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靜雅,王雅嫻,陳 慧,李艷梅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服裝學院,上海 201620)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世界問題,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到2050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可能由6.05億升至20億,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可能達到3.95億[1]。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老年群體消費需求非常大,但每年為老年群體提供的各類產品卻不能滿足需求,老年功能性服裝也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國外的老年用品市場發展相對完善,在美國和日本都可以找到老年用品商店,而且針對老年人的服裝面料大多具有抗菌除臭等保健功能。我國“銀發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老年功能性服裝市場存在機制不完善、產品定位不清晰、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科技含量低等問題,針對老年功能性服裝的研究也還不夠完善。因此,本文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群,通過問卷調研和實地訪談的方式,了解上海地區老年人對功能性服裝在防護功能、防護部位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并提出針對性的設計和開發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功能性服裝”是針對功能要求而設計的服裝,對服裝質量和采用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2]。功能性服裝產品設計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 可以給中老年人帶來生活便利并愉悅他們的心情。在服裝結構方面,劉瑜[3]對中老年服裝號型設計進行了深入探究;王慧娟等[4]對陜西地區老年人體型進行了分類,并且對服裝號型進行了細化;楊玫[5]在對老年服裝消費的調研中指出腰部和胸部是關中地區老年人購買老年服裝時容易出現不滿意的部位,在設計和研發時應予以重視;王文娟[6]在研究中提出服裝的輔助功能裝置為老年服裝設計增添更多的便捷需求。在服裝面料方面,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對具有透氣性、吸濕性和柔軟度等功能性面料服裝的需求也更加迫切[7-8];此外,智能凝膠纖維、形狀記憶纖維、相變纖維、變色纖維與導電纖維等新型功能性纖維可以有針對性的提高服裝的服用性能[9]。隨著紡織技術、信息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走進人們的生活,可穿戴設備被運用在智能保健服裝的開發中,如Aira Wear(按摩衛衣)、Ravean(發熱夾克)、Siren Care 智能襪(監測糖尿病)等[10]。智能設備、保健面料與可穿戴設備的有效結合能使服裝具有多種功能, 更好地滿足老年消費者對服裝的多功能需求,提高老年人自理能力[11]。
本文調研采用實地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在上海地區老年人活動較為集中的老年大學、敬老院和生活廣場等場所進行問卷調研,在生活廣場晨練老人中選4位老人進行訪談調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規定,我國將60歲以上的人群設定為老年群體[3],本次調研針對上海地區60歲以上人群發放275份問卷,其中年齡在60~74歲的受訪人數為229位, 75~89歲受訪人數為28位, 90歲以上受訪人數為1位。問卷收回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58份,有效率為93.8%。
本次調研中,男性94人,占比36.43%;女性164人,占比63.57%。受訪人群年齡在60~74歲的占總人數的88.8%,其中女性占比65.8%,男性占比34.1%。調查對象月收入在4 000元以下的人數占比41.47%,月收入高于4 000元的人數占比58.53%。調查中大多數老年人收入穩定,有一定的保健防護意識,尤其以女性群體較為突出。
老年人大多數已經脫離工作崗位,購買服裝的頻率也會相應發生改變,了解老年人服裝購買的頻率可以為企業制定生產和銷售計劃提供參考。老年人自主購買服裝頻率如表1所示。

表1 老年人自主購買服裝頻率
由表1可知,在各年齡階段的老年群體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購買頻率為“一年及以上”的老年人超過半數,可知老年人自主購買服裝頻率并不高。一方面,老年人沒有購買特定場合、時間穿著的服裝的需求;另一方面,購買主體多為其子女。分析本文調研數據,約有54.39%的老年人關注過功能性服裝,46.55%的老年人未關注。由此可知,老年人有一定的保健意識,對于科技含量較高的功能性服裝也有所關注。老年人功能性服裝消費意愿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老年人功能性服裝消費意愿分析
由圖1(a)可得,60~74歲年齡段中,對購買功能性服裝持否定態度的人共占總比的7.42%,其中多數老人選擇了一般消費意愿,即處于持續觀望狀態,非常愿意購買功能性服裝以及比較愿意購買的人數分別占總體的23.14%和28.82%;75~89歲人群中,有意愿購買老年功能性服裝的人數比例達50%;90歲以上的老人接受新鮮事物少,更愿意選擇傳統服裝。由圖1(b)可知,老年男性與老年女性的購買意愿結構相似,且二者對于功能性服裝的接受度均為51%左右。老年人對功能性服裝接受價位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其中36.43%的調查對象可以接受200~500元的價位,7.36%的調查對象可接受更高的價位,其他人則選擇了更加保守的較低的價位。

