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令桂
摘 要:我國經濟增長的方式在全球經濟競爭變得愈加激烈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變化,隨著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向由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為主導產業的轉變,整個產業結構也慢慢的轉向技術化方向發展,而財政金融政策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就財政金融政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財政金融? 產業結構升級? 影響
一、財政金融政策影響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具體體現
(一)金融政策對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為目的,我國從建國以來就針對不同地區的情況頒布了一系列金融政策,這些政策對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控制的作用。此外,在西部建設活動規劃中,我國還出臺了一些信貸扶貧政策,有意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建設的地位,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實現利率優惠與資金正常供給的統一性,致力于培養具有地區特色的區域產業,有效的利用金融政策來夯實地區經濟基礎。
(二)財政政策對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根據對有關數據的分析可知,我國財政政策對地區經濟的影響可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建國到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到新稅法頒布和新稅法頒布至今。盡管財政政策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一定差異性,但從制定財政政策的精神實質以及有關措施的出發點分析,是具有一致性的,財政政策對地區產業結構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推動地區經濟適應社會大生產的應對能力,借力與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的改變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各個地區之間的貿易交流和經濟往來,讓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被不斷的擴大,從而形成一個積極的連帶效應。
(三)財政金融政策聯動對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財政與金融是國家經濟發展活動中密不可分又不必可少的兩個部分,兩者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兩項政策的聯動對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財政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金融政策的積極響應,金融政策要想在實際應用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和作用也需要相應的財政政策支撐。只有將這兩項政策進行聯動,才能在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規定性作用的同時體現出金融政策的指導性作用,通過雙管齊下的方式助力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財政金融政策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影響的效應研究
(一)整體效應
通過分析經濟轉變的總體趨勢不難發現,對產業結構升級有著促進效應主要有金融信貸規模的擴大、國家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大以及日漸傾向于高新技術性產業的財政支出,除此以外還包括很多影響因素,比如外商直接投資、稅收收入高低、產業結構的服務化或技術化、以及銀行信貸等,諸多因素在不同情況下會對產業結構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中的外商直接投資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內外產業政策的限制,所以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不算太大。
(二)階段性效應
相比于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調整規律,我國產業結構的轉變趨勢與其有著極大的相似性,具體說來就是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趨勢分別為急速下降、緩慢上升和快速上升。國內市場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會慢慢的與國際市場相融合,這對大部分國內企業而言即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各行各業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所以急需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升級才能滿足國內產業發展需求。
(三)區域效應
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因此國家也針對性的制定了具有一定差異性的財政金融政策,對于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第三產業發展迅速,財政金融政策也更加傾向于這方面;對于處于西部大開發時期的西部地區,國家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給予了較大的支持,但由于集中了一些重工業基地和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一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并未在此地區被貫徹落實,給產業結構的升級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對于民族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財政政策在促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和加強地區經濟應對能力的同時,還致強化力于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經濟來往和貿易交流,以雙向的影響助力民族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財政金融政策在我國深化產業結構,實現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時期內很好的發揮了扶持、引導的職能作用,極大的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為了更好的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工作,有必要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和經濟發展趨勢不斷完善財政金融政策,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瑞.財政金融政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企業導報,2016(11):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