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俊
“要是沒有新農合,俺真看不起這病,參加新農合真值啊!”青山鎮永紅村農民楊桂霞頗有感觸地說。
2018年楊桂霞因患左肺惡性腫瘤,前后3次在白城市醫院住院治療,共花費醫藥費46.15萬元,除去新農合報銷和大病保險報銷,楊桂霞住院治療只花費了近7萬元。像楊桂霞這樣參加新農合得到實惠的事例在洮北區不勝枚舉。
覆蓋面越來越廣,撐起利民“保護傘”
2018年,白城市洮北區把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作為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健康水平、構建和諧洮北的一件大事來抓。
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印發宣傳單10萬份,借助電視、報紙等媒體加強對農合工作的宣傳報道,指導定點醫療機構面對面向參合群眾宣講政策、答疑解惑。讓廣大參合群眾進一步加深對“三下沉兩提高”、基本報銷制度、大病保險制度、二次救助等惠民政策的認識理解,有效提高了參合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和運用水平。
通過實際運行,尤其是患大病農民獲得較高比例補償的現身說法效應,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認識、增強農民抵御風險的意識。各鄉(鎮)對籌資工作也高度重視,納入議事日程,實行“班子領導包片、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的三級包保模式,組織動員農民繳納合作醫療基金,開展農民參合宣傳與動員工作,做到保模式,組織動員農民繳納合作醫療基金,開展農民參合宣傳與動員工作,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這幾年,參合農民受益了。每到征繳費用的時候,我們用大喇叭一通知,老百姓都積極主動上門交納費用。這與起初四處求他們參合的狀況完全不同了。”德順蒙古族鄉古城村黨支部書記張壽坤的一席話道出了老百姓對新農合工作的認可。
如今,農民就醫觀念發生了變化,實現了“要我參合”到“我要參合”的心理轉變。截至目前,全區參合人數達19.88萬人,參合率為98.5%,其中貧困人口參合率達到100%,實現全覆蓋。
舉措越來越多,搭起便民“連心橋”
如何讓參合農民就醫更方便、受益程度更高,是洮北區新農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落實政策服務群眾上不打折扣,做足加法。全面落實好“三下沉兩提高”的惠民政策,將農村重度貧困人口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全部納入參合范圍,提高農村貧困患者在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的慢病門診的報銷比例,使農民患者大病醫療費用負擔逐步減輕,農合受益人群不斷擴大。籌資標準由180元增加到240元,報銷封頂線達到20萬元,特殊疾病病種增加到42種。
在農民就醫選擇權上開通異地報銷“快車道”做實減法。今年取消兒童白血病、先心病、婦女乳腺癌等10種疾病的轉診手續,患者可自主選擇省內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按同級醫院有轉診手續的比例報銷,更加方便了參合農民。兒童“兩病”婦女“兩癌”在省、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延續的比例起付段以上的部分按70%比例報銷。力度越來越大筑起護農“防火墻”。
為了確保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安全有效運轉,洮北區堅持“兩個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監管程序,從嚴加強基金使用管理,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取信于民。2018年,洮北區新農合管理中心組織人員對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全區所有鄉鎮醫療機構患者住院情況進行了逐戶核實核查,共入戶2356人次,實現了鄉鎮醫療機構入院患者核查全覆蓋。
對全區民營定點醫療機構監管核查由過去的抽查改為普查,實現了民營定點醫療機構檢查全覆蓋。通過“兩個全覆蓋”,有效規范了定點醫療機構行為,有力維護了廣大參合農民的切身利益。“住院報銷比例不斷提高,報銷手續更加快捷,藥品價格更貼民心……”一個個惠民之舉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洮北大地,更滋潤著每名參合農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