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三(11)班 郭羽飛

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烈日下,一群鱷魚身陷快要枯竭的池塘中。面對如此險境,只有一只小鱷魚起身逃離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能夠安身的新地方。池塘里的水愈來愈少,強壯的鱷魚開始吞食身邊的同類,弱小的鱷魚即使明知難逃被吞食的厄運,也都不愿意離開。池塘最終干涸了,就連強壯的鱷魚也耐不住饑渴死掉了。而那只小鱷魚經過多日跋涉,終于找到一片水草茂盛的綠洲。
這則短小的故事讓我陷入沉思。試想,如果小鱷魚沒有逃離池塘,那它注定是死路一條;而其他的鱷魚如果不是安于現狀,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可悲的結局。可見,勇于嘗試、不走尋常路是何等重要,尤其在生命處于困境時,創新之路就是求生之路。
縱觀古今,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欲走出困境,都必須勇于嘗試和創新。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讓國勢衰落的趙國走出困境,為國家尋找到一條生路;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讓“文弱”的北宋得以維持較長時間的繁榮;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力倡學習外國先進經驗,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雖然最終失敗,但敲響了“老大帝國”的喪鐘,迎來了中國的民主革命……
更不用說那些以嘗試和創新為“主業”的科學家們。例如發明第一臺電動機的法拉第,發明第一只電燈泡的愛迪生,發明第一架飛機的萊特兄弟……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改變了人們千百年來的生活方式!
不僅在政治、經濟、科技領域需要創新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也同樣需要勇于嘗試。我們應牢記亞里士多德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不盲從師長,不迷信書本;我們應時時處處做有心人,去發現生活的奧秘,追尋更美好、更有新意的生活。
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智慧才能得到增長;只有在不斷的改進中,我們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只有在不斷的創新中,我們的人性才會得到升華。只有不斷嘗試和創新,我們才能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