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善波

【摘 要】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RI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經病理切片證實的乳腺癌(23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均對其實施MRI檢查手段,將MRI檢查結果與病理切片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MRI檢出準確率為95.7%,與病理切片結果比較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核磁共振MRI在診斷乳腺癌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具有分辨率高、安全性高等優勢,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輔助其他檢查手段,更好的為臨床診斷提供數據資料。
【關鍵詞】核磁共振;乳腺癌;診斷價值
乳腺癌屬于惡性腫瘤疾病的范疇,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死亡率,發生因素與遺傳有著直接的關系,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絕經前后的女性,在男性中也可發病,但是發病率較低[1]。早期診斷對乳腺癌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臨床在診斷乳腺癌時以乳腺鉬靶攝片為主,但是對于低于2cm的癌來說極易出現漏診,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2-3]。此次研究針對核磁共振MRI診斷乳腺癌的價值進行分析,以下為詳情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經病理切片證實的乳腺癌(23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均對其實施MRI檢查手段,參加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為女性,患者年齡為40~73歲,平均年齡(56.5±6.3)歲,13例患者為浸潤型導管癌,2例患者為小葉癌,3例患者為單純癌,5例患者為原位癌。
1.2 方法
參加此次研究的患者均采取MRI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1)體位:患者采取俯臥位,將雙乳自然的置于乳腺相陣列表面線圈的雙孔中,進行橫軸位、矢狀位、冠狀位的掃描;2)掃描:在掃描時利用自動回旋序列、短反轉時間反復恢復法序列進行掃描,在檢查時采取T1WI、T2WI與脂肪抑制T2WI。對乳腺脂肪及腺體的分布進行觀察時采用T1WI,識別液體成分時采用T2WI。將掃描層設置為3~4mm,且沒有間隙,對全部乳腺進行掃描,必要時也要對腋窩進行掃描;3)增強掃描:包含靜態增強與動態增強。利用三維快速成像技術進行動態增強檢查,每分鐘動態掃描1~2次,延遲7~10min后采取脂肪抑制技術,利用sE序列TWI+SPIR進行靜態增強檢查,將FOV設置為300mm,RFOV設置為50%,橫斷位及層厚分別為25層級4mm,且沒有間隙,對比劑使用Gd-DTPA,使用劑量在0.1~0.2mmol/kg之間,用藥的方式為靜脈內團注法。
1.3 觀察指標
將MRI檢查結果與經病理切片結果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基于SPSS 21.0版本統計學軟件建立數據分析模型,計數資料采用%的形式描述,采用χ2檢驗資料間差異,(P<0.05)表示兩者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MRI檢出準確率為95.7%,與病理切片結果比較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數據見下表1。
3 討論
乳腺癌的發病率比較高,在切除乳房之后,女性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與痛苦,從而降低其生活質量,乳腺癌的治療質量與疾病的分期有著密切的關系,針對早期乳腺癌來說,一旦被確診,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均可被治愈,所以早診斷、早治療對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4]。與乳腺良性病變比較,乳腺癌在ADC值、邊界等均有著一定的差異。病變形態與邊界:通常情況下乳腺癌形態是不規則的,且呈現出針刺樣、星芒狀、蟹足樣的形態,與周圍組織的邊界并不清晰。也有一部分乳腺癌形態較為規則且邊界比較清晰,或者是一部分為清晰,一部分為不清晰,呈現出細小毛刺樣的形態,在區分時具有一定的困難。病變的信號及強度:在T2WI上病變組織內部細胞、纖維成分等均有所不同,這也就導致信號強度不同。病變內部結構:針對乳腺癌病灶內來說通常有纖維化、壞死等現象,同時也會合并出血的情況,所以表現為混雜信號。腫塊周邊結構的改變:在腫塊周邊可能會出現乳頭凹陷、乳暈皮膚增厚等情況,乳腺后脂肪間隙發生中斷或消失的現象。ADC值(表觀彌散系數):在DWI之上,ADC值的大小與信號的高低為正相關的關系,有研究顯示惡性腫瘤患者ADC值要比良性病變患者或正常人群的ADC值低,乳腺腺瘤與乳腺癌比較,其細胞外空間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腺瘤細胞外含水量比較高時,也有可能是良性與惡性病變ADC值之間的差異[5]。
在此次研究中將經本院病理切片證實的23例乳腺癌患者均采取MRI檢查,檢查后將其結果與病理切片結果相比較,MRI檢出準確率為95.7%,與病理切片結果比較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隨著乳腺專用線圈的不斷發展提升,再加上快速成像序列技術越來越成熟,MRI技術在診斷乳腺癌中有廣泛的應用,且效果較為理想,彌補鉬靶X線先攝影陰性的不足,更可檢出隱匿性早期乳腺癌與小乳癌。MRI與DWI(彌散加權成像)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且檢出準確率比較高。MRI在診斷乳腺癌中得到醫務人員的認可,更得到醫學者的認可,具有分辨率高、安全性高、檢出率高、可反復操作等優勢。但是MRI在檢查乳腺癌時也具有一些不足,具體如下:1)花費較高:因MRI需要專業的儀器與輔助設備,因此花費比較高,很難在基層醫院推廣;2)良性與惡性病變在MRI表現中會出現重疊的現象,針對不典型MRI表現的病變需要進行確診;3)對于微小針尖狀鈣化灶來說MRI并不是很敏感,當鈣化的數目在3~5枚時,應輔助其他檢查手段進行確診;4)在檢查時會受到呼吸偽影的影響;5)有MRI禁忌證的患者。
綜上所述,核磁共振MRI在診斷乳腺癌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具有分辨率高、安全性高等優勢,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輔助其他檢查手段,更好的為臨床診斷提供數據資料。
參考文獻
[1] 史建明,古愛密.MRI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09):1229-1230.
[2] 王宏亮,戴超,于光,等.多種影像診斷技術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藥前沿,2016,06(20):146-147.
[3] 李洪義,邵建民,胡明成,等.MRI在早期乳腺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23):3814-3818.
[4] 黃繼康.研究MRI在診斷小乳腺癌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22(09):75-77.
[5] 汪瑞,周軍,沈俊,等.核磁共振在乳腺癌中的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01(0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