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長全
我在青藏高原旅游,思考過一個問題:從青藏高原流下來的河成千上萬條,為什么大多數(shù)流著流著就沒有了,只有長江和黃河最終形成了兩條奔騰不息的大河呢?
我請教一些地質(zhì)學家,得到這樣的答案:只有這兩條河發(fā)源的高度和角度不同。
高度比別人高會導致什么呢?會導致這條河的起點和終點之間落差大,水的落差大就會形成較大的勢能,導致水流流淌的速度大。
所以,高度決定速度。那么,河流發(fā)源的角度不同將會導致什么不同?
假如給一些人10個小時去走路,以同一個起點向不同的方向走,看他們每個人能走多遠?你沿著45度的方向,他沿著90度的方向,另一個人沿著135度的方向。
每個人在不同角度將意味著他遇到困難的性質(zhì)和大小是完全不同的:你在45度的方向遇到一條高速公路,一馬平川;他在90度的方向遇到的是幾座高山;另一個人在135度的方向遇到的則是幾條大河。
在不同角度上行走的人,得拿出不同的資源和時間來克服道路上遭遇的不同困難,也就決定著每個人在不同角度上,在10個小時內(nèi)能行走多遠。
所以,角度決定長度。
(聶勇摘自《讀書文摘·經(jīng)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