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河
我想象著那樣的一幅畫面,該是多么震撼而溫暖啊!
一
同事曹姐46歲那年,才知道自己是父母抱養(yǎng)來的孩子。那天,80多歲的老父親把她叫到跟前,聲音顫抖著告訴她,自己其實并不是她的親生父親,而是46年前,他在一家醫(yī)院抱養(yǎng)的她。
說出這個埋藏多年的秘密,父親如釋重負,繼而緊緊握著她的手,眼里含淚說道:“孩子,請原諒我的自私,瞞了你這么多年。找到你的親生父母,這是老爸最后的心愿,否則我死不瞑目。”
關(guān)于身世的秘密,其實曹姐十幾歲時便在別人的閑言碎語中聽到過一些,但那畢竟都是別人的話,她一直半信半疑,而且她無法相信從小到大一直疼她愛她的胖老頭,居然不是她的親生父親。直到父親親口告訴她,她終于信了,原來謠言是真的。
得知養(yǎng)父的愿望,曹姐開始尋找親生父母。歷經(jīng)一年零7個月的苦苦尋覓,最后終于在媒體和志愿者的幫助下,找到了她的親生父母。
曹姐的親生父母和她竟然在一個城市。可惜的是,生父已于十幾年前過世,90歲高齡的母親身體安好。老太太一共生了7個兒女,曹姐排行老六,上邊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下邊還有個弟弟。
原來當年母親生下曹姐后得了一場大病,加上原本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家境,母親怕養(yǎng)不活她,就將她送人了。但這四十六年,每個年三十的飯桌上,母親都會給曹姐備一雙筷子擺一個碗,從無間斷。而且在每年曹姐生日這天,母親都會用絕食一天來自我懲罰。
老太太見了曹姐的第一句話就是:“孩子,我生了你卻沒能養(yǎng)你,這娘不夠格。你養(yǎng)父母的恩情大過天啊!”
認親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老太太就領(lǐng)著自己的兒女以及所有孫輩,共計20余人,浩浩蕩蕩地來到曹姐的養(yǎng)父家。一進門,老太太啥也沒說,首先跪下給女兒的養(yǎng)父磕了一個頭,隨后又命令所有的孩子跪下謝恩。
見狀,曹姐和養(yǎng)父目瞪口呆。這時老太太一字一頓地對孩子們說:“從今天起你們要隨著老六叫,這就是你們的父親、爺爺、姥爺,你們要像對待我一樣孝敬他,照顧他……”
說完,曹姐的養(yǎng)父和老太太抱頭痛哭。
20多個人,一下子齊刷刷地跪在那里,磕頭謝恩。我想象著那樣的一幅畫面,該是多么震撼而溫暖啊!
二
《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有一個來自上海的大學生選手,他身材瘦高,眉目俊朗,是一個很陽光的大男孩。那期他雖然沒能攻擂成功,但他在臺上講述的故事卻讓我牢牢記住了他。
他是一名大三的學生,課余時間做了四份家教兼職,之所以這樣拼,就是為了讓媽媽和妹妹生活得好一點。他家在農(nóng)村,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因病撒手人寰,撇下他們娘仨艱難度日。因為給父親看病,家里欠了一些債。他考上大學后,母親領(lǐng)著妹妹來到他讀書的城市打工,攢錢還債。
妹妹比他小12歲,剛讀小學。他很喜歡妹妹,幾天不見就非常想念。所以不管多忙,他都會在周日這天趕回家,看看母親,再領(lǐng)著妹妹上街玩一圈。
因為勤奮,加上輔導(dǎo)有方,他每月的兼職收入有3000元,可以替母親分擔一部分債務(wù)。他說母親身體一直不太好,又沒文化,每月累死累活地打工也掙不到多少,所以他就不讓母親去打工了,在家好好照看妹妹就行了,養(yǎng)家的事由他來承擔。
主持人董卿問他:“除了收入可觀,你現(xiàn)在最開心的事還有什么?”
他說:“我現(xiàn)在最開心的事就是領(lǐng)著妹妹逛超市,然后拍著鼓鼓的錢包對她說:隨便買。”
說這話時,男孩燦然一笑,一揚手臂,那神態(tài)簡直就是一個驕傲的大款。
“隨便買”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倘若出自一個父親之口,我想十分平常,并沒有什么可感動的,可不知為什么聽到一個哥哥對妹妹這么說,我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其實,他還是一個孩子,卻因為生活變故,過早承擔了養(yǎng)家的重任。這樣懂事自強的孩子讓人同情,更讓人敬佩。
我想,他即便很辛苦,也是心甘情愿的,因為他有著滿腔的愛,這份對家人的愛將支撐他走過苦難的歲月,迎來春暖花開。
金磊摘自《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