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寶珠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外語與旅游系,河北 承德 067000)
旅游業是一個大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既有較強的外語表達能力,又熟悉旅游知識及導游業務的管理人員以及導游員等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市場需求潛力十分巨大。旅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既可從事中英文導游工作,又可從事旅游管理、酒店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隨著中國旅游市場的飛速發展,旅游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首先,校企合作適應社會與市場需要。校企合作,學校通過企業反饋,有針對性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導向,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更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1]。校企合作,做到了學校與企業信息、資源共享,學校利用企業提供設備,企業也不必為培養人才擔心場地問題。實現了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節約了教育與企業成本,是一種“雙贏”模式。
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專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就業為中心,充分體現旅游英語的實用性,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精通專業技能的旅游行業外向型和復合型應用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2]。
旅游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旅游企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創業意識,面向旅游企、事業單位、涉外酒店服務行業,從事中英文導游、境外領隊、涉外酒店服務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彰顯職業教育特色。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旅游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可以概括為“一主線、兩環境、兩方向”。一主線:以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兩環境:發揮學校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合作企業職業教育資源、實踐教學環境作用。兩方向:涉外酒店服務與管理方向和中英文導游服務方向。教學體系的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教育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指導思想,體現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并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3.2.1 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工作崗位、在崗培訓及豐富多彩的員工活動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與希爾頓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深入地開展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課程開發、學生實習就業、教師掛職鍛煉等領域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希爾頓酒店集團提供人才支持,也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新的動力。
旅游英語專業學生在希爾頓酒店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學生在酒店前廳、禮賓部、總機和餐飲等一線部門工作,使學生掌握了良好的涉外酒店服務接待能力與英語語言服務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實習學生的辛勤工作獲得了酒店方面和住店客人的一致認可。按照酒店經營和實習生頂崗實習的學習需要,酒店負責對學生進行在崗培訓。酒店負責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思想教育及安全管理,保證學生實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3.2.2 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
學校在實習過程中,對指導教師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都提出了實際可行的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按實踐指導書的要求和指導教師的指導,參加實踐活動,認真完成實習內容。校企雙方經常彼此交流,系領導和專業骨干教師定期深入企業一線,了解學生的工作狀況,并與實習學生進行座談。
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旅游英語專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以真實生產任務為載體的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導游和涉外酒店管理崗位(群)的任職要求,構建相互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教學體系,強調系統的實踐能力培養和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習。
課程設置以行業職業資格考試和典型工作過程為導向,體現課程模式化,內容職業化,訓練標準化,頂崗規范化,教學采用“行動導向”教學先進理念,在仿真模擬和真實環境中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訓教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現實[3]。理論教學必須以“夠用”為原則,強化教學過程的實用性、職業性和實踐性;實踐教學基于實訓基礎、教學軟件、現場模擬教學,以職業工作流程為主線,以崗位職業能力和崗位職責意識培養為核心,突出實踐,強化技能。以下是我校旅游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

表1 基于職業崗位的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思想:以崗位職業能力和崗位職責意識培養為核心,突出實踐,強化技能;以培養適應旅游行業生產管理一線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建立獨立規范的教學體系[4]。
旅游英語專業需要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我校旅游英語專業三年期間的實踐教學學時占教學活動總學時的63.9%。旅游英語專業把實踐教學內容貫穿于“三課堂”之中,并共同納入學分制管理的軌道(第一課堂:除實訓外,還包括專業能力實踐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第二課堂:英語素質拓展系列活動、英文報紙、英文廣播、考證考級、自主實踐、競賽與社團活動等;第三課堂:社會實踐、頂崗實習、假期實踐和畢業實踐等),從而有機地形成了“三課堂”聯動的實踐教學內容模式。
我校旅游英語專業綜合技能實訓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基本技能訓練。部分專業主干課程采取集中模擬或仿真實訓的方式,包括導游模擬實訓、酒店模擬實訓等。通過集中實訓,強化學生所學的各項技能。二是專業技能訓練,包括頂崗實習和畢業實踐。全體學生赴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現與企業工作環境零距離接觸,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從入校開始就對本專業的相關行業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基本確定自身的行業發展目標。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習企業的日常事務,有效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
采用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第三、五、六學期分別安排了認識實習、旅行社或酒店頂崗實習和畢業實踐, 通過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在學習情境實施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在學習情境中扮演前臺接待員、商店服務員、客房服務員等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務。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是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學習過程的導演。根據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出適合教學的學習情境、教師手冊等。
教學方法的針對性。為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課程教學團隊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即緊密圍繞從事旅游服務工作的學生這個主體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積極采用與推廣先進的多元化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模擬教學、情景教學等,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
教學手段的先進性。利用網絡資源教學,充分利用校內實訓資源。學生在此可以進行酒店模擬實訓,在仿真的環境中開展飯店英語教學,給學生提供一種模擬現場的氛圍,為旅行社、酒店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5]。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是一項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工程,應積極探索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深化與合作企業的聯系,著眼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