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祝先生到青海省旅游,當大巴車到達湟源縣休息時,幾個身穿白大褂的人便上車以每瓶150元的價格叫賣“高氧水”,并聲稱其可以預防高原反應。不少游客為了以防萬一而選擇了購買,那么,“高氧水”真的可以預防高原反應嗎?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所謂“高氧水”,是通過強大的壓力把氧氣壓進水里,一旦在常規環境中打開包裝,在正常的大氣壓下,額外溶解進水里的氧氣就會釋放出來,原理就跟打開可樂罐時冒氣泡一樣。即便氧氣隨水被喝進胃里,也不可能像呼吸的氧氣一樣進入肺內,和血液進行交換,有可能只有極少數被喝進去的氧氣經黏膜吸收。
因此,喝“高氧水”來預防高原反應,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高原反應根據發病急緩分為急性、慢性兩大類。
進入海拔3千米以上時,第1~2日急性高原反應癥狀最明顯,后面逐漸減輕,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數可持續存在。急性高原反應的主要表現為頭痛、記憶與思維能力減退、失眠多夢、呼吸深、呼吸頻率增加、心動過速等,部分患者有發紺(嘴唇發紫)、血壓升高等癥狀。一旦有這些癥狀出現,患者應臥床休息并補充液體。有條件者應及時進行“吸氧療法”治療,這可最快緩解癥狀。
如果在休息、吸氧、藥物干預的情況下都沒有得到緩解,甚至癥狀加重,那就必須盡快將患者轉送到海拔較低的地區,這樣相應的癥狀就會明顯改善。
慢性高原反應是急性高原反應持續3個月以上癥狀不消失,患者有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氣短、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面部水腫等表現,有的患者還發生心律失常或短暫性昏厥。
慢性高原反應患者首先應轉到海平面地區居住,對于重癥者夜間給予低流量吸氧(每分鐘1~2升)能緩解癥狀??捎栝g斷或持續吸氧,不主張長時間吸氧,因為這樣做有礙于機體對低氧環境習服。當然,必要時可用輕緩利尿劑醋氮酰胺或氨茶堿等治療,也可以服用乙酞唑胺或酯酸甲羥孕酮等藥物,以改善氧飽和度。
從未進入過高原者,在去高原之前最好做個全面體檢,根據體檢結果請醫生分析是否適合去高原。在去高原前應戒煙禁酒;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有條件者最好在低壓艙內進行間斷性低氧刺激與習服鍛煉,使機體能夠對于由平原轉到高原缺氧環境有某種程度的生理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有器質性疾病、嚴重神經衰弱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宜進入高原地區。
(摘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