表2 老年人對功能性服裝接受價位
根據調研數據對老年人接受價位的影響因素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月收入與接收價位相關性分析見表3。月收入對老年人群體的接受價位具有顯著相關性,但相關系數較低為0.314,不是唯一影響因素。通過訪談調研,了解到其他因素為:大部分老年人崇尚節儉,很少添置衣服或者傾向于購買價格較低的服裝;老年人穿衣講究干凈整潔、大方得體,并不過分追求時尚、新穎,因而性價比成為老年人最為重視的因素。

表3 月收入與接受價位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 在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3.3.1 面料需求分析
面料需求調研結果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66.28%受訪者非常希望使用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面料,60.47%受訪者不希望使用混紡面料,81.01%受訪者不希望使用化纖面料。37.2%的受訪者接受混紡面料,43.02%的受訪者對3類面料持“一般希望”的態度。天然纖維面料作為傳統服裝面料,有較好的吸濕透氣性且綠色環保,因而受到老年人群體的青睞。許多老年人并不了解新型纖維,因而對化纖及混紡面料仍存有排斥心理。

圖2 面料需求調研結果
3.3.2 款式需求調研分析
款式需求調研結果見表4。可以看出,受訪者對服裝款式的喜好程度為:休閑寬松款式>運動款式>修身款式>緊身款式。

表4 款式需求調研結果 人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多已經退休,不需要再穿著工裝、制服等特定服裝。專注于便于生活和穿著舒適的休閑服裝成為他們衣櫥里必不可少的服裝類型。老年群體大都更傾向于選擇休閑寬松款式,摒棄緊身款式,老人更渴望健康、舒適和便于行動的服裝。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可知, 68.99%的被調查者不愿意穿著款式過于新奇的功能性服裝,只有31.01%的被調查者能夠接受新奇的服裝款式,由此可知老年群體也很注重服裝的美觀性。

圖3 老年人特殊部位的防護需求
3.3.3 功能需求分析
人在衰老過程中,發病率高的身體部位是膝關節、大腦、心臟、眼睛和耳朵。了解老年人最需要的防護部位可以為設計與研發人員提供理論支持和幫助,具有重要意義。老年人特殊部位的防護需求見圖3。
醫用4 ℃冷藏冰箱 HYC-68A,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分光光度計722G,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呼吸強度儀HM-1022,山東恒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色度計CR-400/410,柯尼卡美能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佳能照相機EOS 80D,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質構儀TA.XT Plus,英國Stable Micro Systems公司;電子鼻 PEN3,德國 AIRSENSE公司;恒溫培養箱DHG-9082,上海煜南儀器有限公司。
由圖3可知,需求由大到小排列順序為:腰部>膝部>背部>肘部>胸部>胯部。無論男女,需求的折線趨勢是一致的,從統計平均分看出,女性對背部、胸部、肘部、胯部和膝部的防護需求程度高于男性,特別是在背部和膝部;腰部防護的需求略低于男性。表明女性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保健,并且在背部和膝部的防護需求要高于男性,在款式設計和工藝設計上應該重視。
老年人對服裝功能的需求分析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6項服用功能的平均分統計排序結果為:可拆卸且方便清洗和維護>吸濕排汗且速干>防跌到摔傷>檢測生理指標(心率、血壓等)>智能調溫>理療(中藥理療、磁療等)。

