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誠
摘要:通過植樹造林來治理沙化耕地、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是我國綠化治理的主要任務。森林在凈化工業廢氣、吸收二氧化硫、保持水土、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加大對大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的研究,對于我國的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
中圖分類號: S757.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12.048
森林資源的增多能夠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較大影響。近年來,我國大興安嶺林地質量明顯下降,大量生態物種瀕臨滅亡。同時,農藥的大面積使用等原因,也加重了土壤等自然環境的污染。林地質量下降,致使大興安嶺森林的綜合效益低下,嚴重阻礙了其生態功能的發揮。
1 大興安嶺森林情況概述
1.1 大興安嶺森林的生態功能
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大力發展,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是當前我國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因此,森林的作用便凸顯出來。森林不僅可以治理沙化耕地、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而且森林在凈化工業廢氣、吸收二氧化硫、保持水土方面、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加大對大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的恢復性探索,將原有綠化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建立起協調的生物多樣性系統,為生態建設模式添磚加瓦
1.2 阻礙森林發揮生態功能發揮的因素
在大興安嶺森林種植生產過程中,人們往往為了滿足市場經濟而忽視植物本身的成活能力和不同植物對土壤類型的不同要求。根據最新調查顯示,許多育苗技術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育苗技術,為了經濟往往忽略了植物成長的需求,培育栽種后,為了使其快速長成,育苗人員施用大量氮肥迫使其生長。這種非專業的育苗手法,致使植物成活率并不高,很難發揮其原有的生態功能。而且于非成長需要農藥的大面積施用,導致森林資源受到破壞。青蛙、食蟲瓢蟲等有益生物因誤食噴有農藥的植物而大量死亡,生態系統嚴重失衡。除此之外,許多單位乃至個人存在不按規程對森林進行采伐,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審查不嚴格,未及時對采伐單位進行制止以及嚴格處理。由于人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為導致土壤重金屬超標,土地監管人員不能及時起到監督作用,無法對種植施工進行全程監管,導致施工人員非專業操作對我國森林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2 加強大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的具體措施
2.1 完善育苗技術以提高森林質量
造林成活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苗木質量。因此,完善育苗技術是后期木材長成的根本。應進行觀念的調整,要提高育苗技術,必須摒棄舊的觀念,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多關注行內的新發現、新成果,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使理論與實踐相整合。引進先進的育苗技術,作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更多學習、提高的平臺。定期邀請相關專家對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及時指出育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完善的苗木質量檢測體系,對苗木質量嚴格把關,從根本上提高大興安嶺的森林種植質量,以確保其更好地發揮生態功能。
2.2 充分了解植物習性,減少農藥的使用
要想使森林植物能夠順利地長成,充分了解植物的習性是必須要做的工作。合理選擇植物品種,對于提高大興安嶺森林種植施工質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的選擇綠化植物品種,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由此可見,合理選擇植物品種是后期森林長成的根本。在選擇植物品種之前,應先做好調查工作,充分地了解當地土壤的特點,例如酸堿性、營養成分以及影響綠化植物生長的少數元素的含量等。在充分了解植物習性的基礎上進行培育工作,不僅可以降低工作難度,減少工作量,更能極大程度上避免對綠化植物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除此之外,減少農藥的使用也是保護園林景觀綠化植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引進新興技術人員,依據已有技術使用研制高效、無毒或者低毒、污染程度較輕的農藥。此外,還可以創造一個有利于植物和害蟲天敵生長,不利于病蟲滋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從而預防病蟲的迅速繁殖,并將對系統內外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而這一切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植物習性基礎上的。
2.3 加大對大興安嶺森林保護力度
為了加大對森林的保護力度,定期對森林樹木質量進行檢測,及時發現樹木在生長中出現的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對樹木的生長狀況有詳細的了解,清楚樹木在不同生長階段對自然環境的不同要求,避免樹木受一些人為因素控制而無法培育成才,從而提高森林質量。另外,運用培訓的方式讓工作人員能有效地應對保護難題,消除不良影響。在樹木采伐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嚴格審批,凡是不符合規章要求的單位,需要整改后在發放資格許可。
3 結語
大興安嶺森林發揮生態功能有很多方面,運用新興的技術手段以及人才培養去保護森林。從根本抓起,探索我國森林種植施工質量控制現狀及形成原因,實施改善育苗技術,對病蟲害進行生態治理和加強采伐治理力度。加強管理模式,新引進管理思想,對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丁寶永,徐立英,張世英.興安落葉松人工林營養元素的分析[J].生態學報,1989(09):71-76.
[2]陳楚瑩,張家武,周崇蓮.改善杉木人工林的林地質量和提高生產力的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1990(01):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