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芳 胡哨剛 唐偉
摘 要:結合拉洞發鷓鴣江鐵礦石超載案例,從技術作業、組織管理層面分析原因,并提出了防止鐵路散堆裝貨物運輸超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超偏載;散堆裝; 人工計斗;風險研判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5.210
1 案例簡介
2月23日,拉洞發鷓鴣江鐵礦石,車號C1654913,經柳南內環檢測超載5.4噸。2月25日,鷓鴣江核實超載4.8噸。2月23日拉洞作業點共裝23車,當班貨運員唐國慧,裝卸人員共5名(2名裝載機司機,3名附屬作業人員),均為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企業自理裝卸外聘人員,使用裝載機裝車,裝載機及電子秤均為企業自備。該車于11:47開始作業, 12:02作業完畢,外勤貨運員按要求進行裝車后檢查,并按要求與裝卸人員進行磅單簽認后,通知洛埠營業部制票,磅單顯示裝載重量為69.95噸(共12斗),經柳南內環檢測超5.4噸,到站核實超4.8噸。
2 技術原因分析
(1) 單斗鏟裝重量超噸。裝車司機裝60噸車10到11斗,裝70噸車11到12斗,單斗鏟裝最大達7噸,現場使用的柳工CLG856、ZL50CN型號裝載機額定載重量僅為5噸,違反《南寧鐵路局裝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細則》[3]第一百四十二條“裝載機電子秤應具單斗重量預警、超載報警功能,每斗鏟裝物料重量不得超過裝載機額定載荷”的規定,單斗鏟裝貨物重量超過裝載機額定起重量及電子秤最大稱重限制,可能導致電子秤顯示數據失真。
(2) 未落實“試稱重、旬比對”工作要求。2臺裝載機電子秤均未建立電子秤臺帳,旬比對和裝車前試稱重沒有留下痕跡,無法確定當天電子秤是否準確,違反《南寧鐵路局裝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細則》[3]第一百四十條“在每旬,司機使用電子秤對砝碼進行稱重比對(重復稱重5次),貨運員現場監督”、“每批裝車作業前貨運員現場監督,司機將砝碼舉起重復稱重5次,將電子秤的稱重數據與砝碼實重進行比對”的規定。
(3) 電子秤未經具備資質的計量檢測部門檢定。拉洞使用的2臺裝載機電子秤沒有經過具備資質的計量檢測部門檢定,不符合《南寧鐵路局裝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細則》[3]第一百三十九條“凡進行散堆裝貨物[1]裝火車作業的裝卸機械均須配置符合國家計量器具標準的電子秤,選用的電子秤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經具備資質的計量檢測部門檢定,并出具檢定報告,符合后方準投入使用” 的規定,不能確保電子秤計量是否準確。
3 直接原因分析
綜上技術作業原因所述,導致超載的直接原因為下列三種之一:
(1) 裝車單位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裝載機電子秤未經檢定,計量不準。
(2) 裝載機司機違反電子秤操作規程,鏟裝礦石時單斗重量超出額定重量,導致計量失準。
(3) 裝載機司機操作失誤或電子秤系統故障,漏記斗數,導致多裝1斗,造成超載。
4 管理層面原因分析
(1) 柳鋼勞務管理不到位。一是柳鋼裝載機司機和輔助作業人員均為外聘,相關勞務費用按車結算,且柳鋼未制定作業標準和考核措施,導致現場作業人員盲目圖快,作業質量不高。二是勞力不足,拉洞日均裝車23車,柳鋼僅配備5名裝卸作業人員(2名司機、3名輔助作業人員),作業量大,導致作業人員簡化作業流程,安全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
(2) 安全思想麻痹松懈。一是拉洞鐵礦石為管內運輸,運輸距離短,且長期未發現超偏載問題,各級管理部門對拉洞礦石超偏載安全防范出現一定松勁思想,對自理裝卸風險研判不足。二是拉洞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現場檢查較為困難,部分專業管理干部存在畏難情緒,檢查和作業指導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裝載機電子秤管理和作業環節存在的問題和漏洞。
(3) 裝卸專業管理不到位。拉洞開通前期,柳鋼租用中心裝載機和電子秤進行自理裝卸,裝管所和裝管部對其進行了作業培訓和指導,臺賬均按中心標準配置,17年柳鋼改租外單位裝載機,裝卸專業管理人員未意識到裝卸設備變動存在風險隱患,疏于對拉洞裝卸作業的檢查和指導,從柳鋼改租外單位裝載機裝車至今,桂林裝管所極少進拉洞作業點檢查和指導,導致未及時發現電子秤未年檢、未落實旬比對以及鏟裝作業單斗超噸等問題。
5 措施優化
(1) 規范電子秤使用管理。一是指導督促柳鋼公司建立旬比對和裝車前試稱重記錄臺帳,嚴格落實“試秤重、旬比對”,確保電子秤精度達到裝車要求,貨運員做好簽認和監督工作。二是督促柳鋼盡快聯系具備計量檢測資質的部門對電子秤進行檢定,檢定完成前,暫停拉洞的裝車業務。
(2) 規范現場裝卸作業。一是加強對自裝司機培訓指導,要求司機每斗鏟裝貨物重量不得超過5噸。二是要求柳鋼公司配齊輔助計斗數人員,確保司機實際裝車斗數與磅單記錄斗數一致。
(3) 舉一反三,吸取教訓。貨、裝部門要加強與自理裝卸企業日常工作聯系交流溝通,及時向企業傳遞貨裝安全管理相關要求,并督促其共同配合抓好貫徹落實,對自理裝卸日常安全管理提出意見、建議,同時要及時掌握自理裝卸人員、設備變動等相關情況。
6 結束語
引發鐵路散裝貨物超偏載[4]的因素較多,須多因素全面考慮,在現場作業過程中,加強對自理裝卸單位的管理,尤其是沒有裝卸路工管理的作業點,采取針對性補強措施,及時發現自理裝卸單位日常管理及生產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違反合同約定的嚴格追究違約責任。
參考文獻:
[1]韓晶書.散堆裝貨物超載原因分析及對策[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09).
[2]劉巖. 解決鐵路散堆裝貨物超載問題的探討[J].鐵道貨物,2007(12).
[3]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南寧鐵路局裝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細則[Z].南寧,2019(01).
[4]魏剛.散堆裝貨物裝載質量控制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4(04).
作者簡介:孔祥芳(1990-),女,江西撫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鐵路貨物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