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東亮
傳統團扇,以精美的刺繡為主,但是在石佳冉的設計中,除保留中式刺繡和古典圖案,又新加入法繡、亮片釘珠等西洋工藝,甚至有西方的蕾絲、印度絲和金工等技藝。石佳冉在傳承中國傳統制作工藝的同時,讓中國的團扇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創造了一種新的東方美,而且還將中國團扇的美傳播到了全世界。


體操冠軍劉璇走秀時,戴的“蝴蝶花海”桂冠是由她設計的;她還是央視春晚、湖南衛視跨年晚會的服裝裝飾設計師,《芭莎》雜志的常客;馬云將她的兩把團扇精心收藏,視若珍寶;她把中國絕美古風團扇帶到國際舞臺,登上香奈兒的新品發布會;她通過社交軟件發布的作品獲得廣泛認可。現在,很多外國人都專門趕到北京向她學手藝!
1987年出生的石佳冉的祖籍是遼寧鞍山,現居北京。小時候,心靈手巧的鄰居教佳冉做中國結,她就把爸爸給的零花錢都用于買材料。從此愛上編織美麗的手藝活。她還興趣盎然地給自己的娃娃做衣服、做盤扣,小小的她所擁有的創意令媽媽嘆服。
2003年,電視劇《金粉世家》全國熱映,正在讀高中的佳冉,對劇中冷清秋穿一身偏襟校服的樣子念念不忘,從此,她把對小飾品的熱愛,轉移到了古典服裝上,因癡迷手工制作,女孩開始動手畫設計圖、選布料。向裁縫師傅討教,折騰了許久,還是做得不盡人意。這讓佳冉意識到,要想學做服飾設計,把技術練到家,必須接受專業化的學習。
進入大學,石佳冉選擇了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畢業后進入了一家私人定制公司工作。精湛的手藝和奇思妙想,讓她聲名遠播。沒多久,石佳冉就接受了湖南衛視春晚節目組的邀請,擔任服裝和裝飾設計師。她把傳統刺繡和時尚元素完美結合,使演員們華美的服裝和服飾,成為2012年湖南衛視春晚最大的亮點。
那時,憑著一腔熱愛和才華,這位“80后”女孩常常受邀參與央視春晚、跨年演唱會的服裝設計,驚艷設計俘獲各路當紅藝人。對于中國式的傳統工藝品,石佳冉是信手拈來。比如女演員趙麗穎戴的金鷹女神鳳冠就出自她手;劉璇走秀時,戴的“蝴蝶花海”海頭飾桂冠,閃耀眾人,壓軸全場,也是由她設計的;很多女藝人手里拿著她做的包包,顯得優雅而時尚。
后來石佳冉漸漸發現,國外有很多專注于手工裝飾的手工坊,他們幾代人瀝盡心血,都只有一個共同目標:做好一朵山茶花,或是一頂帽子。比如巴黎大名鼎鼎的香奈兒山茶花制作工坊,從1880年開始,堅持純手工打造絲質花卉。但在國內,這類手藝卻少之又少,或者說因為浮躁和不重視,即使有這樣的手藝,也無法傳承下去。一次,她看見自己心儀的國際大品牌禮服,竟然用的是最劣質的亮片,整個人都驚呆了。佳冉終于下定決心辭職——一個人專注于手工裝飾。要知道她當時設計一件婚紗,已經可以賣出18萬的高價,但她卻沒有半點猶豫:“有些事不去做,就會后悔一輩子!”
2013年8月,石佳冉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專門做高級定制。手工裝飾到底是什么?這在國內鮮有先例。或許當石佳冉剛開始做的時候,也并沒有想好,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真正喜歡的東西。一枚扣子、一個胸針、一對耳飾,方寸之間,盡有芳華,刺繡、造花、釘珠,每一針都細膩如絲,每一步都臻于完美。
后來,石佳冉對有3000多年歷史的團扇,產生了濃厚興趣。團扇別稱宮扇、紈扇,是中國最優秀的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之一。大多數扇面畫的是仕女圖,畫中人或是嬌羞而立,或是冥思憂郁,姿態娉婷動人。如何讓團扇重獲青睞,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石佳冉覺得團扇代表著女性,就像說起旗袍就想到女性的韻味和線條美一樣。女性拿起團扇的時候,手形會自然地翹成蘭花指,放在胸前或半遮面,平添幾分嫻雅。古代美人手執團扇粉面含羞的樣子,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美。
在選材上,經過無數次對比和試驗,最終選用輕綿軟薄的烏干紗作扇面,這種紗手感非常絲滑。扇柄的用料,石佳冉也是費盡心思。她來回四次專程去蘇州,在淘汰了玉竹、紫竹和斑竹之后,選擇了顏色比較深的棕竹。以此竹做的扇柄既不搶扇面的風光,又恰到好處地襯托了刺繡的典雅和高貴。
材料選定之后,就是對傳統團扇制作進行創新了。傳統團扇,以精美的刺繡為主,但是在石佳冉的設計中,除保留中式刺繡和古典圖案,又新加入法繡、亮片釘珠等西洋工藝,甚至有西方的蕾絲、印度絲和金工等技藝。一邊傳承,一邊創新,她說:“只要是美的,就不應該有界限。”


