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奧娜·哈維
近幾十年中,全球糧食產量迅速增長,但還遠遠不夠。世界資源研究所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突破100億,而要滿足全世界的糧食需求,則必須使現有產量翻一番。僅靠現有的技術手段,要產出這樣大量的糧食,需要開發相當于兩個印度那么大的新種植區。但這又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就意味著會用完地球上僅剩的森林、泥炭地和野生區域,釋放出其中所封存的碳,進而加劇氣候變化。而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殺蟲劑,集約農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全球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根據2015年《世界土壤資源狀況》報告,全球至少有1/3的土地狀況很差或是極差。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再收獲約60次糧食,我們的土壤就可能會枯竭。
造成這一狀況的重要原因是雨水沖刷和風力侵蝕所造成的土壤流失,另一個則是土壤酸化、鹽堿化、有機碳流失等土壤污染。
作為關注人類未來糧食供應的重要國際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今年稱作“糧食系統革命性變革的一年”。
在發達國家,說起工業化集約農業的替代選項,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有機農業了。雖然生物或有機標簽在很多超市都很常見,但其實有機食品的銷量只占英國總體食品市場的2%,在美國也不過占到5.5%。
有機農場的農民在種植農作物和飼養家畜的時候必須遵守一些嚴格的規則。例如只有在必要時才能給動物使用抗生素,幾乎完全不允許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要使用糞便、木灰這樣的自然替代品做肥料,從植物中提取天然物質做殺蟲劑,還要規劃土地為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
土地聯盟政策負責人羅布·珀西瓦爾說,只要對消費模式進行調整,號召人們少買一些肉,有機農場就可以滿足全世界的食品需求。“如果我們想避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就亟需改變當前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這就包括將我們的飲食結構向‘少吃肉,吃好肉轉變。”他說,“在牧場上吃草的家畜不僅可以幫助碳封存,保持土壤健康,而且它們的糞便可以為土壤提供肥力,以更好地種植其他農作物?!?p>

全球90%以上的農場都是由個人或家庭進行經營的。
他補充道,有機農場的生產力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再加上非有機農業高能耗的化學投入所造成的環境破壞以及其他方面的危害,比較起來,有機食品其實更便宜也更環保。”
很多農民可能一時還難以負擔要達到有機標準所需要的金錢和時間投入;好在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使耕作更加環??沙掷m的方法,比如農業生態學。
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非政府組織Sustain食品農業運動參與者維基·赫德說:“農業生態學就是運用自然系統進行勞作。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減少化肥和殺蟲劑等人工化學制品的使用。農民應仔細觀察土壤情況和其他自然條件,在滋養土壤的同時考慮害蟲、捕食動物們以及農作物之間的關系。”
她提倡廣泛應用農業生態學,以替代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工業化農業。農民可以通過種植三葉草來抑制雜草,為土壤補充有機物質,以及實行輪作,通過種植豆類植物來固氮。這種耕作方式要求農民十分關注土壤和農作物的狀況,不能像種植經濟作物那樣一味地追求產量?!坝袡C農業的關鍵在于多樣性,”赫德說,“大規模單一種植的管理方法并不符合自然規律,而且還會損害生物多樣性?!?/p>
多種一些其他品種的傳統作物,如流行過的水果和蔬菜品種或者集約型農業不常種的其他品種的小麥,也會帶來益處。因為這些農作物有著許多獨特的優點,例如對某些特定的病蟲害有著天然的抗病性。赫德承認:“采用這些辦法可能會使產量降低,但會使你產出的農產品更有營養?!?h3>| 永續農業和城市農業 |
