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廣 楊天

融創無錫太湖秀劇場效果圖
無錫太湖湖畔,悄然出現的一片白色“竹林”正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竹林”的真容是一座名為“融創無錫太湖秀劇場”的建筑,它不僅入選了《泰晤士報》評選的2019年全球十佳建筑,也被美國CNN評為2019年十大最讓人期待的建筑之一。
不少建筑師看到即將完工的太湖秀場后都感慨,“這是一個奇跡,未來一定會成為無錫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新地標。”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蒼翠挺拔的竹子是中國人喜愛的“四君子”之一,與中國的詩歌書畫和園林建筑有著源遠流長的關系。在江南園林中,竹子更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
太湖秀場的設計靈感就來源于中國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區——宜興竹海。
365根百米高的層疊錯落的仿竹鋼立柱圍合成圓形的秀場,在立面和周圍景觀之間樹立了一道屏障,白色的“竹海”盡顯優雅與從容。入口處,“竹林”被徐徐“撥開”,通往建筑內部的道路便清晰地展露出來。
而在建筑的頂部,隨機排布的三角形窗格板,象征著竹林頂端的茂密竹葉。陽光灑下,斑駁靈動的光影宛若竹林中的婆娑樹影。
令人驚訝的是,如此具有東方韻味的建筑,竟是由英國建筑事務所Steven Chilton Architects設計的。
“融創無錫太湖秀場作為最讓人期待的建筑之一, 未來能平衡無錫的旅游產品結構,把無錫過路旅游變成目的地旅游。”
這個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事務所,一直致力于將文化與創造性技術聯系起來。除了太湖秀場,該團隊亦為廣州市花都區設計了一座同樣體現東方文化的劇院——其靈感來自一項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牙雕套球。
在太湖秀場的竹林外,玻璃幕墻圍繞著整個入口大廳,為公共區域提供最大化的視野。
夜晚,在燈光的映襯下,玻璃幕墻表面上白金相間的圖案與白色仿竹立柱交相輝映,猶如一座縹緲燈塔,在夢幻的竹海中漸露身影,進一步展現了中國文化中的含蓄之美。
“這個秀場的設計思路由英國設計師提出,具體的落地方案則凝聚了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中方人員的心血。”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秀場項目負責人張衛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在他看來,這個項目能在國際上獲得榮譽,正是得益于其融合了東西方的智慧和文化精華。
從2017年5月開工到2019年6月交付,太湖秀場項目的建設歷時整整兩年。
“太湖秀場堪稱整個無錫融創文化旅游城中難度最大的項目工程之一。”作為太湖秀場的承建方,中建八局上海公司秀場項目總工程師時康說自己在這兩年中時常處于焦慮的狀態。
據時康介紹,該項工程的一大難點就是這365根“竹子”的安裝。
本刊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竹子”實際上是一根根直徑30公分,高度30米的氟碳噴涂鋼管。這些鋼管需要從底部焊接固定在地面上,而如此細的鋼管在實際安裝中是很容易彎折和損傷的。
在時康看來,這還不是最難的地方。
為了達到竹林的效果,這些鋼管沒有一根是筆直固定的,而是每一根都有不同的斜度。“我們給每一根竹子都編了號,需要用電腦算出其不同的方向和安裝點位。考慮到熱脹冷縮的問題,我們還要在每根竹子的頂部設計可以豎向滑動的裝置。這些都是以往的施工不曾遇到的難題。”時康告訴本刊記者。
另一個建筑難題來源于墻面。
“竹林”包裹的彩色墻體是一個大面積的超長弧形,直徑為100米。為了呈現最好的光影效果,設計方對于墻面的平整度要求極高。每兩米的平整度誤差不能超過三毫米。
“行業內對于這種大面積弧形墻其實并沒有嚴格的控制標準,而設計方的要求基本上已經達到了行業內的最高要求。”時康說。
為了達到設計方的要求,中建八局上海公司組織了行業內外墻施工的20多位專家研討,制訂了4項嚴格的施工要求,最終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除外觀設計上的建筑困難外,在劇場的內部施工中,也是困難重重。
“劇場總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共有1990個座位,內部擁有360°旋轉舞臺、大型環繞LED屏等400余臺世界頂級劇場設備。”張衛綱介紹說。
這樣復雜的演藝空間需求,除傳統的水、電等專業分工外,還涉及到舞臺燈光、音響、動力等設備和專業,如何在施工中保證他們之間相互協調配合,互不影響,這又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我們為此運用了世界上先進的BIM技術,將各個專業的平面圖紙變成三維立體模型,這樣可以提前預判所有建筑構建組合起來后會不會有碰撞等問題。”時康說。而事實上,太湖秀場的建筑圖紙中有1萬多個碰撞點就是通過這種技術得到了提前解決,從而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本刊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秀場整個舞臺LED大屏設有360°嚴絲合縫的環繞大屏,約9.5米的高度為觀眾呈現出氣勢磅礴的舞臺效果。而臺下的升降機最高可抬升2米,進行360°旋轉,為精彩的表演提供了技術支持。
據介紹,無錫秀場的表演節目“太湖秀”由世界著名表演藝術大師弗蘭克·德貢親自創作。
這個表演以傳說中的西施與范蠡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展現吳越文化為背景,通過高科技機械、巨幅屏幕、美輪美奐的聲影光電,將音樂、舞蹈、雜技等有機結合。
知名文旅地產專家李小英表示:“融創無錫太湖秀場作為最讓人期待的建筑之一,未來能平衡無錫的旅游產品結構,把無錫過路旅游變成目的地旅游。”
事實上,在無錫,“白天看景,晚上走人”一直是其旅游發展中的痛點。
據《無錫日報》報道,2018年無錫全市入境游客人均過夜天數為1.37天,低于南京的2.7天、蘇州的2.8天,另外,2018年無錫接待入境過夜游客為83.92萬人次,僅占全年旅游人數的千分之六,在江蘇省內處于下游。
有業內人士指出,無錫的旅游活動以觀光為主,缺少參與性和娛樂性,這造成了游客的停留時間短。特別是,無錫的夜生活缺乏,不少旅行社只把無錫作為一個過境地,逗留時間不超過一天。
借助具有當地特色IP的實景演出來留住客人,是國內外許多著名旅游城市的經驗,為無錫的旅游發展提供了參考。
在無錫的歷史文化中,西施的故事無疑是家喻戶曉的。以此為主線的“太湖秀”也有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打卡。
據了解,無錫太湖秀場是無錫融創文化旅游城的一個組成部分。該旅游城在2015年啟動建設,總占地面積達到202公頃,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將在2019年年中正式開業。
除劇場外,旅游城還有以傳統江南文化為主題的融創樂園,頂尖品牌商業中心融創茂,以及獨具江南風情的星級酒店群。文旅城定位為“中國家庭歡樂供應商”,旨在打造世界級的文旅目的地,它的建成也為無錫旅游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核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