石佳冉還把飾品遷移到扇上來,頭飾、肩飾甚至建筑中的飛檐、門欄元素,都被她搬到團扇扇面上呈現。除了傳統的絲線外,羽毛、珠片、金屬都成為她的創作材料。代表作“松鶴延年”,兩只立體的仙鶴立于蜿蜒青柏山間,栩栩如生,好像一幅觸手可及的畫,卻又真實地不敢觸碰。一枚小小的紅色中國印,在留白的朦朧團扇上印下了傳統韻味。仔細再看,羽毛秀、法繡、焊接……幾種工藝完美地結合在一個半透明的薄紗上,創新中,不變的還是那份匠心。
2017年,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制片方,也成為了石佳冉的合作伙伴。受到邀請后,石佳冉每天都在找線索、定題材、看小說,慢慢地把設計方案確定下來。她為劇組制作的團扇,一把是男主夜華和女主白淺大婚所用的喜扇,一把是劇中出鏡率最高的道具破云扇,她一遍又一遍地反復修改團扇,縫了拆,拆了繼續縫,追求極致的完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版上映不久,阿里影業又請她以藝術品的形式制作“三生桃花扇”系列,于是,石佳冉搜集素材、尋找靈感,最后決定以“字、 、紙、云”四字為主題進行創作:“字”系列,三兩蔟桃花依傍而生,枝頭點點雛白,春意正濃,金絲紋八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系列是為故事情節中大婚所設計定制的一款中式團扇,內圓的3圈不同顏色的金色繡線,代表男女主角的三生三世輪回,內圈中的雙喜則代表兩位主角的大婚之喜,圖案中的云龍和九尾則是代表著兩位主角;“紙”系列的團扇是傳統的團扇,多用紙、真絲面料來制作扇面,將紙漿與干燥的桃花放在一起制成桃花紙,再在上面進行刺繡釘珠;“云”系列,以“破云扇”為靈感,幾縷薄云,空靈寂寥,有飄忽不定之感,正如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云卷云舒,繾綣纏綿。


有趣的是,佳冉還經常將作品細節發到網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單單一組“海洋系列”,閱讀量就突破100萬。石佳冉還通過社交軟件發布作品,吸引了很多外國人的關注,有的想學,有的邀請她做設計或來尋求合作,有的則表示驚嘆:“中國刺繡竟已發展到了如此驚人的地步!”絕美中國團扇紅遍全網。
石佳冉甚至還把中國絕美古風團扇帶到了國際舞臺——香奈兒的新品發布會。曾有不少人提出用數萬元甚至10萬元購買一把團扇收藏,卻被石佳冉婉拒。因為她還想辦一場100把扇子展,希望好的作品能留下,讓后人看到“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雖然不愿高價兜售成果,石佳冉卻愿意開班教學,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現在,她的工作室里除中國學員外,還有來自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地的外國學員。用她的話說:“手工無國界無門檻。”
石佳冉開班授課,親身教授手工裝飾,學生有專業設計師,也有普通愛好者,最讓她感動的,還有70多歲的老奶奶,和探頭探腦在門口張望的小男生。憑借自己對手工的鐘愛,點一盞燈,坐在桌前,認認真真地對待著眼前的每一粒珠子,每一縷絲線。
佳冉家樓下有個觀復博物館商店,她買了一本馬未都的關于古代門窗的書。中國的門窗很講究,戶牖之美妙不可言。這也成為了她的靈感來源,其中的線條成為了團扇中的紋樣。平時,姑娘們的周末都在逛街,而佳冉一大清早就會出現在一個叫“金飾界”的裝飾品店里,為她的裝飾設計課大采購。沒課時就去逛故宮、雍和宮觀賞拍照,搜尋創作新扇子的靈感。
石佳冉還步履不停地去各地采風,逛類別細化的各式博物館,在人文風貌、建筑風格中累積創作靈感。她最愛的是敦煌,尤其喜歡那的“藻井”,看得入迷時,會感覺有種神奇的力量在腦海里迅速擴張,占據了她全部的思想。敦煌之行結束后,石佳冉創作了至今熱度依然很高的“藻井”系列團扇。在她靜謐的作品里,悄無聲息地傳遞著行走的力量。
“中國有很多類似的好手藝,因為跟不上時代漸漸被人遺忘,只有在創新中傳承,才能走得更遠。”石佳冉潛心研發高定裝飾工藝,并在北京服裝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華女子學院等各大藝術院校任職授課,廣為傳授各種高定裝飾手法。從最細的絲線,到一把團扇的風骨,她都毫無保留地教給臺下的學生。
2019年春節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她還說:“如果到年紀很大的時候,我要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些作品,全部都放在自己的一個小博物館里,讓大家看到中國扇子的工藝,在我這一輩沒有丟。”
石佳冉這位默默堅持高級定制的手工匠人,在作品中傾注著自己的靈感,創造著專屬于女紅的嫻靜。不論滄海桑田,我心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