有些農民的觀念則更為進步,他們已經接受了永續農業和生物動力學等理念。永續農業的準則就是了解植物之間的關系,并運用這種關系進行耕作。這種耕作方式不會產生廢料,因為任何廢料都會被重新利用,而其中大部分會被用作肥料。生物動力學就是另外一種方法了。它是在魯道夫·斯坦納觀點的基礎上,融入了一些精神層面的方法,例如采用對齊種植及按照農歷收割農作物。
城市農業可以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提供食物,或者至少可以提供新鮮的農產品。并且城市農業不會產生溫室氣體,也不會因為長距離運輸而損壞農產品的營養。當前,城市農業產出著世界上20%的食物。
并且現在僅在倫敦就有3000多個城市農業計劃。這些計劃可以看成是維多利亞時期市場花園和乳品店的復興。那時,小的蔬菜農場往往就坐落在城鎮內或周邊,而奶牛就養在城市綠地上,以便獲取新鮮的牛奶。
全球范圍內約有5.7億座農場,其中90%由個人或家庭承包,總計產出著世界上80%的食物。
聯合國糧農組織土壤及土地官員羅納德·瓦爾加斯表示,小農場主是這場變革的關鍵。而很多小農場主由于并不富裕又缺少保障,不敢貿然改變耕作方式。為此,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在考慮為小農場投資,并將此視為“戰勝饑荒和營養不良保險快捷、生態影響又最小的方法”。
現在并不缺乏幫助工業化農業和小型農場提升效率和產量的科技創新手段。全球定位系統、無人機、耕地的地形土壤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細粒度數據,都可以幫助農民精準定位到一個特定區域去澆水、施肥、殺蟲,從而避免大面積噴灑。
奧蘭是一家生產可可、咖啡、棉花和糖等農作物的國際農業綜合企業。該公司在其種植園中使用實時監控,以精準判斷肥料的優劣,同時避免為了預防蟲害而使用殺蟲劑。奧蘭在澳大利亞種植的杏樹上還裝有傳感器,以監測每棵樹在不同時候的需水量。
而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來說,移動電話也正在將很多不可能變為可能。他們可以通過手機了解到很多以前了解不到的信息,例如天氣預報、市場價格、產量信息,還能獲得一些實用的建議。而無人機和機器人則可以在指定的地區噴灑農藥,還可以在受損或染病作物傳染其他作物前將它們清理掉。
在世界上一些土地稀缺的地方,垂直農業正在日漸流行。垂直農業農作物——通常是蔬菜——被種在簡易的容器里,一層一層地碼起來,能碼多高就碼多高。這樣不僅能節省空間,還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水和能源,因為水可以被抽到頂部然后隨著重力流下來,循環往復。
無土栽培使用含有礦物溶液的水代替土壤,將植物浸泡在水里。在種植過程中,礦物質溶液的水溫會被嚴格控制,水和營養物質都會被回收再利用,軟件在控制著輸送裝置的同時也會監測植物的生長情況。
可以控制光線、溫度、空氣以及其他因素的新技術將為農業開辟一片新的前景。過去的地下種植僅限于種植蘑菇和大黃這類小型作物,而如果LED燈可以代替日光,同等條件下將可以種植更多農作物。房頂、地下室、廢棄的地下空間都有可能產出短周期食品。
大量科學證據表明,如果繼續依賴人造化肥和集約化農業技術,很可能會導致氣候變化失控,對人類生活至關重要的物種將會滅絕,并造成空氣、土壤和水資源污染?!肮I化農業對地球資源的開采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瓦爾加斯說,“在當今這個氣候變化愈演愈烈、石油儲備不斷減少、自然資源開采過度的時代,用農業機械、農業化學品和化石能源來代替人工勞動的基本策略只能把人類逼入絕境。”
專家們表示,現在是時候進行“二次革命”了。這次“革命”不僅包括耕作方式的改變,還包括消費習慣和食品經濟的改變。這一過程將涉及包括農民、零售商、政府和消費者在內的方方面面。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兼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蒂姆·瑟辛格說:“這并非一個能一步完成的概念轉變,不是你只要每件事情都換個方法做就萬事大吉了。這個問題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答案,我們能做的和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譯自英國《衛報》]

每秒浪費10頭大象重(50噸)的食物
全球每年浪費食物16億噸,即大約每秒浪費10頭大象重(50噸)的食物。如果把這些食物裝進20立方米的垃圾車,能裝8000萬輛,足夠排到月球再繞月球一圈。
這其中大部分食物都是在運輸途中浪費掉的,尤其是在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發展中國家。
而在高收入國家,絕大多數的食物浪費則是零售商和消費者購買過多而后扔掉所導致的。在英國,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高達20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