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慰鄂
郊區旅游須防花粉癥
春暖花開時,也是花粉癥多發期。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容易過敏,出現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現象,苦不堪言。現在還沒有杜絕花粉癥的辦法。如果花粉較多時,患有花粉癥者應該關窗閉戶;出門在外,應避開花粉區或花粉收割區;如要郊游,請不要去“拈花惹草”;如果需要逗留,則以站在上風向為好,另外還可戴上口罩。從郊外回家,要好好洗一洗手臉,如在清水中滴加少許食醋,可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國外有一種方法,患者在花季前服用當地(范圍越窄越好)產的蜂蜜,每日服一匙,對減輕花粉癥有良好效果,這也許是一種脫敏治療吧!不過須特別指出的是,患者切勿服用花粉食品,因為與“花粉食品熱”相伴而來的是花粉癥患者呈上升趨勢。患者可出現胃腸道絞痛,全身皮疹、瘙癢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切勿等閑視之。
森林旅游須防萊姆病
森林旅游別有一番情趣。但游客切記,4~9月在林中漫步,要提防硬蜱叮咬。一旦被這小東西叮咬,不僅會使你感到癢痛,而且可能感染萊姆病。萊姆病是1975年在美國康涅狄州的萊姆鎮發現的,故得此名。其傳染源是野生或馴養的哺乳動物,硬蜱是主要傳播媒介。病原是伯氏包柔(疏)螺旋體,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4~37攝氏度。致病的螺旋體在蜱的腸內發育,蜱躲在森林、湖岸邊、草叢里。
萊姆病初起癥狀似“感冒”,伴有慢性游走性紅斑,繼而有心臟、神經、關節等損害。如能早期診斷,一般抗生素治療均可奏效。本病尚無有效疫苗。主要預防措施是防止被蜱叮咬。人們在蜱類活動旺季進入林區、草原時應著防護衣、襪。一旦被蜱叮咬應立即處理,首先用汽油把這種“吸血蟲”弄昏,然后用拔毛鉗小心地夾住它的頭部,慢慢地連喙拔出,并在叮咬皮膚傷處涂上消炎膏。
在外飲食謹防旅游瀉
旅游者服瀉(旅游瀉)是因休假或度蜜月或出差去某些國家或地區旅游,發生的一種急性腹瀉性疾患。據國際旅游組織統計,每年有1億-1.5億人患此病。旅游瀉的病因復雜,約70%有傳染性,最常見的病原體是產腸毒素大腸桿菌、藍氏賈第鞭毛蟲及輪狀病毒。傳染途徑是旅游者食用了被這些病原體污染的食物和水,特別是在下雨季節或暴雨成災時,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
有30%左右的旅游瀉患者是因疲勞、精神緊張、飲食不適、氣候時差變化、抗病能力降低而致消化道功以紊亂,引起腹瀉。這在老年人中更為多見。
旅游者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暴飲暴食,并防止腹部著涼,保證充足睡眠,切勿過勞。如在進食后感到不適,可即時服用黃連素,還可多食一些米醋。專家推薦在三種情況下可使用抗生素預防:①患有潛在疾病的人;②在強調旅游重要性的情況下;③不能或不愿遵守飲食限制的人。建議在旅游的第一天開始服用抗生素,持續至離開后1~2天。必須指出,抗生素預防只適用于旅游時間不長者。在通常情況下,管住自己的嘴巴比什么方法都靈。
到疫區旅游要防旅游者肝炎
旅游者肝炎以甲型肝炎為多見,因為它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即從口腔進食到排出糞便這一途徑傳播。在衛生條件簡陋、人口密集、居住擁擠的環境中,感染很容易發生。此外,如果旅游點的水源或食品管理不善而被糞便污染,也可以引起爆發和流行。個人衛生習慣也很重要,有些游客圖方便,如瓜果連皮啃,喜吃涼面、冷盤等,一旦這些食品被蒼蠅或蟑螂爬過,也就可能被傳染上甲型肝炎。
因此,如到甲肝高發區的國家或地區旅游,應提前15天接種甲肝疫苗。最重要的是旅游者必須管好自己的手和口,注意飲食衛生,切勿貪鮮而亂吃半生不熟的毛蚶等貝類食物。
旅游者肝炎除了甲肝外,還有戊型肝炎。后者完全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而且又無相應疫苗,因此更應防止“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