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棟 馬彬彬 謝濟光
摘 要:近幾十年來,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在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建設同時,也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特別是在建設“兩個一百年”的關鍵時期,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隨著廣西高校來華留學生的日益增多,我國高校對于留學生“趨同化”管理工作也成為培養高層次來華留學生人才的重要保障[1]。結合我國高校趨同管理的現狀,文章以廣西高校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為例,對留學生趨同管理進行分析。
關鍵詞: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趨同管理;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68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使得“一帶一路”倡議順應當下新時代發展的潮流,并且得到沿海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而廣西不僅是與海外相連的地區,而且處在“一帶一路”交匯的關鍵區位,是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所以,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廣西無論是在經濟建設還是教育事業上,都需要加快步伐,抓住機遇,跟進潮流。特別是在高校教育事業當中,面對來華留學生,更要加強并完善教育體制,吸引并培養出更多的國際性人才。
一、什么是趨同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華留學生人數也與日俱增,根據2010年教育部制定的《留學中國計劃》:2020年,我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全年在我國就讀國外留學生將達到50萬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學生將達到15萬人。《留學中國計劃》中還提出,各高校應積極響應和推動來華留學人員與我國學生在管理和服務上的趨同化。趨同管理,主要是指對于在我國留學的學生教育,盡量以我國國內招生標準以及管理方式進行管理。但是也要考慮到留學生自身個體不同,以及文化不同,在尊重其文化傳統的前提下進行管理,促進留學生教育能更好地向規范化發展。
二、實施趨同管理的現狀和優點
來華留學生趨同管理的教育培養模式,能夠實現我國與國外留學生之間人才合作和高效利用,是國際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向[2]。我國教育部門對教育力度的加大,通過廣西來華留學生相關情況得知:截至2017年底,廣西高校在華留學生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占比是應用了趨同管理,比2016年的數據統計增加了7個百分點。而人才的輸出率占到57%,比2016年的數據統計增加了9個百分點。這個情況說明,趨同管理模式在當下各大高校的留學生管理實踐中是非常有效的。對于趨同管理的優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學生之間跨文化交流,提升學校國際化水平
趨同管理,讓中國學生和在華國外學生一起生活,一起學習,給留學生創造了更多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和氛圍,更好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能讓國內學生在了解國外文化的同時,國外留學生也能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去。同時,各高校引進的國際化專業課程,一方面有利于留學生的學習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國的學生接受到國際化的培養,促進高校國際化水平的提升。
(二)有利于培養教育標準的統一化,保證質量的提升
不同國家學生的價值觀、行為標準和生活習慣以及傳統文化都不一樣,加上“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分布高校范圍較廣,這就導致了留學生對學校教育管理的滿意度不夠,影響了學校整體的教育質量。而趨同管理,可以在尊重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按照中國學生的標準去要求,打造統一規范制度,讓留學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中國文化當中,提升愛華的素質修養。
(三)減少教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趨同管理的實施,可以使學校不再針對留學生設置單獨的部門和專門的管理團隊。根據留學生具體情況,由學院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管理工作,在節約了教育成本的同時,也避免了工作中的相互推諉,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趨同管理要如何實施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的推動下,廣西與東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加強,根據相關報道,近五年來,來華留學生數量增長速度達到了百分之二十,超過全國的年均增長水平。2013年在校留學生人數實現了新的突破,達到了一萬人次,其中東盟國家的留學生有八千人次左右。留學生分布的國家和地區也從2010年的82個國家增加到了96個,廣西成為東南亞留學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在眾多的留學生當中,各個高校采取趨同管理,是當下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為了能更好地讓留學生融入到中國文化氛圍中來,各高校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需要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來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
(一)建立留學生的培養標準和學校統一制度
首先,要制定留學生培養的國際標準。因為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一樣,各高校中留學生培養標準不一樣,所以各地區和學校間的差異較大。制定留學生培養標準,讓學生根據學校的章程要求規范行為。另外,要積極引導留學生主動去適應學習的校紀校規,遵守學校紀律。這也是促使留學生進一步了解和融入中國文化氛圍的有效方式。同時,來華留學生作為國際友人,基于跨文化適應的背景和特點,也要積極倡導“柔性管理”,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理解和關愛,針對不同問題采取適當靈活的解決辦法,特別要幫助他們解決在“文化碰撞期”和“精神過渡期”出現的心理情緒紊亂等跨文化適應等問題[3]。
(二)健全資助體系,各高校之間友好互助
2015年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提出,“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海國家提供一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根據相關報道,報考廣西高校的留學生較之往年增加了5倍。另外,針對留學生設立的專項獎學金,也從以前的每年五百萬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兩千萬元。為慕名而來的沿線地區的海外留學生提供了更好的物質獎勵。而資助體系的健全,也會使高校內留學生在專業領域上有更高的成就。
(三)加強基礎建設,改善留學生生活條件
加強信息化的建設,高校利用互聯網,給學生建立多種語言的網站以及公眾號等等,方便留學生在瀏覽信息的同時,更好地學習學校規章制度,了解留學生相關政策,從校內學習、校外生活、實習就業等各種渠道查詢答案,以及留學生獎學金制度、漢語水平考試等等。同時,高校要及時更新校內最新信息和實時動態,推送國內外熱點,讓留學生在學習之余,能隨時關注到周邊發生的事件,了解社會信息[4]。高校內管理人員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優點,采集留學生個人信息,針對學生情況,幫助處理留學生的獎學金、保險以及工作等事情,保證高校內的工作效率,給留學生帶來方便。另外,校內圖書館增加外文提示指導,增加收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圖書,加大國外圖書的采購。設立留學生借閱圖書窗口,聘請專業外語人員擔當窗口借閱工作人員,方便留學生借閱圖書。
(四)根據人才需求,統一培養標準
實施趨同管理,也要從人才的需求上定義。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地區,是一帶一路對接的關鍵區位。如果想要在“一帶一路”暢議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提高自身實力,加大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支撐。首先,廣西高校需要準確把握住對人才的要求,做好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制訂優秀的培養方案。根據“一帶一路”相關專業的需求,把優質資源集中起來,吸引更多海外留學生來校學習。其次,擴大并提升教育工作者隊伍與素質,建立全英文課程。高校要緊跟時代步伐前進,建立國際化學校教學環境,全英文課程是留學生培養的標準[5]。高校要對專業課、基礎課以及公共課等絕大多數課程實行雙語教學。漢語英語同步,才能讓高校內趨同管理更好地實施。
四、結語
根據“一帶一路”的倡議,趨同管理是擴大教育規模、提高辦學走向國際化、保證高校教學質量的留學生管理模式。我們在日常的管理中,不但要考慮到留學生在語言上的障礙,也要考慮留學生在文化傳統上的差異,根據趨同管理,做到教學和目標的統一,讓留學生在跨文化上的交流更加融合,保持更高的培養標準。
參考文獻:
[1]吳舒程,張輪,劉欣.我國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3):1.
[2]許迪.陜西來華留學生教育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8.
[3]馬彬彬,全克林.基于跨文化適應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構建[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5(5):131.
[4]蔡曉臻.趨同管理發展階段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方向選擇[J].高教學刊,2017(15):10.
[5]王田田.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7.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
周棟(1977.9— ),男,漢族,廣西桂林人,講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言文學教育。
馬彬彬(1980.5— ),男,漢族,山西陽泉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外學生管理。
謝濟光(1970.10— ),男,漢族,湖南新化人,教授,研究方向:歐美社會文化和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