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才
摘 要:鄉村旅游是一種農業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是有目共睹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村旅游業的發展,使得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加快城市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根據研究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基礎上,對其提出相應的對策并指出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新出現的問題,為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鄉村旅游 鄉村經濟 發展
一、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一)為農村經濟找到新的增長點
通過規劃設計,利用農業自然環境、人力資源以及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一個田園喜悅般的休閑旅游度假區,能夠起到有效地促進在農業生產中的功能,而且還能夠增加農業收入,建立新的農業生產的觀點,縮小城鄉差別,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繁榮。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使人力資源得到更好的發揮,使農村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從而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將有助于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提高
將農業和旅游結合在一起的鄉村旅游,將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以及農村的鄉村文化生活相結合,通過獨特的農業景觀和農村自然環境,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品味、體驗、休閑。農村商業、服務、交通運輸、建筑、農產品加工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受到鄉村旅游發展的帶動,以實現農業對于第三產業的延伸滲透,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因為鄉村旅游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農業特色,應當高度重視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自然生態相結合,注重于農業景觀欣賞和知識教育相結合,從而使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把發展的想法擴大到關注人、地、人和諧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
(三)將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鄉村旅游對于農業生產者和管理者有著很高的要求,它不僅需要掌握農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因為所服務的客戶都是受到高等教育的都市游客,所以還需要高素質、多功能的管理人才,這說明鄉村旅游是個以服務為重的行業。高素質人才與游客溝通、學習起著傳播和帶動的作用,讓農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讓他們去嘗試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能力。
二、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
(一)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趨同化
常見的農家樂旅游方式為例,這些經營者的思維特征是實用理性,他們重模仿、缺創新,所以經營理念雷同。主要體現在農家庭院的建筑樣式、園林風格、室內陳設、菜肴品種、娛樂項目等都比較趨同,缺乏個性化色彩。
(二)鄉村旅游經濟的過度商業化
過度商業化造成有的農戶為了從事農家樂經營,在自家院子旁私搭亂建許多簡易設施,然后把這些違建設施承包給其他人經營。有的則是由開發企業投資,在鄉村建立大型度假村、豪華酒店以及休閑或娛樂中心,走商業化經營的路子。還有的在景區或鄉村附近建造所謂的民俗村,走所謂的民俗表演路數,借機強迫客人消費。商業化運作可以促進農家樂的發展,完善農家樂的產品,增加農家樂的宣傳力度,提高鄉村農戶的經濟收入。但過度的商業化運作將會使農家樂鄉村旅游變味,丟掉傳統和淳樸的鄉情,同時也丟掉了農家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鄉村文化特色。
(三)鄉村旅游環境破壞嚴重
鄉村環境包括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農家樂旅游所倡導的是保護自然、享受自然,但一些地方在農家樂旅游開發建設上卻脫離自然,不僅與農家樂鄉村旅游樸素、本土的內涵相脫離,而且還破壞了農村環境。
三、加強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建議
(一)系統規劃特色的鄉村并合理定位
鄉村旅游資源豐富、規模大,不光要有廣泛的旅游項目,還應努力打造比較鮮明的特點。在傳統的旅游產品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積極開發特色新產品,重點發展依照參與型、體驗型的創新產品為代表,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能夠突出特色。為了滿足游客審美的市場需求,要利用好農村自然景觀資源的優勢,從而在鄉村旅游實現新的突破,在鄉村旅游中應突出當地村里的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優勢,以便于凸顯鄉村旅游產品的“土著”。應當努力設計完美的產品,體現獨特的民族風情、地域特色等,這樣可以滿足游客對于文化差異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需求特點。
(二)加大投資力度,努力拓寬投資渠道
我國現如今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已經加快步伐,增加農村工業經濟資金的支持,可是用于綜合改革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先解決資金問題,才能使鄉村旅游得到發展,增加政府的支持政策,形成企業投資的額外銀行貸款籌集模式,充分拓展社會投資渠道,努力吸引外商投資,使投入機制得到不斷完善,逐步形成高效、多元化的投資框架。總之,為了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需要調動各方面投資鄉村旅游的熱情和積極性,政府應當加大對鄉村旅游企業的資金支持,通過制定財政貼息和稅收政策,企業的原則則是“誰投資誰受益”。從整個社會方面來看,我們應當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努力吸引外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