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翔云 馬利諾夫.阿列克桑德羅.阿列克桑德洛維奇
【摘 要】沈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重要建設城市和工業基地,城市的快速發展和空間結構的不斷改變充分體現出了我國城市發展的特點,滿足我國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沈陽市具有特殊區位、工業發展水平高等特點,其發展和空間結構的改變具備一定的區位特征和工業色彩。基于此,論文研究了沈陽市城市更新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分析了沈陽老工業城市發展的前景規劃。
【Abstract】Shenyang is an important city and industrial bas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have fully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an be met. Shenya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location and high lev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spatial structure have certain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color.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urban renewal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Shenyang, and analyzes the prospect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industrial city of ?Shenyang.
【關鍵詞】沈陽市;城市更新;城市空間結構;影響
【Keywords】 Shenyang; ?urban renewal;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mpact
【中圖分類號】F29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2-0129-02
1引言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沈陽市空間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城市空間結構演變是城市建設的重點內容,其演變過程和動力機制在城市系統動態性、開放性的影響下,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城市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在城市發展和空間結構的演變過程中,會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并呈現出一系列不同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
2城市空間結構概述
城市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空間形式,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就使得城市組織形態呈現出相互關聯、快速變化的特點,其具備一定的發展規律,遵循人民群眾的意志,又超出人民群眾能夠控制的范圍。城市空間結構既反映出了城市的生活,又見證了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涉及人類文明的各個方面。在城市的不斷發展中,相關學者越來越注重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空間結構屬于跨領域的研究對象,各個學科的研究角度和重點存在很大的差異,無法構成一致的概念,但在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間結構的內涵日益豐富,其將各項城市要素進行了有效融合,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呈現出了分布狀態,各個城市要素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城市空間結構的實質是城市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空間投影,在空間結構中能夠反映出城市化建設中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其主要形式分別是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城市形態[1]。
3 沈陽城市空間結構的設計和優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上構成了以蘇聯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陣營,我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組成部分,為了改善貧窮、落后的局面,積極學習蘇聯的思想。在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國思想、技術和管理模式都無法滿足新型的社會發展需求,沈陽作為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城市,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且作為我國重點工業建設城市,國家投入了大量的基本建設資金用于開展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如沈陽第一機床等工程作為蘇聯援建的重點工程,主要是根據蘇聯模式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全面引進了蘇聯的設計思想。
3.1 工業建筑設計
在近代建筑行業的發展中,蘇聯建設思想比沈陽工業區更加先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蘇聯對人民群眾的關懷,重視工業區的總體規劃。在沈陽工業區擴建的過程中,沈陽市沿用了日本的“南宅北廠”的格局,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完整的廠房、試驗室、辦公樓、食堂、綠化等,尤其是廠房配套生活間的建設,為工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并且,道路、管網、綠化、公共交通等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構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小社會模式,這種建設思想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未得到很大的改變[2]。
3.2 居住建筑設計
在規劃居住區的過程中,融入了街坊,其主要被四條街道包圍,住宅沿街道呈現出周邊式布置方式,主要由L型和一字型住宅樓構成庭院,形成公社式的居住企業,且庭院內設有幼兒園等服務設施,具有建設密度小、間距大、綠化面積大等特點,但未結合沈陽市的實際情況進行建設,無法滿足采光的實際要求。蘇聯國家在建設大規模經濟性、實用性住宅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注重“大進深、小開間”,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工程投入成本,且將客廳改成了走廊的形式,有效地增加了居室的數量,這種設計思想反映出了勞動人民對物質和精神的關懷,構成了“高、大、全”的住宅模式。但是,受工人多、住宅少的影響,設計人員需要將每套一戶的住宅方式轉化成二戶、三戶共用一套廚房、衛生間的形式,這就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構成了“合理設計、不合理使用”的形式。
3.3 公共建筑設計
蘇聯在設計公共建筑的過程中,注重軸線,在平面和里面設計過程中都注重對稱,這就體現處理古典主義的構圖思路。在設計沈陽農業展覽館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將主體展館和分展館進行了有效融合,實現了對稱的形式,突出軸線[3]。其中,主體展館被設在主軸線上,分展館被設計在軸線兩側,實現了平面和立面的對稱性。同時,主體展館實行對稱布置的形式,中間是中庭、兩側是展廳,從中庭后門可直接進入內院到達各分展廳,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3.4 沈陽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
沈陽城市發展處于后工業化初期,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后將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在沈陽未來的發展中,城市空間結構的發展面臨兩方面的引導,一是區域方面的布局引導,形成支撐中心城市發展的框架體系;二是城市內部的布局優化,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區,內外之間的互動發展才是沈陽城市未來發展的可取之道。因此,基于區域視野的規劃引導和內部功能布局引導是沈陽城市空間結構發展要考慮的兩個重要方面,形態多中心和功能多中心將會成為沈陽未來城市空間結構演化的重要理論選擇。同時,增長極理論,核心邊緣理論,點軸漸進開發理論,有機疏散理論等將對沈陽城市空間結構的演化與重組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4 沈陽城市發展前景規劃
4.1 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發展的協調性
在更新改造沈陽城市的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予以優化,不僅要改造傳統的沈陽市工業產業,還應該將技術轉化成生產力,充分應用沈陽市的基礎資源,加大沈陽市傳統產業的開發力度。除此之外,政府部門在改造沈陽市工業區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電子通信、生物工程、軟件等行業的發展。
4.2 因地制宜,實現工業用地布局的合理性
政府部門應該針對棚戶區域治理、礦山關閉破產、廢棄用地閑置等問題,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有效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在城市經濟開發過程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力度,尤其沈陽市的很多工業遺產代表著特定歷史時期的工業文明,這就要求廣大人民群眾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加強保護,實現工業廢棄物的合理利用。
4.3 完善資源型城市轉型,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沈陽市屬于傳統的工業城市,注重工業化發展,二氧化硫、工業粉塵、廢渣、廢水等污染物的排放越來越多,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沈陽市的自然環境,因而工業污染中的環境問題是城市更新和改造過程中的重點。政府部門應針對沈陽市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建立并完善具備地方特點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實現廠房更新、工業區改造、城市文化發展的有效融合。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深入,沈陽市社會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很多影響因素使得新時期的城市空間結構呈現出來新的特點。因此,政府部門應該根據沈陽市的實際發展情況,優化產業結構、完善資源型城市轉型,實現城市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愛華,吳子靖,張野.城市公共空間建設與管理——以沈陽為例分析[J].黨政干部學刊,2016(09):64-67.
【2】王杭,劉琦.沈陽老工業城市空間結構演變分析[J].商,2015(28):258.
【3】張曉陽.建國初期蘇聯設計思想對沈陽建筑的影響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