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萍
【摘要】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關鍵期,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重要時期,發現和保護并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大膽創新。本文就此問題,做出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14-01
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并以這種態度來規范和調整自己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它通常表現為一種創新理論、創意思維、自主意識、變革態度等。對于幼兒來說,創新意識主要表現在幼兒自身對環境的種種探究行為。研究表明,3-6歲階段是創新意識發展與培養的最佳時期,我們應該抓住時機創設教育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使之成為面向未來、自主創新的一代新人。下面談談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幾點做法:
一、制造嘗試機會
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許多的第一次,有著非常強烈的嘗試動機和嘗試愿望。面對幼兒的行為,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能加以簡單的訓斥與禁止,應該有針對性地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嘗試條件,制造嘗試的機會,鼓勵幼兒在成人的引導下開展有益的嘗試活動,以滿足他們強烈的嘗試愿望,提高嘗試行為的教育價值。如:小班科學活動《認識烏龜》中,面對幼兒提出的“烏龜喜歡吃什么”這一問題,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導他們討論“那我們要怎么做才能知道烏龜喜歡吃什么呢?”將幼兒想直接從老師那里獲得答案轉向為通過自己的嘗試來尋找答案。于是,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在“觀察角”飼養起小烏龜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孩子們發現烏龜喜歡吃小魚、小蝦等,也會吃嫩葉、瓜皮,有的時候很久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再如:春天來臨,投放在班級觀察角的小蝌蚪們立刻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寵,他們特別想弄明白:小蝌蚪怎么奇跡般的就變成了小青蛙?它是先長前腿呢還是先長后腿?小蝌蚪的尾巴是掉了還是縮回肚子里了?面對孩子們的疑問,我不做任何回答,而是接著在觀察角又提供了一些放大鏡和記錄本,每天利用自由活動時間,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幼兒經常去觀察小蝌蚪的變化,并且用圖畫的形式把它畫下來。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不斷觀察、思考和交流,發現了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部秘密:先長后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長出了腳趾……這樣的嘗試過程,不斷地調動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幼兒既獲得了相關的知識、經驗,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發明創造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币虼耍谌粘I钪校覀儜撚幸庾R的保護幼兒的好奇、好問的天性,積極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引導他們在學中疑、疑中學、疑中創。如:自由活動時,孩子們無意中發現壁虎能在墻壁、天花板上爬來爬去而不會掉下來,覺得非常奇怪,跑來問我:“老師,壁虎為什么不會掉下來?”面對孩子們的好奇,我查閱了有關資料,通過組織幼兒觀看視頻,讓幼兒知道壁虎之所以能在墻壁、天花板上行走而不會掉下來,是因為它們腳上長有倒鉤和吸盤,吸盤就像吸鐵石一樣緊緊吸住墻壁和天花板,所以壁虎可以像在平地上一樣的在天花板上爬來爬去。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我們人也在天花板上行走而不會掉下來呢?你想怎樣做?”孩子們一下子說開了,有的說:“長大我要發明能吸住墻壁的衣服、褲子?!庇械恼f:“我要發明有吸盤的手套和鞋子,建筑工人叔叔蓋樓房時就不要用樓梯和吊車了。”……在好奇中探索、在好奇中發現、在好奇中想象,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三、重視幼兒的游戲行為
幼兒的探究行為還大量地表現在游戲活動中。他們的游戲活動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通過角色扮演、物體構建、情景表演等進行,這些游戲對幼兒想象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著名教授楊振寧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孩子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缺少動手的機會。”缺乏動手和實踐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們國家的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在組織三大游戲時,我經常有意識地鼓勵、引導班級幼兒一起動手制作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例如:永安美食節期間,孩子們最經常談論的話題就是各種各樣美味的小吃了,角色游戲《美食一條街》應運而生。游戲開設前,我利用談話活動,組織幼兒一起思考、討論:各種各樣的小吃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你想制作什么?用什么材料制作?孩子們紛紛舉手,氣氛熱烈:“老師,我想制作芋包、水餃,我用超級黏土來做?!薄袄蠋?,我想用薄的塑料泡沫做粿條?!薄拔蚁胗镁G色的海綿紙做艾粿” ……討論結束后,孩子們分工合作,運用畫、折、剪、捏等等技能,制作出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如,在表演游戲中,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創造性的表演出作品中沒有的角色對話和情節等等。如:大班表演游戲《白雪公主》中,隨著游戲的深入,有的幼兒提出小矮人的家在森林中,可以增加角色扮演森林里的大樹,我抓住時機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扮演森林里的大樹?”孩子們紛紛舉手,有的說:“扮演樹的人可以站著,也可以蹲著,因為樹有的高有的低?!庇械恼f:“可以三個、兩個站在一起,也可以一個人站著,因為樹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還有的說:“扮演樹的人可以雙手向上伸展表現樹枝,手酸了的時候也可以垂下來放在大腿兩邊,因為樹枝也有向下長的?!薄粋€好的教師,不僅要充分關注和重視幼兒的游戲行為,因地制宜的為幼兒創造游戲的條件,還要盡可能的參與他們的游戲活動,以游戲伙伴的身份幫助幼兒提高游戲水平,培養創新意識。
四、鼓勵幼兒標新立異
鼓勵求異精神、允許幼兒“異想天開”,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特殊舉措。由于年齡小和知識經驗缺乏等原因,幼兒常常會萌發一些超乎尋常的想法,這些想法聽起來很好笑、不符合現實,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蘊含著幼兒許多難能可貴的創新意識,教師如果不及時發現并給予鼓勵、引導,而是采用輕視、嘲笑、甚至是責怪的態度去對待,必將慢慢扼殺幼兒創新意識的萌芽。如:美術活動《圓圓的大西瓜》,明浩小朋友畫了許多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的西瓜,就是沒有圓形的。發現這種情況,我沒有打斷明浩的創作,而是臨時增設了一個讓幼兒介紹自己作品的環節,并且特意提問明浩小朋友:“明浩,你的西瓜好特別,為什么不是圓形的呢?”明浩說:“我家里的西瓜從桌上滾下來摔壞了,如果西瓜是方形或者是三角形的就可以放得很穩,那多好啊!”我摸摸明浩的頭表揚他:“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希望你長大后可以培育出各種形狀的好吃的西瓜來?!币粋€稱職的教師,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正確看待幼兒的“異想天開”,不斷他們創造 “標新立異” 的機會和條件,以培養幼兒勇嘗試、探索的創新精神。
總之,以幼兒的探究行為為起點,不斷萌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現代幼兒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個幼兒教師都應該為承擔這一歷史任務而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用我們的雙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