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資金融通分論壇上,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及企業界的200多位代表圍繞“促進可持續融資,構建開放、市場導向的投融資體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入探討,達成多項共識。
“在各方努力下,多元、包容、可持續的‘一帶一路融資體系初步建立。多元是創新融資模式,實現多渠道資金匯集;包容是凝聚各方共識,實現發展紅利共享;可持續是倡導綠色理念,防范債務風險,實現健康和諧發展。”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分論壇開幕式上首先致辭,對“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成果作了總結。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開幕式致辭中列舉了5個方面的進展。一是資金支持體系不斷健全,融資支持日益市場化、多元化。據統計,中國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超過4400億美元。二是金融服務不斷完善。截至2018年底,11家中資銀行在28個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了76家一級機構,來自22個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近50家銀行在華展業,涵蓋信貸、擔保、債券承銷、并購重組、風險管理、支付清算等領域。三是國際合作全面深化。中國人民銀行與21個相關國家和地區央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與國際金融公司、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開展的第三方合作不斷深化。四是綠色發展理念先行。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家金融機構簽署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五是能力建設深入推進。一年來為近40個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學員開展培訓。
劉昆指出,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融資安排,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一項長期任務。中國財政部將繼續與各國財政部門、多邊開發銀行、各類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共同建設高質量、高標準的可持續融資體系。一是將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融資政策框架,高標準開展項目融資。二是將建立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防范化解債務風險。三是將支持多渠道資金參與基礎設施長期融資,堅持“一帶一路”合作的開放性。鼓勵多邊開發機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聯合融資,鼓勵開展第三方合作、多方合作,推廣股權投資、PPP項目融資等方式,充分發揮公共資金的帶動作用,動員長期資本及私人部門資本參與,進一步完善多元、包容、可持續的“一帶一路”融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