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念珠

有一次,蒙古族動物文學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受邀到一所學校給孩子們講講他的幾部動物代表作,比如榮獲“第十五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的《黑焰》。但是在課堂上,黑鶴只字不提《黑焰》等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而是談起了他的小時候。
黑鶴出生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那時父母覺得大慶市的空氣污染嚴重,就把黑鶴送到了內蒙古。在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黑鶴跟著外婆養了兩頭乳白色的蒙古牧羊犬,并與它們在草原上度過了四年時光。
五六歲時,黑鶴經常在草原上行走。每到黃昏,外婆喊他回家,卻經常找不到人,因為草原上的草很高,幾乎沒過了孩子的頭頂。于是,外婆就站到高處喊:“格日勒,回家吃飯了!”黑鶴一聽,就往回跑。大一點的時候,黑鶴經常騎著他的小馬,帶著兩頭像獅子一樣的白色大狗在草原上飛奔。他總是邊騎馬邊張開雙手,因為那樣手掌能觸碰到草尖,鼻子能嗅到草原上特有的清新,讓人感覺無比愜意。
黑鶴對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情有獨鐘。大興安嶺里生活著中國一個飼養馴鹿的民族,名叫“使鹿鄂溫克”。有一年春天,黑鶴去鄂溫克族人在森林里的營地,恰巧碰上他們正在給一只白色的小馴鹿喂奶。這只小馴鹿剛出生,它的媽媽就被熊咬死了,于是大家收養了它,還給它取名“幺魯達”,意為“白色的鼻梁”。因為沒有媽媽的照顧,幺魯達顯得特別虛弱,大家給它奶瓶,它也沒有力氣吸。黑鶴看著心疼,干脆拿過奶瓶,自己吸了一口奶,然后與幺魯達嘴對嘴,耐心地喂起它來。
這樣連續喂了很多天,幺魯達總算慢慢精神起來,并且對人類特別友善。每天清晨,幺魯達都會走進黑鶴睡覺的地方,或是嗅嗅他的臉龐,或是舔舔他的耳朵,特別親昵。但隨著幺魯達越長越大,森林的呼喚對它也越來越具有吸引力,于是有一天,它回歸自然了。所幸,黑鶴每次在森林里碰到幺魯達,它總會湊過來聞聞他的手,一直都記得他。
講述完童年的經歷,黑鶴又在課堂上播放了一個很短的視頻。視頻里,一個鄂溫克老媽媽伸著雙手站在林子里,小鳥們見她手上放有食物,一只接一只地飛過來啄食,整個畫面看起來特別溫馨。
黑鶴問:“在城市里,你們見過這種場景嗎?”
孩子們都搖搖頭,一臉羨慕地盯著屏幕看。
“可在中國北方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鄂溫克人的營地里,小鳥就敢飛到人的手心上吃東西,因為它們對人類不恐懼。”說到這里,黑鶴頓了頓。他沉思了一會兒,接著說:“童年留給我的美好回憶,伴隨了我一生。曾經那些風一樣的日子,我把它寫進了書里。現在,我希望這些書能成為最美的種子,播撒進你們的心里。我希望你們知道,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一直往北走,走到呼倫貝爾,走到大興安嶺,然后看到那里的天可以藍成夢境一般,那里的自然可以和諧到人與動物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