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從根本上選取有效措施,實現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能力的提升,才可保障各項資源的有效應用,最大程度減少庫存浪費,以此縮短設備供應周期。本文首先分析了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需求,同時闡述了供應鏈管理應用價值,最后總結了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僅供參考。
關鍵詞: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供應鏈管理;需求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0.226
雷達裝備保障中,雷達裝備器械保障屬于重要內容,只有基于裝備發展、訓練、管理基礎上,不斷轉變觀念,改善運行機制與管理制度的,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才可探索全新的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切實提升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效率與設備保障效率。
1 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需求
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需求指的是,在規定耗時間內,保障所需雷達裝備維修器材數量,滿足基礎標準,以此提升雷達裝備的使用度與完好率。雷達裝備保障力度,直接影響著其質量高低,若器材過分儲存,將難以實現資源優化,甚至會導致經濟成本增加,加重部隊的經濟負擔。這就意味著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必須要選擇有效措施,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切實提升雷達裝備維修器材完好率,保障資源的合理分配,以此加大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力度。
當前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主要是以逐層傳遞信息,按級供應器材。雷達器材從基層部隊申請領用開始,需要相關部門審核倉庫庫存,調動雷達資源,最后將其送達到專門的雷達站。這屬于一種縱向一體化的保障模式,在新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需求下,會受到訂貨風險、反應周期等因素的影響,難以提升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效率。選取何種手段,實現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效率提升,以此維護軍事效益與經濟效益,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2 供應鏈管理應用價值
供應鏈管理簡稱SCM,屬于地方企業率先應用的管理模式,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主要是凸顯集成化管理。
供應鏈管理主要是在企業資源范疇基礎上,從單一的企業擴展到社會,此時企業之間因為共同的利益,形成戰略聯盟。供應鏈管理最終目的是為滿足信息流與市場需求,促使其保持高度一致,以此實現用戶滿意度的提升,降低經營成本,促使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供應鏈管理處于均衡狀態。供應鏈管理理念在應用階段,不僅可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還可推動軍事物流的發展,為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管理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供應鏈管理理念本身起源于美國,且在西方發達國家內得到了廣泛應用。據相關報道顯示,美軍已經建設起了各類物資器材保障供應鏈管理方式,并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2004年美國還建設起了一種網絡化、動態化、適應性強的柔性軍事供應鏈,只為更好的響應軍事用戶需求。
3 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
基于上述對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需求、供應鏈管理應用價值的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闡述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詳細分析如下。
3.1 軍事供應鏈
由于目前對軍事供應鏈未能形成統一的界定,一般情況下,認為軍事供應鏈主要是圍繞軍事物資保障部門,從物資生產到物資傳輸,實現供應環節的全面管控,構建一個整體的網絡鏈接結構。
軍隊外部與軍隊內部通過共同構建軍事供應鏈,可實現軍用物資計劃、生產、采購、運輸等階段的全過程監控,構建一個整體的網絡鏈接結構,以此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為終端用戶提供高效運行體驗。
3.2 維修器材供應鏈
軍事裝備維修器材供應鏈,指的是將裝備保障系統作為核心,在互聯網技術、信息系統的支持下,將供應商與部隊用戶聯系在一起,組建一個整體的功能網絡鏈結構。軍事裝備維修器材供應鏈,本身可實現物流鏈、資金鏈、信息鏈的有效連接,可保障經濟效益最大化,以此實現軍事效益的提升。
3.3 裝備器材供供應鏈
軍事裝備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供應鏈管理,指的是在滿足部隊需求的基礎上,實現裝備維修器材供應鏈管理運作的優化,通過管控運行供應鏈內的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將最小成本作為目的,確保雷達裝備維修器材能夠及時、準確的送達到用戶手中。
3.4 器材保障供應鏈
基于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相關概念基礎上,依據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實際保障需求,提出全新的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概念。
全新的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包含了物流控制、信息控制、資金管理、供應商管理、倉庫管理等,可構建一個整體的閉環網絡鏈接。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供應鏈,主要在器材保障系統之外,由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廠家組成,屬于一組全新的企業供應鏈。軍隊內部供應點屬于中端,主要由職能部門負責,且構成多級儲備,以此實現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與供應。
參照軍事裝備維修器材供應鏈、維修裝備保障供應鏈標準,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供應鏈管理,需要在部隊作戰基礎上,滿足部隊需求前提下,保障雷達裝備維修器材送達的及時性與精準性,組織、協調維修器材保障供應鏈內的物資,并實現物資成本的管控。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軍隊雷達部隊較為分散,雷達裝置保障難度較大,且對器材保障有較高的要求。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相關問題,積極變革思想,合理應用供應鏈管理手段,才可切實提升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時效性。
參考文獻:
[1]付啟劍.基于E-CARGO模型的裝備維修保障資源調度研究[D].南京大學,2018,16(35):273-274.
[2]李彥,宋寧哲,劉繼斌,劉志軍.面向雷達裝備維修器材保障的供應鏈管理研究[J].物流技術,2013,32(01):261-262+269.
[3]王慶智.面向MES的設備管理系統研究與實現[D].北京交通大學,2018,10(22):174-1768.
[4]張瑾.基于J2EE的裝備維修信息管理系統模型研究及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7,32(01):215-216.
作者簡介:郭太兵(1986-),男,山東臨沂人,大專,四級軍士長,研究方向:雷達器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