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玲
(武漢商學院 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創業是促進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推動力,大學生是最具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1]。創業意向是創業行為的最好預測指標和重要驅動因素[2],創業意向研究理應成為創業行為研究的最佳切入點。隨著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成果的逐漸豐富,本文嘗試對其研究文獻進行整理,從研究范圍、研究內容、研究質量、研究趨勢等方面分析研究成果的主要特征,為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提供參考,從而促進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建設。
本文以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中國知網(CNKI)為檢索數據庫,以“大學生創業意向”作為篇名進行檢索,共獲得372篇文獻,篩選出國際期刊,文獻為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形式的國內研究成果共365篇文獻。
1.文獻發表年份分析
我國最早刊發關于“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文章始于2003年,文獻研究到目前為止長達15年。整體上看,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文獻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分為三個階段。
2009年之前文獻總數僅10篇,2005、2006年文獻數量為0,這一階段是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的萌芽階段,呈零星發展的態勢。2010年國家教育部出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第一次提出“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要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2010-2015年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進入穩定增長階段,文獻數量平均達到26篇。2016-2018年文獻數量穩定,平均高達67篇每年,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進入高產量的穩定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正是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理念,并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進入了全國范圍內的“雙創”穩步發展階段。

圖1 2003-2018年中國知網數據庫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文獻數量變化趨勢圖
2.文獻研究層次分析
研究成果不僅在于量的豐富,更在于質的優良。本文對365篇文獻通過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勾選“核心期刊”和“CSSCI”兩項進行結果檢索,共得到39篇文獻,其所占比例僅10.6%,依據我國論文傳統審核標準,高質量研究成果較少。
此外碩士論文64篇,博士論文4篇,碩博士論文比例為18.5%,此比例相對較高。我國碩博士論文要求對所研究內容有獨創性、系統性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成果質量。
3.研究對象分析
目前國內學界以研究創業意向水平和影響因素測度為主要研究方向,文獻以定量實證研究為主,定性研究文獻僅53篇,占比為14.5%。基于以定量研究文獻為主,樣本的代表性是研究客觀準確的基礎,筆者嘗試對研究樣本所選范圍進行分析,統計發現學界在數據來源說明方面多不規范,文獻多數對此闡述模糊。基于此,筆者僅對有明確闡述調查對象的文獻進行統計,歸納整理結果見表1。

表1 研究樣本選取范圍分布表
文獻中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樣本從全國范圍內進行選取調查較少,共計17篇,所占統計數量比例僅8.21%,以省為單位的區域選擇最多共計127篇,占比61.35%,以單個學校作為研究樣本共計63篇,占比30.43%。進一步研究發現,以省為單位的區域調查樣本中,多數學者往往也是以某一具體城市的多所學校作為樣本調查,而以全省學校為調查區域的文獻也是鳳毛麟角。

表2 特定對象研究文獻數量分布表
針對特定對象的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專門研究文獻數量較少。主要集中在特定專業、特定創業方向和特定性別研究三個方面(見表2)。
在研究對象的專業選取上,多數以默認多個專業的調查來泛指對所有專業學生進行研究,其中具體以特定專業為研究對象的文獻較少,共計27篇,僅涉及10個專業。醫學和藝術是學者研究最多的領域,分別為7篇和5篇文獻,其次是計算機和工科專業研究,分別為3篇。而在某特定創業方向上的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的文獻更少,共計8篇,主要是農村創業和互聯網創業。筆者認為其研究導向與時代背景有關,目前國內對新農村建設較為重視,政策上多鼓勵大學生村官及農村扶貧,微商是近幾年來的新興行業也是相對創業成本較少的行業,因此成為創業熱門,也是學界研究的關注點。性別與創業意向顯著相關,我國眾多學者已經達成了共識,研究結果均顯示出男大學生相較于女大學生有較高的創業意向。女大學生為何創業意向低下,具有何種障礙,其創業特征如何也成為部分學者研究的興趣點,文獻中出現6篇專門對女性的研究。
基于研究主要內容對文獻進行梳理,發現國內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此中有8篇文獻內容對影響因素及現狀均有深入分析,因此重復計算)。一是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數量達到270篇,占文獻數量的73.97%,具有極高的比例,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二是關于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現狀研究,數量為80篇,占比22.19%。此外有23篇文獻歸為其他研究方向。多數文獻無論是影響因素的研究還是現狀或其他研究方向均給出了大學生創業意向提升的相應對策。

表3 研究內容文獻數量分布表
1.影響因素研究分析
目前學界主要側重于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進行測度和相關性分析[3]。研究文獻中僅有17篇文獻對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綜合因素進行構建與綜合論述,多數學者側重單個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測度,其統計頻次見表4,帶*影響因素為筆者將具有同一類型的整合: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專業、戶籍、生源、學歷、年級、創業經歷、實踐經歷、學校干部、學校層次、學校區域等;人格特質因素包括大五人格特質、創業者人格特質、艾森克人格特質等;家庭背景因素包括家庭經濟收入、家庭創業經歷、父母職業、父母教育背景等。

