和液壓泵的設計與計算[J].中國修船,2008(21):66-68.
[4]劉鴻雁,趙波,張偉娜等.Q/HS3025-2014 海上油氣田固定式生產平臺液壓動力單元設計指南[S].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8-19.
[5]HYDAC INTERNATIONAL Bladder Accumulators High pressure E3.203.3/03.12:36-37.
[6]HYDAC ASP 5.0.
作者簡介:楊建義(1983-),男,河北人,學士,工程師,從事機電液一體化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