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寶琴

位于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北坡下的西藏,有兩個藏族登山家的名字家喻戶曉。一個是第一位登上珠峰的中國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從珠峰北坡登頂紀錄的登山家貢布;另一個是藏族女運動員潘多,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也是中國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
登山家的精彩故事,伴隨著藏族少年們的一路成長,激勵并引導著無數藏族兒女以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為豪。次仁旦達便是那個從小聽著貢布老先生和潘多奶奶的故事長大的藏族孩子。
次仁旦達1986年出生在珠峰北坡下的定日縣,從小就與珠峰結下了不解之緣。上學路上,他一抬頭看到的就是珠峰;和小伙伴玩游戲時,背景也是珠峰;經??吹絿鴥韧鉄o數想要攀登珠峰的勇士們裝備齊全地從自家門前路過,躊躇滿志地奔向那巍峨雄壯的山峰。在年少的次仁旦達心中,珠穆朗瑪峰是每一個登山者心中最高的舞臺和畢生的追求。
登頂珠峰的信念,也漸漸在次仁旦達的心底生根發芽。
15歲時,次仁旦達離征服珠峰的夢想近了一步,父親把他送進了西藏登山學校,系統學習登山。從系繩扣開始,他一點點接觸學習攀巖、抱石、高海拔登山、高山救援、雪崩搜救、攀冰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打下堅實的登山技能基礎后,次仁旦達開始向高峰發起沖擊,并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年攀登兩座高峰、去一次珠峰。同時,另一個夢想在次仁旦達心中萌生:他不僅要成為一名專業登山家,還要成為一名專業的珠峰登山向導。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登山隊沖擊珠峰頂峰,將奧運圣火在“世界之巔”點燃,在奧運火炬傳遞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有過登頂珠峰經驗的次仁旦達作為登山攝影師,拍攝下了這意義深重的時刻。
同年,因為專業特長,次仁旦達被特招進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讀書,成為該校傳媒學院的一名本科生。他結合自己的興趣與專業,拿起攝像器材,成為一名“高山攝影師”。用腳步丈量世界各地高山峻嶺的同時,他也用鏡頭記錄下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讓更多人欣賞到登山的藝術。
2012年3月,恰逢母校建校60周年,學校體育部組建了一支由24人組成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峰登山隊挑戰珠穆朗瑪峰,次仁旦達成為其中一員。
臨近沖頂階段,因為天氣多變,兩個高海拔營地的運輸和建營工作不得不推遲。對于資金有限的高校登山隊來說,多一天等待,意味著多一筆開銷,也意味著放棄的可能性多增加一分。他們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奈何。
終于,天氣預報顯示,5月19日是唯一合適的沖頂時機。時間緊迫,登山隊當即提出一個大膽的方案:由次仁旦達和另外三名隊員組成攻堅隊,于17日從海拔7028米營地出發,當日運輸并建立7790米營地,18日繼續運輸并進駐8300米營地,兩天上升海拔約1300米,并馬不停蹄要在19日凌晨直接突擊頂峰。
盡管次仁旦達此前有過攀登珠峰的經歷,但在以往的經歷中,運輸和建營由專人提前一天完成。而這次選擇一口氣快速沖頂、不反復上下補充物資的方式,這在攀登8000米以上的山峰時是非常少見的。面對兩難境地,次仁旦達和隊友們選擇勇敢向上,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登頂。
在近兩個月沖擊世界第一高峰的時間里,次仁旦達拿起攝像機,隨隊記錄下這支隊伍登山的全過程,最后這些畫面匯聚成了微電影《珠峰印象》,這部送給母校的獻禮片先后獲得多個獎項。
在這次登頂珠峰的過程中,一個插曲讓次仁旦達印象深刻。在行進到海拔7900米處時,次仁旦達看見身邊不遠處有一個被丟棄的水壺,他想要將其撿起來。超過每秒20米的風速,凜冽得像一把把小刀劃過臉頰,他把自己的保護鎖掛在主繩上,以緩慢的節奏艱難地一步步挪過去。
走近一看,水壺下面居然是一處冰裂縫,次仁旦達差一點就跌入懸崖。在這個海拔高度攀登,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掉入裂縫、雪崩、凍傷的危險。盡管最后有驚無險地將水壺撿起并帶到了山下,但后怕讓他久久不能平靜,他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在珠峰攀登兩個月期間,吃喝拉撒都是會產生垃圾的,食品的包裝袋、紙盒子、氧氣瓶、登山繩等登山器材,隨手扔一次垃圾容易,可是在高山之巔,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動,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隨時都有可能喪命。
珠峰歸來,次仁旦達成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一名研究生,但他沒有停止勇攀高峰的步伐。
一次次在“地球之極”展開五星紅旗,讓次仁旦達滿心驕傲,不斷創造挑戰人類極限的新紀錄,給了他不斷前行的動力。在一次次的挑戰與征服中,大自然也教會了他成長。他開始認識高峰之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那時起,他一有機會,就給登山者講高海拔環保的重要性,希望來到珠峰的登山者們都能投入到環保中來。
2016年,次仁旦達碩士畢業后回到西藏,進入西藏登山隊工作,成為一名珠峰向導。此時的他,將更多的心思用到珠峰的環保工作中。曾經的珠峰征服者,變成了默默奉獻的守望者。
在珠峰登山環保工作的不斷摸索中,次仁旦達發現,珠峰上的很多登山垃圾是有回收價值的,撿一個氧氣瓶下來,價值就將近1000元,相當于登珠峰一天的補助。在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在下山時,都會將這些東西帶下山。還有很多專業人士喜歡用從珠峰撿回來的垃圾做裝飾品,不僅很有紀念價值,而且減少了山上的垃圾。
2018年4月30日,西藏喜馬拉雅高山環?;饡谥榉宕蟊緺I正式成立,確保了高山環保的長效機制,推進高山環保制度化、常態化。越來越多的社會和民間力量,正在逐漸參與到高山環保工作中。次仁旦達便是其中活躍的身影,他引導各方共同參與,群策群力、齊心協力參與到珠峰登山環境保護之中。僅2018年,次仁旦達就組織了三次在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以上區域的大規模登山垃圾清理行動:清理食品包裝袋、食品罐子、酒瓶等生活垃圾5240公斤;舊登山繩子、舊登山帳篷、舊瓦斯罐等登山垃圾1000公斤;珠峰登山大本營3間旱廁里山友的排泄物2260公斤。
雖然要將珠峰上的登山廢棄物及垃圾全面清理完畢很難,但對于這項工作,次仁旦達充滿斗志。在他的引導下,家鄉定日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與登山有關的職業,這些人,不僅因為登山有了養家糊口的工作,還積極加入環保工作中,和他一樣,成為最虔誠的環保衛士。守望珠峰,他不再是一個人。
面對贊譽,次仁旦達平靜地說:“用一己之力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是讓我覺得最驕傲的事情。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生在這片雪域高原,選擇成為一名登山向導,做這片土地最虔誠的守望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