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志業
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6月5日在俄羅斯莫斯科簽署了有關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向全世界展示了中俄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為保障世界和平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冷戰結束后,美國憑借其龐大的軍事力量和戰略武器庫,片面追求本國的“絕對安全”,單方面打破原有的戰略穩定國際法基礎。2002年6月,美國布什政府不顧中俄等國的強烈反對,單方面退出1972年簽署的《蘇美關于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反導條約》),并開始在全球部署反導系統,打破了美俄戰略力量的平衡,破壞了原有的戰略穩定。從那以后,美國就放開手腳,大規模地研制、開發和部署各種反導系統。
2010年,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與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簽署了《第三階段削減和限制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START-3》),使美俄維持了一定程度的戰略穩定態勢。但2017年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后,不僅加緊全球導彈防御系統的部署和測試,而且不顧各方強烈反對,于2018年5月執意退出“伊朗核協議”,嚴重損害國際核不擴散機制。2019年2月2日,特朗普政府又正式宣布暫停1987年簽署的《蘇美關于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中導條約》),并將于6個月后正式退出。全球戰略穩定的國際法基礎再次遭到嚴重破壞。
目前,美俄之間維護戰略平衡與穩定的國際條約只剩下即將于2021年失效的《START-3》。俄美雙方迄今未就繼續執行該條約或簽署新條約進行談判。俄羅斯官方多次表達恢復談判、將條約有效期延長5年的愿望,然而美方以還有時間為由搪塞。以目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為來看,并無維護戰略平衡與穩定的意愿,而是沉浸在“美國優先”“美國再次偉大”的虛幻中。全球戰略穩定的國際法基礎已經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
換言之,在主要核大國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的現實依據已不復存在,既有戰略進攻能力、又有戰略防御能力的核大國很容易產生“先發制人”打擊的戰爭沖動。對于不具備戰略防御能力的核大國而言,勢必追求新的戰略力量平衡,以爭取新的戰略穩定。一場新的戰略力量的競爭已勢在必然。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正把世界拉入一場新的核恐怖與軍備競賽之中。世界和平、人類命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以聯合聲明的方式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和俄羅斯——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個擁有核力量的國家,堅決反對任何單方面破壞全球戰略穩定的行為,表達了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強烈意愿。中俄兩國的這一立場是一致的,也是一貫的。特別是2016年6月25日,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預見到了全球戰略穩定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專門圍繞該問題在北京發表了《關于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該聲明羅列了“個別國家和軍事-政治同盟”在歐亞地區推進反導系統部署、發展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太空武器化,以及國際恐怖組織獲取生化武器等破壞全球戰略穩定的現象,并從政治、軍事兩個領域提出了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基本原則,呼吁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加強對話、合作與交流,以維護世界和平。
今天,戰略穩定的環境仍在被無情地破壞,面對國際安全環境面臨的嚴峻挑戰,中俄兩國元首再次就全球戰略穩定問題發表聯合聲明,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憂慮”。雙方系統梳理了現有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條約和文件,以及中俄共同向聯合國提交的“防止在外空旋轉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草案,甚至提到了新興科技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帶給全球戰略穩定的“新疆域”。聯合聲明明確指出,美國退出《反導條約》和《中導條約》,并在全球各地區甚至外空領域部署戰略反導系統,對國際安全穩定造成嚴重消極影響,驟增核導領域不確定性,引發軍備競賽,并對將于2021年到期的《START-3》產生消極影響。
聲明批評“核共享政策”不符合NPT精神,要求相關國家將部署在境外的核武器返回本土。反對美國拒絕履行伊核協議、對伊朗實施單方面制裁,批評美國拒絕批準《全面禁試條約》和阻擋聯合國專家組通過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報告。聯合聲明鮮明地告知全世界,全球戰略穩定體系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必須趕快行動起來,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世界和平。
中俄元首的聯合聲明,宣示了兩國領導人站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氣魄。對當前全球戰略穩定的國際法原則被霸權國家蠻橫踐踏和破壞,表達了強烈的擔憂和不安。中俄元首的聯合聲明,體現了兩國領導人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勇于擔當的精神。從措辭看,兩國領導人的這份聯合聲明比2016年的聯合聲明更直接、更尖銳,更深刻地挑明美國所作所為的危害性。但聯合聲明仍呼吁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彼此關切,增進互信水平,避免戰略誤解和誤判,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共同保障世界和平。
中俄元首的聯合聲明,再次向全世界表明,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斗爭中變得更加緊密。聲明也道出了世界各國人民愛好和平的心聲,也許一些倒行逆施者仍然無動于衷,但他們改變不了歷史車輪前進的方向。▲(作者是中國軍控和裁軍協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前院長)
國際論壇版文章除社評外,均不
代表本報觀點。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電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