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勝
摘 要:起重機械屬于特種設備,廣泛應用于工廠企業,一旦出現意外漏電的故障,就會危及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本文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故障排查、成因分析,采取優化設計來消除了安全隱患。
關鍵詞:起重機械;意外帶電;接地保護;檢驗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2.041
起重機械屬于特種設備,廣泛應用于工廠企業、礦山、道路施工等領域。由于采用了電力驅動,一旦發生漏電故障就會對操作人員造成觸電傷害。在定期檢驗過程中,發現某臺起重機械意外帶電并有傷人的危險。該起重機械安裝在某工廠加工車間內,屬于一種電動單梁橋式起重機。其型號為:LH10t-20.5m,額定起重量:10t;吊具:吊勾;控制方式:地操控制方式(無司機室)。詢問設備的日常使用情況時,操作人員反映該起重機械時常有“電人”的情況發生,設備處于較為危險的工作狀態,應停止使用并全面檢查和排查故障。
1 重點排查操控用的手操器和起升重物的吊勾
由于該起重機械安裝在離地面7m的高空,大部分的機械裝置和電氣部件都無法與人接觸因而也不會電到人,只有操控用的手操器和起升重物的吊勾有接觸人員的可能,因此兩者是重點排查的對象。首先要檢查便攜式手操器,拆開外殼后用萬用表測量其內部元器件的工作電壓,實測值為:48V;低于安全電壓。根此我們認為手操器是安全的,可以排除其漏電的可能性。接下來就要檢查吊勾了:先合上總電源開關讓起重機械帶電,再用萬用表測量吊鉤與總電源箱零線之間的電壓,實測為230V,說明吊鉤意外帶電了,同時這也是該起重機械意外電人的直接原因。
2 對所有涉電的零部件進行檢查
起重機械的吊勾用于起吊貨物,正常條件下是不會帶電的,初步懷疑是電源的相線對地或者是導電體之間發生了短路,需要對所有涉電的零部件進行仔細的檢查。檢查發現起升電動機的接線盒內,有一個引線上絕緣層已經破損,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測量該處有一相電源對地絕緣電阻為零,正是由于電動機外殼的漏電使吊鉤意外帶電。起重機械應設置有接地保護功能,能夠在發生漏電時起到短路作用從而防止電傷人。本次故障可以推斷為接地保護失效了,有必要對整個接地系統進行全面檢查。
3 不同系統有不同的保護原理
通常而言,起重機械的接地保護主要有TN、TT、IT等系統。我們需要檢查并判斷出該起重機的接地保護方式。首先是檢查外部的總供電變壓器,低壓側有四個接線柱,分別為一根中性線和三根相線,可以排除IT接地系統的可能,應該是TN或是TT接地系統。然后對起重機械的主電源箱進行檢查,發現有PE和N接線柱。PE接線柱連接為起重機械供電電纜中的一根;N接線柱上連接外部變壓器的中性線,據此可以判定接地系統應為。按起重機械的相關規范,TN系統重復接地的電阻應不大于10Ω[1],但測量其值卻達到了50Ω,明顯超出了標準值,進一步進檢查發現接地線與中性線之間的電阻很大,說明保護地線并未做重復接地處理,實際的接地效果僅為TT系統。由于接地電阻過大,該接地系統無法起到漏電保護的作用,造成起重機械漏電故障的電氣原理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在主電路上,該起重機械設置了兩個自動斷路器,瞬時電流脫鉤器整定電流為200A,按照相關標準的要求:自動斷路器的短路電流不應小于斷路器脫扣器整定電流的1.3倍。則自動斷路器的設定動作電流。當發生接地故障時會形成短路,產生的短路電流 (現場測量;)。由于實際的短路電流遠小于動作設定值,所以自動斷路器不會動作,應有的短路保護也因此失效。
4 小結
結合上述的檢查和分析,我們認為本次意外帶電的外因是起重機械的帶電金屬結構(電動機)漏電所致。內因是應有的接地保護未能起到短路保護,而導致防護失效又有兩點:(1)易帶電金屬結構未與電源中性點連接;(2)短路電流遠小于自動斷路器的設定值。根據這種判斷,可以提出電氣保護線路的改進:(1)將起重機械易于帶點的金屬機構與TN系統電源中性點連接;(2)設置一個或多個重復接地點,使得接地電阻,經過改造后的接地保護原理圖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如果再次發生了漏電現象,同樣會產生短路,其電流(相零回路的電阻值很小,按來計算),由于,(),所以自動斷路器能動作并切斷主電源,短路保護能夠防止操作人員的意外觸電。此外,由于新設計采取了重復接地的方式,出現接地保護線斷開未能與電源中性點聯通的情況,會由TN自動變成TT系統,接地電阻也會小于10Ω,這時候就算出現了外殼漏電的故障,也能使漏電保護開關動作并保護了人員安全。
參考文獻:
[1]引自GB6067.1-2010 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的第8.8.8條要求[S].
[2]起重機械安裝改造重大修理監督檢驗規則[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6.
[3]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則[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