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代松
摘 要:隨著我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對廣泛運用于居民生活和工業生產的電力資源需求量日漸升高,電力生產部門所面臨的生產任務和安全問題之間矛盾日益激烈。本文通過詳細論述現今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如何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希望為電力生產部門及相互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資源;電力生產安全;電力生產管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0.164
0 引言
電力資源是我國目前在人民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中所使用幾種主要能源之一,而隨著環保意識加強和改革開放深化,人民愈加傾向使用低污染低排放能源,因此,電力資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重將逐漸增加,電力生產部門面臨任務艱巨,需要不斷加強電力資源生產管理,保障人民用電安全和社會需求。
1 電力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1)人員安全意識不足。電力生產部門由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組成,其各有缺乏安全意識的缺陷。為數不少的電力生產部門為節省成本,壓縮員工薪資,聘用非專業院校出身專業技術尚可但缺乏安全意識的工人,在薪資待遇職位晉升上缺乏合理制度,導致生產人員對企業缺乏歸屬感,生產過程中常簡化生產步驟不遵守安全操作流程[1]。
管理人員需要監督電力生產作業中設備管理、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工具完備等多項細節,但當前管理人員為保證生產量達標產生經濟效益,常忽視或默許生產人員的不當操作和消極生產。
(2)安全生產責任制度。電力生產工作工序復雜,參與人次多,人員流動性大。電力生產部門雖有現行安全生產制度,但在落實過程中效果不佳。多數電力生產部門在生產工作分配上浮于表面,管理人員對具體工作開展情況了解不透徹,部分領導階層將主要工作方向設置為研發新型技術和完成生產任務上,而缺乏時間精力研討查證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隱患和工作人員存在的安全意識不足現狀;安全管理人員不熟悉生產環節流程,難以發現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成因,無法及時追責;生產人員自身對工作中的安全隱患認識不足,且工作崗位交替次數多,因此出現安全事故后追責困難。
(3)設備質量安全問題。生產設備質量關乎電力生產工作整體能否完成,一旦設備出現故障損壞,不僅對供電地區生活生產造成很大壓力,還會給生產人員安全帶來極大風險。設備質量問題主要出自兩點,首先在購置設備過程中,采購人員缺乏機械檢查知識,未確認明確設備出廠期質量,以致購入不良設備,且后期經過使用磨損老化后,一旦出現問題,重復進行檢查維修后,難以確認責任歸屬,無法要求制作方賠償;其次在使用設備過程中,生產人員在操作使用上存在技術不過關、使用失當、維修檢查不及時等失誤,設備提前出現老化甚至損毀,導致電力生產工作無法如期完成任務。
2 電力生產管理中應對安全問題的措施
(1)強化安全生產意識。針對電力生產工作中兩種組成人員分別展開強化工作,對管理人員而言,需要電力生產部門定期調撥時間、經費,對其進行一定強度的培訓教育,使管理人員了解電力生產過程中的具體細節和所需知識,并能隨著時間推移、技術演進而自身能力升級,如此,管理人員即可合理調配生產時間、生產進度和生產人員組成,在完成電力生產任務之余,保障電力生產過程資源運高效用,減安全隱患少,質量高完成各生產環節。
對工作人員而言,現有工作人員需要電力生產部門組織人力對其工作能力、安全意識進行考核,通過考核后再進行國家級從業資格考試,保證通過后上崗操作,并改革薪資待遇和職位晉升制度,使其工作態度由以不遵守安全制度被動完成工作轉變為主動加強安全生產意識和自身生產技術,以提升職稱薪酬。而后續遞補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從在專業職業院校招聘理論知識諳熟、實踐能力優秀的人才,其次,則需在上崗之前,針對電力生產部門所處地區自然條件人文條件所引發的生產過程中各類常見具體問題,為新人工作人員培訓安全生產意識,使其在盡快踏入工作崗位同時安全高效完成生產任務。
(2)落實生產責任制度。建立可自查自糾的安全生產監察制度,組織機構自上而下貫穿管理人員中的領導階層、安全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一體化保障電力生產安全。領導階層應轉變舊有視經濟效益為第一位的思路,將生產安全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責任追查制度,從自身到安全管理人員再到工作人員都要受其監督對其負責,出現生產事故或查出安全隱患后能正確找出工作失誤方,對其問責。
安全管理人員應當發揮自身管理監督作用,監督各方面工作人員是否按照安全生產制度正確操作,生產設備能否得到定期有效維護,保證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安全管理人員也應在自身本職工作之外,學習進修電力生產知識,了解電力生產過程中每一環節的技術知識、操作方法、易發問題,做到可以獨立監督并察覺生產過程中的隱患和不當操作造成的問題,及時停止生產活動排查維修確保不造成進一步損失,同時給予工作人員一定壓力,使工作人員自覺按照安全制度操作。
工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要自覺自主按照生產安全制度正確操作,以電力生產安全為第一任務,不留安全隱患,保證自身安全,同時,主動學習新型技術與知識,與技術變遷接軌。對自己過往完成的生產任務需要具備責任歸屬意識[2]。
(3)確保設備質量完備。電力生產部門在購置生產設備時因做好調查工作,確保購入設備質量合格,后期檢修維修工作有保障。可對比國內外技術設備優劣勢,根據購入成本和運輸成本及使用條件,決定購買設備比例,可邀請他國或國內制造廠派遣維修人員作為顧問定期前來檢查,在開展生產工作的過程中,也要加強監督工作人員使用生產設備的工作態度,使用前須統一登記,便于在設備出現故障問題時查找對應時段使用者,也可確保工作人員在操作時嚴格遵守生產安全制度,避免不當操作對生產設備可能造成的損壞。電力生產部門應協調時間定期進行整頓,組織對全部生產設備的檢查維修養護工作,修復稍有損壞的設備,及時淘汰老化性能下、且易造成連鎖反應影響其他設備運行乃至停止生產活動的設備。
3 結語
增加電力資源產量的關鍵在于解決電力生產安全問題。我國電力生產部門主要安全問題為安全意識不足、職責制度不明,設備質量不定,通過加強對全體電力生產部門人員的培訓,建立清晰明辨的職責檢查追責制度,全程注重生產設備質量的維護和替換,可以有效解決安全問題,為我國經濟增加提供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官國川.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4):208-207.
[2]趙建明.電力生產管理中的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設備工程,2018,12(下):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