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董銘
關于新一任蝙蝠俠扮演者終于有了結論。華納兄弟公司日前正式決定,憑借《暮光之城》走紅的英國演員羅伯特·帕丁森(圖二)將接棒出演蝙蝠俠。對于這位新任“蝙蝠俠”,在廣大粉絲和DC高層都寄予厚望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質疑聲音。
帕丁森早年曾出演過《哈利·波特》,并憑借少女系賣座片《暮光之城》一炮而紅。雖然帕丁森近年來一直努力拓寬演技,希望擺脫偶像定位,但一些網友在獲知由他出演蝙蝠俠后,依然表達自己的失望和不滿:“這個選擇太糟了,他哪點像蝙蝠俠。他總是看起來油光光的,蝙蝠俠可不是這樣。”
之所以影迷眼光如此挑剔,除了因為上任蝙蝠俠本·阿弗萊克的表現低于預期,更在于蝙蝠俠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沒有任何超能力的蝙蝠俠依靠自身的勇氣和智慧維護正義,自1939年誕生以來,無論漫畫還是影視劇,一直深受民眾喜愛。
相比早期影視版的喜劇風格,1989年大獲成功的系列電影版在導演蒂姆·伯頓和主演邁克爾·基頓的完美合作下,徹底奠定蝙蝠俠的“暗黑”風格。遺憾的是,基頓只拍了兩部就不再續演,接手的方·基默反響不佳,1997年喬治·克魯尼主演的《蝙蝠俠與羅賓》更淪為笑話。
進入新世紀,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聯手克里斯蒂安·貝爾重啟《蝙蝠俠》系列,并用近乎完美的影像答卷證明了實力。貝爾的演繹被認為足以比肩基頓,再加上希斯·萊杰用生命奉獻的“最癲狂”小丑,這套《蝙蝠俠》系列成為新世紀經典。但這也給后面的飾演者帶來壓力,本·阿弗萊克在《蝙蝠俠大戰超人》和《正義聯盟》中的表演多少有點畏手畏腳,再加上影片反響不佳,“大本”沒有再續約。
如今,33歲的帕丁森的接棒雖然面臨一些質疑,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稱,“雖然很多人聽說這個消息時會翻白眼,但就像當年萊杰接手小丑時也遭遇過白眼,總要給人多一點耐心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