表4 影響因素研究頻次分布表
影響因素研究中個人背景因素往往作為系列因素在文獻中進行考查和測量,文獻共計120篇。以性別、專業、年級、創業經歷出現頻次比例大,是個人背景因素中主要測量因素。性別是學界研究最多的個人背景因素,性別作為單一影響變量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的研究文獻有6篇,劉敏(2011)、彭正霞(2013)、李海壘(2011)研究了創業意向的性別差異影響,胡閑秋(2016)、戚珉(2017)、萬鵬宇(2018)將性別作為對認知風格、不確定性容忍度和創業環境的調節變量進行研究[4],此外劉巍(2018)、魏軍鋒(2010,2015)、侯典牧(2009)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影響進行專門研究。
人格特質的研究文獻數量排名第二,共計68篇,表現為四大研究方向。一是將創業者人格特質因素作為影響變量進行測度,共計42篇,所占比例最大。業界學者對創業者人格特質的構成維度看法不一,經統計整理,出現多達14個特征維度:獨立性、控制源、成就動機/需要、冒險性、積極性、創新性、模糊性容忍特質、自主性、適應性、卓越導向、成長導向、風險承擔、問題解決能力、價值取向,其中成就動機、風險傾向、模糊性容忍特質是學者研究成果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幾個特質維度。從表4可以看出,成就動機作為創業意向的重要推動力量、風險承擔力是大學生選擇創業的原始動力(吳啟運,2008),分別各有6篇文獻進行專門研究。二是采用心理學界普遍認可的一般人格特質——大五人格作為影響因素變量進行研究,共計9篇;三是采用艾森克人格特質因素中“內傾性-外傾性”維度進行測度,共計3篇。四是就某特定人格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研究,包括人格障礙(1篇)、自戀型人格(1篇)、創造性人格(1篇)、前瞻性人格(4篇)以及主動性人格(7篇)。
在作為單個變量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創業自我效能(共計58篇)、創業教育(共計52篇)、創業環境(共計33篇)一直以來是影響因素中的研究熱點。創業自我效能感、創業教育、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向顯著相關這一點上,我國眾多學者已經達成了共識。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具有不可忽視的中介作用,其以中介作用間接影響的研究文獻多達23篇,占該因素影響研究的39.65%。
2.現狀研究分析
大學生創業意向水平高低是現狀研究文獻中研究的主體,以此為基礎,現狀研究朝三個方向開展研究。一是大學生創業意向各結構維度現狀。如羅紅格(2018)、閆麗霞(2017)、王春艷(2016)、嚴建雯(2009)等依據創業事件模型,從創業可能性、創業行為傾向、希求性三個維度對大學生創業意向水平進行分別測量[5],而趙夢夢(2017)碩士論文中則從創業想法意向、創業準備意向、創業選擇意向、創業行動意向四個維度進行了創業水平測量[6]。二是研究大學生對創業具體偏好及創業條件的研究。這包括大學生未來創業時間及地點、創業領域、創業形式、創業準備情況、創業環境、創業動因、創業受教育情況等方面(吳航,2010;葉賢,2010;李翠翠,2014;關雪,2014;白小斌,2014)。三是大學生創業意向在不同個人背景(性別、年級、專業、學校層次、創業或實踐經歷等)和不同家庭背景因素(家庭創業經歷、經濟條件等)存在意向水平差異現狀研究(嚴建雯,2009;郭雷振,2016;王林雨,2018;尚文杰,2016;王一潔,2016;劉志,2013)。
3.其他方向研究分析
23篇為其他研究方向,數量雖少但表現出三大研究方向。一是關于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綜述及熱點分析,共計4篇文獻(趙淼,2017;郁施詩,2016;葉海燕,2015;劉志,2012)。二是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維度及結構解讀,共計3篇(陳露,2017;李小玲,2015;劉志,2013)。三是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邏輯鏈中的后向研究。基于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的邏輯鏈中影響因素及現狀為前向研究,那么后向研究則是關于具有創業意向大學生對其后續的創業動機及行為、創業心理困境、創業學習、創業團隊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其中陶泱霖(2018),劉志(2016),李靜薇(2013),郭瑩(2010)對具有創業意向學生的創業行為現狀、創業行為轉換過程及影響因素做出相應研究[7]。王慧玲(2018),徐海波(2015),王三強(2012)就創業意向學生在創業中的心理困境、人格障礙、抑郁焦慮情緒進行調查分析,王利(2010),李慧(2010)的碩士畢業論文均論述了創業意向對學生創業學習的影響。張爽(2015),繆乾(2012)研究了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對創業團隊組建、價值觀與團隊績效。
通過對文獻梳理發現,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成果數量不斷增多,此項研究已成為我國高校和相關機構研究的熱點。已有研究表現出以下特征。
一是研究步入穩定發展階段,但高質量的文獻研究較少。
二是研究樣本的代表性不強,研究結果客觀性有待商榷。多數文獻是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而以全國范圍的樣本選擇占比太少,30.34%的文獻以單一學校為選擇對象,61.35%以省域部分域市為主要樣本選取范圍。
三是研究對象較為籠統,針對性研究較少。絕大多數文獻是以所有專業、所有創業方向的大學生進行研究,針對特定專業、特定創業方向的研究較少。實際中由于所學專業特性,行業發展及就業情況差異,創業意向上也體現出差異性,具有不同的特點,學界應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
四是研究內容上仍以創業意向影響因素和現狀研究為研究方向。個人背景因素、個人特質、創業自我效能、創業教育及創業環境為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主要研究因素;現狀研究則從意向各結構維度測量、創業意向偏好及創業條件、創業意向個人背景差異水平三方面展開。創業意向影響因素和現狀研究均為前向研究,而關于后向研究中創業意向如何對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及行為、創業心理困境、創業學習、創業團隊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較薄弱,還需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