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怡

一直以來,拖延癥讓人們煩心不已。恨自己拖延,工作不能及時完成,非要等到火燒眉毛才著急忙慌;恨別人拖延,工作時間不能無縫對接。那么,為什么會存在討厭的拖延癥呢?別著急,科學家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拖延癥是受基因控制的。不過,拖延癥的基因控制只對女性有效。也就是說,拖延癥“重女輕男”。
拖延癥被定義為自愿推遲完成某些目標的行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科學家發現它與遺傳基因有關。德國波鴻大學的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拖延癥與大腦間的聯系。有數據表明,有拖延癥的人不只是想簡單地拖延時間,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身對任務感覺的影響。換而言之,那些能夠選擇立即完成任務而不拖延的人,會表現出良好的控制能力。不過,不管怎么說,科學家認為拖延癥與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有關。
最近,德國波鴻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影響大腦多巴胺釋放的基因,并指出該基因負責編碼酪氨酸羥化酶,它的表達量決定了大腦中包括多巴胺在內的各種兒茶酚胺遞質的數量。研究人員還發現,位于TH基因中的rs10770141(C-824T)位點堿基的差異會影響多巴胺的分泌,與拖延癥有很大關系。有意思的是,TH基因具有性別特異性,它只對女性產生影響。
德國波鴻大學的研究人員還對278名健康男性和女性進行了基因分析與問卷調查,通過決策相關行動控制來衡量遺傳與個體間拖延癥差異的關系,得分越低,表示越容易拖延。在女性中,如果兩條染色體的rs10770141(C-8247)位點至少有了1個T堿基,則女性更容易拖延。而那些攜帶兩個C堿基的女性,決策相關行動控制的分數都普遍較高,這意味著她們不易犯拖延癥。另外,當rs10770141(C-8247)位點是T堿基時,TH基因的活性更強,所以會帶來更高的多巴胺水平。
德國波鴻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盡管高水平的多巴胺無論是由積極情緒引起的,還是由基因差異引起的,都會提高認知靈活性,拓寬注意力的范圍,對一心多用很有幫助,但它也更容易使人分心,讓人不能堅持完成一件事。
研究中還發現,因為女性T堿基攜帶者對大腦中多巴胺數量的響應性要比男性更高,激素調控機制在女性中更為明顯,所以導致了TH基因的性別效應。
對于女性來說,在找到了拖延癥的基因“借口”之后,還是要認真工作,畢竟任何借口都不能成為影響工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