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摘要】目的 關于中醫結扎方法對痔瘡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探究。方法 本文立項時間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將在此期間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痔瘡患者140例采用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平均為70例。為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治療方案治療,觀察組配合采用中醫結扎法進行治療,比較不同治療方法之下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治療之后,本文觀察組治療有效67例,其中顯效42例,有效25例,總有效率為95.71%,顯效率占60.00%,對照組治療有效患者48例,其中顯效30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68.47%,顯效率占42.86%,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和顯效率都明顯比對照組更高,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治療以后觀察組出現2例術后出血患者,占2.86%,對照組存在術后出血5例,術后創口感染6例,術后尿潴留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采用VAS評分對本文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進行比較,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無差異,P>0.05;治療以后觀察組疼痛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痔瘡患者治療的時候,為患者通過中醫結扎方法進行治療能夠發揮理想治療效果,并且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緩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醫結扎方法;痔瘡患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2
本文也主要從中醫角度出發,研究中醫結扎方法對痔瘡進行治療的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匯報性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立項時間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將在此期間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痔瘡患者140例作為調查對象,同時按照隨機抽簽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平均為70例。本文對照組患者當中,男女比例為36:34,患者年齡的最大值為68歲,年齡最小值為27歲,年齡平均值為(44.2±11.4)歲;本文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7:33,患者年齡最大值為67歲,年齡最小值為30歲,年齡平均值為(45.2±10.5)歲。本文所有選擇的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均被確診為痔瘡,診斷符合痔瘡的診斷標準。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整理遞交倫理委員會進行檢驗,均通過檢驗批準,經過統計學軟件檢驗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患者治療的時候本文對照組患者均選擇采用傳統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嚴格的在治療過程中落實傳統治療的原則[1]。使患者選擇仰臥位,對患者的肛門括約肌進行伸展,并且將肛門進行擴開,對患者痔瘡的所在位置進行暴露,之后為患者進行常規結扎,做好消毒處理工作常規,為患者落實各項內科護理。
對本文觀察組患者選擇采用中醫結扎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首先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叮囑患者選擇采用側臥位,以便方便使食指和拇指對患者的肛門括約肌進行擴張,在此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用力柔軟,暴露患者的肛管以后需要確定患者痔瘡所在的位置。之后為患者應用彎鉗對痔瘡的基底部位加以制動,采用8號縫線對機體部位進行“8”字結扎,如果患者的痔瘡直徑不超過2 cm,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應用血管鉗將膠套放置的痔瘡機底部,然后在患者痔瘡核表面進行消毒處理,在患者的基底部注入枯核液5 mL,在結束手術以后為患者選擇中藥熏洗方法進行干預,并且外敷和內服。中藥熏洗干預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白芨25 g、蒲公英30 g,川烏18 g,芒硝22 g,白礬18 g,五倍子18 g,進行熬制,并叮囑患者進行坐浴,每日進行一次治療。之后為患者選擇采用生肌膏涂抹患處,同時為患者選擇地榆12 g,槐花18 g,麥冬15 g,延胡索20 g,白芍18 g,枳殼22 g,生地黃23 g,火麻仁25 g,生大黃20 g,玄參21 g進行熬制,每日為患者用藥1劑,加水煎至300 mL,頓服。患者如果存在出血較多,需要在該藥物方劑當中加入蒲黃18 g和側柏葉20 g,如果患者存在尿潴留癥狀,在方劑中需要加入木通18 g,澤瀉15 g,在患者痔瘡核脫落以后,為患者在方劑當中加入灸黃芪22 g,去生大黃18 g。
1.3 觀察指標
對本文所有患者經過不同治療以后的臨床治療總體效果進行評價并作出比較,調查本文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情況并加以記錄和比較。
如果患者經過治療之后,出血量不超過10 mL,患者的痔瘡核完全脫落,沒有出現便后出血和肛門疼痛,沒有任何后遺癥情況,說明臨床治療顯效;如果治療之后患者的出血癥狀仍然存在,但是出血較少,存在有小部分痔瘡和殘留,患者存在肛門疼痛和便后出血,但沒有任何并發癥的情況,說明臨床治療有效;治療以后如果患者臨床癥狀沒有明顯的緩解和改善,也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甚至出現進行性加重,說明臨床治療無效[2]。注: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對本文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選擇采用視覺評分法(VAS)進行評價,滿分為10分,分數越大說明患者疼痛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啟動統計學軟件版本為IBM SPSS25.0,將本文的所有的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均導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檢驗,P<0.05表示數據之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治療之后,本文觀察組治療有效67例,其中顯效42例,有效25例,總有效率為95.71%,顯效率占60.00%,對照組治療有效患者48例,其中顯效30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68.47%,顯效率占42.86%,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和顯效率都明顯比對照組更高,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治療以后觀察組出現2例術后出血患者,占2.86%,對照組存在術后出血5例,術后創口感染6例,術后尿潴留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采用VAS評分對本文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進行比較,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無差異,P>0.05;治療以后觀察組疼痛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本文所有研究對象干預前后的疼痛情況請詳見表1所列結果。
3 結 論
痔瘡在臨床上是較為嚴重的一種肛腸類病癥,痔瘡這種病癥主要是因為各種因素導致患者肛門和肛管末端出現靜脈血管曲張狀況,這種病癥是因為直腸末端粘膜因長時期的感染或炎性癥狀對患者肛門和肛門附近的皮下靜脈叢產生刺激,導致出現曲張或曲曲狀況,進而形成了局部靜脈團,這會導致患者在排便的時候,因為壓力刺激等導致出血,使患者出現感染加重[3]。主要的表現是患者在臨床上存在有主觀性的肛門疼痛和排便出血情況,因此病癥會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產生影響。痔瘡這種病癥在最近這些年的發病率逐年提高,臨床在治療的過程當中所使用的治療方案也較多,很多患者都采用傳統結扎方法進行干預,但是治療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最近幾年通過中醫手段進行干預開始成為對痔瘡治療的一個大的研究方向,所以通過本文的相關調查和研究結果能夠得出,對痔瘡患者治療的時候,為患者通過中醫結扎方法進行治療能夠發揮理想治療效果,并且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緩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 勇.中醫結扎療法治療痔瘡160例臨床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03):50-51.
[2] 孫權昌.中醫結扎療法治療痔瘡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1):128-129.
[3] 曉 怡.中醫結扎療法治療痔瘡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1):29-3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