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升 胡智紅
【摘要】質疑是創新思維的源動力,問題意識是質疑的前提和基礎,而提問能力又是培養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因此,就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
【關鍵詞】想問? 提問? 善問? 樂問? 會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96-02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質疑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重要表現,它對深化知識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樂于提出問題,就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一、營造和諧氛圍,引導學生想問
在壓抑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很難有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只有在自由、平等、民主、開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思維才活躍、才敢于質疑和勇于提問。為此,我們首先要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積極引導認真回答。其次,要仔細傾聽學生的困惑和創新性的想象,消除學生對提問的恐懼心理。最后對于所有的提問者,要及時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主動提問的同學產生提問的成就感,從而引導全體同學參與到課堂提問的環節中,激發學生提問的激情,讓學生想問問題。
二、創設實踐情景,引導學生提問
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實踐操作,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實踐情景,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膽提問。例如,在實踐活動“辦數學小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收集素材、整理素材、規劃設計、文字排版、美術設計等過程,該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且與數學學習密切相關,教師要在實踐過程中關注學生的交流過程,從而發現學生的疑問所在,并鼓勵學生主動提問,讓學生在思考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多說多做多想,引導學生善問
語言既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外部表現,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通過說的訓練,培養學生勤于提問的習慣。比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如果讓學生分別去說“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這三者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將會提出問題:“零為什么不能作除數?不能為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項?”等一系列的問題。在比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堂上組織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做成一個角的模型,并用手轉動角的一條邊,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地認識和掌握銳角、直角、鈍角等概念,而且還會在此基礎上提出“當兩條邊重合時是什么角?如果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后繼續旋轉下去將得到什么角?如果這條邊按順時針的方向旋轉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義的問題,為以后學習角的知識打下堅實基礎,課堂讓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通過分析和比較,提出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調整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樂問
教師評價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態的反思,從而更理性的學習,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是以考試為基礎,成績好的同學得到贊揚,成績一般的同學被忽視,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則被瞧不起,成為所謂的“差生”。這種評價方式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學生質疑提問的能力,思索探究的能力都受到壓制。為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必須改革評價方式,積極實施多元化的評價,全面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質,可以將分層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學生評價中,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和班上學生的學習基礎,設置多種榮譽獎項,爭取讓每個基礎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獎項,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做最好的自己,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為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置勇于求知獎和創新思維獎等,分別頒發給提問最多的同學和提問題最具價值的同學,通過設置這些鼓勵學生的獎項,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
五、學習提問方法,引導學生會問
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知識的學習與消化,反之,不但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而且不能促進學生有效思維,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就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會提問。如:趣問法、反問法、類比提問法、 聯系實際提問法等,總之,在教學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讓學生能提問、會提問。
綜上所述,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提問,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參考文獻:
[1]鄧金輝.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打造活力數學課堂,《新課程》,2017(35)
[2]宋曉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打造高效數學課堂,《西部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