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娟娟,宋曉琳,周曉帆,成 婧,陶靜琪,吳 珂
(天津科技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天津 300457)
中國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廢舊紡織品回收和再利用體系,規范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揀、分級利用機制和“舊衣零拋棄”活動流程[1]。提高廢舊服裝的回收利用率是建立廢舊服裝回收再利用機制的關鍵,現今,我國的廢舊服裝的回收方式主要有專業公司回收、公益組織回收和品牌服裝回收[2-3],再利用方式以捐贈、工業品加工、填埋焚燒為主[4],其中回收分類方法模糊,再利用方式單調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實現二次穿著和再利用設計是廢舊服裝回收再利用體系中最高級的回收再利用方式。本文從廢舊服裝高級回收再利用的角度出發,探討可二次穿著廢舊服裝的分類屬性和再利用設計方式,以此推動我國廢舊服裝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針對廢舊服裝分類方法,在天津市開展了實地調研和全國線上調研,旨在搜集一手資料,探討可二次穿著廢舊服裝回收方法和再利用模式。
在天津市區和濱海新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廢舊服裝回收機構進行實地走訪調研,通過觀察法和詢問法了解廢舊服裝回收分類方法與再利用方式。線上回收機構主要包括微信公眾號、回收機構網站。
調研地點主要選擇了5種機構類別:專業回收公司、社會經常性捐助點、高校公益組織、品牌服裝回收、線上回收機構,實地調研地點見表1。

表1 實地調研地點
對專業回收公司、社會經常性捐助點、高校公益組織、線上回收機構這4種類別,圍繞分類方法和再利用方式2方面內容,歸類整理調研資料。
通過調研發現,各個回收機構基本通過全新、九成新、八九成新、干凈整潔、無污染、無破損等方法判斷廢舊服裝是否可二次穿著,存在模糊性、主觀性,缺乏客觀性的問題。再利用方式以捐贈、工業品加工、焚燒、填埋為主,再利用方式較低級、單一。分類方法和再利用方式見表2。

表2 分類方法與再利用方式
通過公益組織的形式在居民區和高校進行了廢舊服裝回收活動,共收回衣物566件,結合前期調研所獲取的分類方法和廢舊紡織品服裝回收分類綜合評價方法,對其廢舊屬性進行提取與歸類。
針對收回的566件廢舊服裝提取廢舊屬性,結合于曉坤等[5]在關于廢舊紡織品服裝回收分類綜合評價模型分析中提到的影響廢舊服裝處理方法的屬性:破損度、污染程度、顏色、季節,以這4方面的屬性為指導對這些服裝的廢舊屬性進行分析,共提取出31個廢舊原因,具體內容如下:
①破洞。服裝上出現的局部撕裂破損缺口,排除破洞設計。
②腰部松弛。服裝腰部尺寸變大或形態,在褲子、裙子或腰部有松緊設計的服裝中常見。
③脫線。針織服裝線圈的脫落。
④磨損。面料局部因長時間運動摩擦出現的破損現象,以上衣肘部關節和褲裝膝蓋及臀部最易出現。
⑤開線。服裝拼合部分縫線脫落或散開。
⑥跑毛。羽絨透過服裝縫份或面料,也稱為鉆毛,羽絨服為主。
⑦勾絲。服裝之物中纖維和紗線由于勾掛而被拉出于織物表面的現象,針織面料中常見。
⑧脫絲。絲織品常見的勾絲、掉絲現象。
⑨形變。服裝原本的形態發生變化。
⑩死褶。服裝因長期存放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可消除的褶皺。
對31個廢舊原因根據其概念進行再次梳理,歸納5個廢舊服裝屬性指標,分別為破損、褪色、污染、舒適、流行,其中舒適包括外觀舒適與穿著舒適,屬性指標內容見表3。

表3 屬性指標內容
廢舊服裝來源的復雜性、品類的多樣性、屬性的綜合性、材料的層次性,為分類帶來許多困難,目前國內關于廢舊服裝的分類方法尚未統一[6]。本文基于破損、污染、褪色、舒適、流行5方面的廢舊屬性評價指標,提出以再利用價值來指導廢舊服裝的分類方法,探討不同利用方向的分類體系方案,旨在提高廢舊服裝的利用率。廢舊服裝評價分析思路見圖1。

圖1 廢舊服裝評價分析思路
總結國內外的廢舊服裝的再利用方向,包括:捐贈或折價出售、二次設計、工業品加工、焚燒、填埋,本文提出再利用率的“倒三角原則”,即從捐贈到填埋,廢舊服裝的利用率越來越低,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越來越大[7-8]。廢舊服裝利用率低,一方面是再利用技術與國外相差較大,另一方面廢舊服裝以流向倒三角底端為主[9-10]。因此,想要提高廢舊服裝的利用率,廢舊服裝應盡可能通過倒三角較高層的處理方式。再利用率的“倒三角形”示意圖見圖2。

圖2 再利用率的“倒三角原則”
服裝再設計是旨在原服裝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重新賦予服裝二次價值的設計過程。根據廢舊服裝的不同受損程度進行再次加工,其方法大致分為裁剪處理和藝術處理2種。藝術處理方法見表4。

表4 藝術處理方法
裁剪再造方法適用于因穿著舒適度不夠或局部破損原因進行二次利用的服裝,適合受損程度較輕并能通過二次設計再次獲得市場價值的服裝。藝術處理則更適用于屬性為褪色和污染2項指標的廢舊服裝,前2種的扎染、蠟染一般用于含棉量比較高的淺色衣物,如T恤、淺色牛仔外套。以上2種處理方式不僅可以彌補廢舊服裝自身的缺點重新創造價值,還可以保護環境,甚至再次創造經濟價值。

圖3 廢舊牛仔褲改造方案
工藝品制作是在不能再次行使穿著價值衣物的基礎上進行的再造。方式多種多樣,不同于“再設計”,工藝品制作是一種完全打破服裝觀念的設計,以發揮想象創造出實用、美觀作品為最終方向。利用無穿著價值的廢舊牛仔褲,改造方案見圖3。
根據不同受損程度,即便是完全不會再次穿著使用的衣物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改造需求,目的是將服裝價值發揮至最大化。
目前,我國的廢舊服裝回收和再利用已形成一定的雛形,但未建立廢舊服裝的評價指標系統及后期合理的處理決策方案,因此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費與環境污染。本文通過采樣、統計樣本,分析了31個廢舊評價指標,并歸納為5個基本屬性:破損、褪色、污染、舒適、流行。以基本屬性為指導,以再利用方向為導向,對廢舊服裝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提出較高利用率和無污染的改進方案,為提高廢舊服裝的利用率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