表5 服裝功能需求分析 %
通過對表5分析可知,健康的老年人群體對服裝的需求還停留在較為基礎的功能需求方面,“非常希望”中“吸濕排汗且速干”“可拆卸且方便清洗和日常維護”2項占比均為43.41%,排前2位。表明老年人能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開始下滑,有保健意識,對檢測生理指標(心率、血壓等)和防跌到摔傷功能需求程度較大,這應該是老年功能性服裝研發的重點方向。日常保溫保暖服裝也可以提供保溫功能,因而智能調溫功能的受關注程度沒有其他選項高。有理療功效的服裝起效慢、時間長,成為6項功能中受關注度最低的一類服裝功能。
功能性服裝研發成本較高,但是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理性消費、更注重性價比。因而合理的定價是吸引更多老年消費者的重要手段,既不能漫天要價,使保守的老年消費者望而卻步;也不能壓低價位,以次求廉。應該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結合他們實際的購買能力進行合理定價,以達到他們心理上的認可。
天然纖維面料因其柔軟舒適、親膚健康和綠色自然的特性在市場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老年功能性服裝的必選材料。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逐漸進入消費者視野的一些新型服裝材料具有比天然纖維更舒適的觸感、更獨特的性能,如優衣庫的HEATTECH面料可吸收水蒸氣、發熱,具有保溫功能;石墨烯內暖纖維面料,具有遠紅外升溫、保暖透氣、抗菌抑菌等多種特性[12];納米面料服裝拒油拒水,可以避免老年人將果汁飲料灑在衣服上的尷尬。使用科技含量更高、性能更好服裝面料將是未來老年功能性服裝的發展方向。企業應該通過報刊雜志、廣告宣傳和服裝展銷等手段,讓老年人對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纖維面料有更清晰深入的認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體型會發生變化,老年人身高下降、腹部贅肉增多、臀部下垂、脊柱向前彎曲,逐漸呈現扁平體態[13]。在服裝設計時應遵循技術和美學需求,從視覺上適度美化老年人腹部贅肉松弛下垂、背部佝僂的體態特征,盡量使用H型、O型和梯形的廓形結構。老年人體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應該為其設計特殊的原型,制定合適的號型規格,設計實用美觀且符合其年齡特征的款式。在服裝色彩和圖案設計方面,既要注重圖案與服裝的統一性,使服裝、年齡和穿著環境形成有機整體;又要注意通過服裝結構上彌補或者掩蓋身體型上的不足。
老年人除了體態變化外,還存在感官敏銳度下降、體溫調節功能下降、四肢活動能力下降、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弱、心理敏感、記憶力下降等問題,對服裝舒適性和功能性的要求會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而提升[14]。因此,老年功能性服裝可以從提高服用性能、保健功能和監測防護等方面進行設計。從研發新型纖維材料入手提高服用性能并使其具有保健功能,如從保溫保暖、除菌防臭、吸濕速干、藥物理療等方面增加服裝的保健功能,緩解老年人產熱能力降低、出汗量大且有異味、關節疼痛等問題。通過增加智能檢測設備提高服裝的功能性,如可以從防摔倒摔傷、監測生理指標和方便拆卸等方面增加服裝的防護監測功能,從而達到對老年人心率、血壓、血糖和步態姿態等數據的監測,以便及時反饋和發現問題,同時發出警報、求救等信號。
使用功能性服裝可以大大減少看護人員的工作量,還可以量化穿著者的健康體征并幫助其自理生活。使用智能電子元件應可拆卸,能達到獨立運作、不影響外觀和服裝的日常使用的效果。在老年人服裝的研發過程中應做到服用功能設計、款式設計和色彩設計三位一體,同時結合多學科知識的交叉運用[15-16],將傳統意義上的服裝與科技結合,提高服裝的實用性和科技含量。
本文調研數據表明超過半數的老年人愿意購買老年功能性服裝,且更傾向于購買天然材料制作版型寬松的服裝。背部、腰部、膝部是重點防護部位,并且女性對背部和膝部的防護要求高于男性。目前老年人對服裝功能的需求主要在速干、方便清洗和維護等基礎功能層次,對檢測生理指標、防跌倒摔傷、中醫理療等功能也逐漸有了一定程度的關注。
我國人口老齡化仍在加速,龐大的“銀發市場”正在崛起。針對老年人功能性服裝的設計和研發應將重點放在面料、款式、防護部位設計和功能設計4個方面,同時要兼顧老年人的消費習慣,購買意愿等因素,為老年人提供滿足其需求、多樣化、針對性強的功能性服裝產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時尚和科技緊密有機結合,是老年功能性服裝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