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麗 陸澄木 韋世居 盧布
摘 要:陳禮江成人學習心理思想是其社會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陳禮江曾留學美國,獲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受西方國家思想教育和當時中國教育現狀的影響,他認為要想普及教育,救濟失學民眾,最主要的是要先救濟失學的成人。因為當時的社會只關注兒童的學習,忽視成人的學習導致中國的文盲人數增多。為了改變現狀,陳禮江主持了成人學習心理的實驗研究,興辦學府,創設成人學習心理研究所,頒布教育規程等,這些舉措對推進社會的發展和中國日后成人教育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教育思想對中國教育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啟迪。
關鍵詞:陳禮江 成人學習 心理思想研究
一、陳禮江生平
陳禮江(1895—1984年),字逸民,江西九江人,中國近代成人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在芝加哥大學研究教育學和心理學。1925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任武昌大學教授。1927年任江西省教育廳廳長,創設鄉村師范學校5所,并籌辦江西大學。1930年任廣東中山大學教授。1932年任無錫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教務主任兼教授,創設成人學習心理研究所。1936年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大力推行電化教育和掃盲工作。1940年在璧山縣創辦國立社會教育學院。1941年創辦國立社會教育學院,任院長。1949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赴美考察社會教育,1950年9月回國。1981年后任九江市政協委員,1984年2月病逝。他一生都在從事成人教育,強調成人教育的學習較青少年存在很多優勢,批評當時只注重兒童學習卻忽視成人學習的教育模式。著有《民眾教育》《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陳禮江成人教育論文集》翻譯有《普通教投法》《成人學習興趣》等論著。
二、晚清以后成人教育的興起、發展以及存在的教育心理問題
清末,清廷政治腐敗,國勢衰微,內憂外患交迫,清政府被迫進行籌備立憲,因此簡易識字運動興起。在嚴峻的社會背景下,中國的教育逐漸興起,而中國當時的教育機會不均等,文盲現象普遍。因而中國教育家陳禮江認為要想實現全民教育的思想,要先救濟失學的成人,辦好基礎教育。對此他提出“教育對象全民化”“教育時間終身化”“教育內容生活化”“教育目的全面化”“教育機會公平化”的理念,對成人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12年,為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教育者不再只是關注兒童,對成人教育也進行了積極關注。同時,當時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潮、華工教育、五四運動、杜威來華幾種思想的作用,使成人教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思潮。很多教育家也使用月刊、廣播、圖書館等資源對成人教育進行積極宣傳,使成人教育發展迅速。民國十二、十三年的平民教育運功,十四年后的民眾教育運動先后繼起,對教育轉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全民的事,每一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當時社會對成人教育依然存在偏見,他們認為成人是不能學習的或學習能力不如兒童,或成人不適于學習,導致成人教育歷史非常淺短。但是到底成人適不適合學習,學習能力是否比兒童低依然是一個問題。對此很多教育家進行了研究,如:陳禮江引用1926年桑代克等人對成人學習的心理實驗結果表明:人在20到25歲之間學習能力最高,此后一直到42歲,此期間內學習能力會慢慢減退,每年減退的分量不到1%。也就是說,25歲到45歲之間成年人的學習能力不僅比兒童高,而且與14到18歲的青年相等甚至更優越。陳禮江也對成人適不適合學習做了實驗研究。
三、陳禮江主持的成人學習心理實驗
陳禮江從學習心理和社會心理兩方面對人的學習能力進行了研究。在學習心理方面又分為兩點:學習能力和測驗,在社會心理方面,研究一般群眾心理。為此他做了如下實驗來對他的研究進行了說明。
(一)各年齡左手書寫能力之比較實驗
