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粉粉 冀玉

【摘要】目的 分析頸椎病患者康復期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及體會。方法 回顧性分析186例楊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93例及對照組93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JOA評分及VAS評分。結果 所有患者經過治療其JOA評分、VA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觀察組為JOA平均得分為(15.27±0.64)分,VAS平均得分為(1.47±0.88),對照組JOA平均得為(9.81±0.58)分,VAS平均得分為(4.62±0.48),組內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頸椎病康復期患者應用舒適護理可有效緩解其生理不適,改善其頸椎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頸椎病;康復期;舒適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2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是指患者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繼發性的病理變化等因素累及交感神經、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周圍組織結構,致使患者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包括頸項僵硬、頸肩背痛、頭昏頭痛、手臂麻木、惡心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頸椎病治療過程中系統、舒適的護理服務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舒適護理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為患者提供整體化、個性化的護理服務,以期改善臨床效果。本研究以186例康復期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6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02例,女84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49.6歲;病程6個月~15年,平均病程8.4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存在頸部癥狀及壓痛點,經X射線檢查可見頸椎出現曲度改變及不穩定性表現,均為康復期,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其它頸部疾病者,包括肩周炎、落枕、肌筋膜炎等,排除臨床資料不完全、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將18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主要內容包括病情監測、健康指導等。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心理的舒適護理:臨床治療周期長,患者生理上受疾病困擾,心理上又會擔心治療費用,會增加其心理壓力,從而使其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負性心理產生不良心理應激,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提高護理服務的主動性,了解其真實的心理狀態,給予患者更多積極、正向的影響,以緩解其心理壓力,促進患者康復。(2)環境的舒適護理:改善病室環境,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病室內擺放綠植,以增添病室的活力;在進行治療操作時要注意遮擋,以保護患者隱私;患者入院時要做好入院介紹,以消除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3)體位的舒適護理:手術患者康復期盡量去枕取平臥位,或使用與肩膀高度保持一致的軟枕;牽引治療患者盡量取側臥位或仰臥位,避免俯臥。頸椎病患者搬運過程中要保持其頸部中立位,并做好固定,避免頸椎受到不必要的傷害。(4)康復訓練的舒適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遵醫囑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頸部康復操力度要由輕到重,逐漸延長訓練時間;平穩、緩慢進行頸回收、頸伸展側轉、頸回收側曲、頸回收側轉等訓練動作,合理控制訓練速度及訓練幅度,以促進患者頸部肌肉力量增強及頸椎功能的恢復。(5)科學的健康指導:寒冷、潮濕的生活環境也會引起頸椎病的發作,因此要囑患者加強頸肩部位的保暖;指導患者使用科學的坐姿,盡量少坐、多動,避免頸部保持疲勞的狀態;工作過程中要經常性的起身活動,適當扭轉頭頸部,以緩解頸部肌肉緊張;患者睡覺時盡量避免俯臥位,并采取高度適宜的枕頭。
1.3 效果評價指標
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分(JOA)中的頸椎評分標準對患者護理前后的頸椎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該評分標準涵蓋上肢運動功能、下肢運動功能、感覺功能、膀胱功能等內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各項功能恢復程度越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護理前后的頸椎疼痛情況進行評價,該量表評分0-10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疼痛輕微,4-6分表示比較疼痛,對睡眠稍有影響但可忍受,7-10分表示劇烈疼痛,影響正常生活及睡眠。
1.4 統計學處理
將所有研究數據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x2檢驗計數資料,P<0.05視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所有患者經過治療其JOA評分、VA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觀察組為JOA平均得分為(15.27±0.64)分,VAS平均得分為(1.47±0.88),對照組JOA平均得為(9.81±0.58)分,VAS平均得分為(4.62±0.48),組內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頸椎病是常見的退行性病變,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頸椎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發病后可累及椎間盤,進而損傷椎動脈、神經根、交感神經等部位,導致患者出現頸肩背痛、惡心頭痛、頸部僵硬等各類癥狀,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頸椎病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無論哪種治療方法,康復期均是其必經階段,頸椎病的康復期時間長、病情易反復,因此該時期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常規護理措施多以功能性護理為主,僅能滿足患者的基本護理要求,因此針對康復期頸椎病患者要采取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服務。舒適護理是一種系統化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其通過舒適的心理疏導、環境護理、體位的舒適護理、康復訓練的舒適護理及健康指導等一系列措施,來達到緩解患者生理、心理不適的護理目標,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以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觀察組為JOA平均得分為(15.27±0.64(分,VAS平均得分為(1.47±0.88),對照組JOA平均得為(9.81±0.58)分,VAS平均得分為(4.62±0.48),組內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針對頸椎病康復期患者應用舒適護理可有效緩解其生理不適,改善其頸椎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余 晴.舒適護理在頸椎病患者康復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2):137-139.
[2] 張 玲.頸椎病患者在康復期開展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8,20(14):138-139.
[3] 任震晴,萬昌麗,蔡小英.頸椎腫瘤術后氣管插管病人的舒適護理[J].護理研究,2018,25(9):801-80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