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婉迪 本報記者 邢曉婧 ●劉皓然 彭澤鋒

6月3日,中國教育部發布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教育部鮮有的“預警信息”被視為中方教育和學術領域對美國一系列簽證緊縮政策的回應。由于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高校占據相當大的生源比重,不少學府紛紛表示,擔憂中美間的緊張對峙終會對美國教育行業造成人才飛速流失和巨額經濟損失。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近日評論說:“美國高校尚未做好為貿易戰分擔傷害的準備。”許多在美國學習工作的華人也對如今日益緊張的形勢表示憂慮,不過也有人表示,目前影響主要還是集中在敏感專業和研究生范圍內。中國留學生赴美,需要考慮更多的未來發展狀況。
美教育界抱怨貿易戰“殃及池魚”
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至2018年間,中國大陸學生留學美國總人數為363341人,占國際學生的33.2%,為美國貢獻了將近139億美元的收益。美國《華盛頓郵報》在中國教育部留學預警發布后報道稱,國與國間日益激烈的博弈,近日已令美國不少高校明顯感受到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方面反映,截至本月初,有多達10位被該校錄取的中國學生放棄了就讀機會。該校招生部主任索洛穆坦言:“聽聞其他學校也發生類似狀況,我們對此都感到很緊張。”作為中國留學生的“招生大戶”,該校本科專業的中國留學生比例足足占據國際生的一半。索洛穆稱,中國學生整體表現優異,他們的貢獻遠不止于“創收”。美國大學協會主席科爾曼表示,美國高校對特定留學生群體擺出一副不歡迎的姿態,所造成的損失將會是異常顯著的。美國教育理事會副主席哈特爾憂慮地表示,各校高層目前都十分擔憂國際生淪為“貿易戰的棋子”。
今年5月,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在一篇評論中暗示貿易戰對美國教育行業可能造成的危害。文章稱,如今全美學府的中國學生總數相當于整個馬里蘭州的學生總數,就在美國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問題上“退避三舍”之際,國際生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起了該國的高等教育體系。這篇文章甚至直言,“美國學校依賴于中國學生的錢”,而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已經對一些學府形成了“關乎存亡的嚴重威脅”。
除了在高校就讀的留學生外,中學時代便早早赴美的中國“小留學生”也占據著不容忽視的比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國際教育協會(IIE)一項調查顯示,在2013年至2016年間,赴美讀高中的中國學生人數猛增48%,每5名國際學生中就有2名來自中國。美國《福布斯》雜志稱,從2007年至2017年間,美國高中國際生比例翻了兩倍多,中國幾乎是憑“一己之力”促成這股強勁的漲勢。截至2017年,在美國高中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幾乎占據整個國際生群體的“半壁江山”。
2018至2019年度的數據顯示,全美私立高中每年平均學費約1.4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萬元)。有美國當地網民表示,位于紐約等大都市的高端私立學校學費更是高達4萬至5萬美元,堪比一流大學的水平。對于國際生而言,這筆巨款往往需要全額繳納,且無法享受獎學金或其他費用減免。據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報道,很多美國中學坦承,國際生為學校所帶來的豐厚經濟收益,是他們樂于進行“擴招”的重要動力。不僅如此,很多高中還與留學中介存在密切合作,一些中介機構僅在“牽線搭橋”的過程中就能賺取數萬美元的服務費。▲
“敏感”專業受限挫傷留美積極性
特朗普政府日漸緊縮的移民政策,影響最明顯的即是STEM專業的學生,一般指的是計算機、數學、生物、化工和航空航天等“敏感”理工類專業,從事這些專業的中國學生和學者在美國面臨諸多限制。
這一舉措顯然挫傷許多人赴美留學的積極性。在北京的張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的侄子畢業于南加州大學,現受雇于美國硅谷一家大型企業。
這次回國探親,因工作簽證問題,有一個多月時間滯留在國內,無法回美國繼續工作。“侄子反復提到,取得工作簽證很難,流程也特別復雜,不想再回美國了,想留在國內發展。如今形勢這么嚴峻,也有其他的朋友從美國回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敏感”專業以前也面臨簽證審查周期延長等問題,并非只有今年情況才特別糟糕。與此相比,人文專業則較少遇到簽證問題,如文學、歷史等。在中國南方一家留學機構任職的李博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學生只要拿到正規的錄取通知書,且其他簽證材料都合法有效,通常會出現簽證復核時間變長或一次性拿到5年簽證可能性降低,但通過的問題不大。”
近年來赴美留學的學生結構呈現低齡化趨勢。NBC稱,這波漲勢與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密不可分,本科前就赴美讀書的“小留學生”大都出自中產和富裕家庭,父母往往受過良好教育,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更具前瞻性。中國學生申請美國高中需通過包括ITEP/托福/SSAT等測試,學生還需要準備一份簡歷,內容包括興趣特長、有無參加社區活動或志愿者工作的經歷等等。簡單來說,可看作是申請大學的迷你版。中國學生赴美讀高中大多以教育質量優異的私立學校為主,這既能為學生提供相對好的環境和教育資源,又能為未來申請美國大學打下基礎。
國際教育協會學術流動研究中心主任班達禮稱,“小留學生”能更早地適應美國學術及社會文化、完善語言技能,這段經歷能大大提升他們被美國高校錄取的幾率。在美國擁有5年留學中介經驗的Tony看來,有美國高中經歷的中國留學生幾乎都能申請上美國大學。“在招生官看來,這些‘提前來到美國學習的孩子早已做好融入美國大學的準備。”為順應這種趨勢,美國中學整體也增加了國際生的招生名額。截至2016年,全美招收國際生的中等學府增至2800所,比2013年多出500所。
許多人擔心在美國的初高中留學生也會受到貿易戰的波及。在加州一家留學中介工作的盛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低齡留學生(中學、本科)不涉及專業問題,簽證一般不會受到影響。目前我們的‘小留學生簽證申請都較順利。”不過記者了解到,由于留美研究生受到貿易戰的影響較大,而許多學生到美國讀中學、本科是為日后在美國取得更高學位、更好工作的鋪墊,一些家長表示,會更加慎重考慮是否讓孩子在年幼時就赴美留學。▲
環球時報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