左手寫字實驗,指的是受試人那只手以前沒有過書寫習慣,就用那只手從事實驗。目的是研究兒童、青年、成人各年齡學習能力差異;觀察兒童、青年、成人從事較復雜的筋肉運動,學習左右手實驗的相關。實驗共舉行22次,最初測驗一次,之后每天練習一次,共20次,星期日休息,練習結束了,最后再測驗一次。初測與末測寫字時間均為七分鐘,寫完時再反復重寫,直寫至主試喊停為止。最后得出的實驗結果是,從事像書寫一類筋肉運動學習,從7歲至48歲任何年齡均可學習,其學習進步希望之有無與大小,大部分在智力不在年齡。
(二)成人非文字團體智力測驗
陳禮江對人的智力進行測驗,選取非文字的測驗材料,受測對象是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的文盲,受試者年齡在13歲至45歲之間,測驗內容包括記憶力、了解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斷力、創造力、適應力。測驗題目參考中外文獻進行編制,測驗方式有兩種,一為限定時間的個別測驗,一為不限定時間的個別測試。根據他們的測驗結果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受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者,測驗所得分數大半很高;二是受初等教育或文盲者所得分數雖有少數的分甚高,但多數比較低下。
綜上兩種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成人仍然具有學習的能力并且可以看出教育對人的重要性。除此以外,陳禮江也對成人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成人學習意見進行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學習任何新事物,年齡影響是一件很小的因素。對鄉民社會心理的調查和研究發現,鄉民的社會心理合理與否,最主要是在教育。
四、陳禮江成人學習思想的主要內容
過去大部分人對成人學習持不支持態度,認為成人不適合學習,而陳禮江從成人是否有學習可能不斷推進到成人與兒童學習能力比較,再從各種智力不同的成人學習角度進行思考與研究,發現成人學習某種事物不能獲得成績或成績不如兒童,并不是學習能力的原因,而是他們忽視了自己的學習能力等原因。
(一)成人是否有學習可能
關于簡單感覺運動學習的實驗結果:成人在通過練習后由起初每30秒鐘只能打186次,到最后進步到每30秒鐘能打215次;關于簡單習慣的學習,實驗讓10個人用特制的26個容易而又簡單的字代替26個字母來抄書。每天抄半小時,共練習15天。結果第15次抄的字數是第一次的4倍;關于復雜而系統的習慣學習,史維夫42歲時,自己以用眼法學習打字,每天1個小時,練習50天。最后5天的成績平均每小時打1060個字,每分鐘約17.5字;關于成人記憶的實驗,(施來德)試驗成人記憶日期,無意義字、詩、散文、小段文字和字母。發現第二次的成績勝過第一次(共學習兩次)。綜上所述,由簡單筋肉運動到復雜能力的實驗都可看出成人有學習的能力。
(二)成人與兒童學習能力的比較
成人與兒童比較在簡單能力(擲球于杯內的訓練);推理與記憶混合的活動能力(用一至十的數字代替A,B,C,D,E,F,G,H,I,J十個字母,測字母與數字按規定聯合起來);分析與選擇(被試會算數題目個數多少的比較)等一些學習能力的比較。結果為:在簡單能力擲球于杯內的訓練中成人與兒童進步大致相等;推理與記憶混合的活動能力實驗中成人比兒童的成績較好;分析與選擇成人會的題目多于兒童。由此可知,成人的學習能力并不比兒童差。
(三)各種智力不同的成人學習研究
陳禮江對在夜校中學習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學生學習進步30歲以上學生的進步優于14至16歲的學生,稍優于17至19歲的學生,與25至29歲的大致相同。但比20至24歲的學生稍不及一些。可見,學習能力并不因學習年齡增加而降低。
陳禮江通過整理許多心理學家做過的實驗觀察他們的研究結果和自己四年來對成人心理的研究,結果發現年長和年幼都各有優勢,并不是成人不適于學習,反而在許多方面成人是優于兒童的。
五、陳禮江成人學習思想的意義與當代價值
陳禮江通過對成人與兒童的學習心理實施方法等研究,認為成人有學習的能力,并且在很多方面,成人是優于兒童的。就當時的社會形勢來說大部分人都重視兒童教育,對成人教育從不關注,成人不適合學習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人們對成人教育的忽視。而陳禮江認為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的擴張和繼續,這種思想使當時教育普及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教育普及率高的今天也是實用的。同時,陳禮江提出的“社會教育受教的時期是終生”“社會教育的內容是整個生活”“社會教育受教的人是全民”“社會教育實施的方式不定”的思想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機會均等、活到老,學到老、教學方式多樣化等教學理念相契合,他的這種教育思想在我們當代社會也很有啟發性,對現在的教育也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