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
(1.《臺灣農業探索》編輯部,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眾籌出版延伸了傳統出版的產業鏈,使出版的生產模式、營銷模式、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革,是對傳統出版的重要革新,尤其是對于處在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的科技期刊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眾籌出版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其互聯網金融的屬性,三方主體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易引發誠信、權責糾紛等各種問題,就此學者們已做了許多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賈冀南[1]從融資風險視角提出應加強眾籌平臺管理控制投資風險;陳放[2]、王東旭[3]分析了眾籌出版的發展困境,提出要重視眾籌作品的著作權保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劉建[4]就眾籌出版融資模式存在的欺詐、違約、融資風險提出了相應的法律規導機制;李尚遠[5]就眾籌融資的法律、技術、信用、管理風險予以分析,提出從主體、環境、政策等多個角度進行作用以保證眾籌融資健康生存和發展。但學者們的研究多數從眾籌出版的融資視角出發,較少涉及科技期刊,對科技期刊眾籌出版的主體責任、法律風險的特殊性較少涉及。鑒于此,本文從科技期刊眾籌出版的三方主體視角分析其眾籌過程存在的風險和防范策略。
與傳統的眾籌出版相類似,科技期刊眾籌出版也包含三方主體,包括項目發起人、項目投資人和眾籌出版平臺,但在參與主體上與傳統的圖書眾籌出版略有不同。
1.項目發起人。項目發起人即眾籌項目的籌資人,由于科技期刊編輯部多數為非法人單位,所以科技期刊眾籌出版的項目發起人一般為各個期刊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或科技期刊所屬的出版社、出版集團,較少出現個人或第三方機構。當前的科技期刊眾籌出版案例中,多數以科技期刊的主辦、承辦單位為主,如《清華金融評論》眾籌出版的項目發起人是《清華金融評論》的承辦單位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法苑》眾籌出版的項目發起人是《金融法苑》的主辦單位北京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
2.項目投資人。項目投資人即資金籌集者,指的是參與科技期刊眾籌出版項目的網民。與普通圖書眾籌出版不同,科技期刊的讀者群和作者群高度統一,科技期刊眾籌出版項目的投資人也有可能成為科技期刊眾籌項目內容的生產者,這特別的身份使得投資人對科技期刊眾籌出版項目有更高的熱情、更強的甄別力和更強的自主意識。
3.眾籌出版平臺。眾籌出版平臺即聯結項目發起人和項目投資人的中介機構,根據眾籌平臺的回報方式可分為權益型平臺和股權型平臺,當前科技期刊選擇的眾籌平臺都為權益型眾籌平臺,并不涉及股權。當前可查的科技期刊眾籌出版案例中,科技期刊無一例外都選擇綜合性出版平臺作為眾籌出版的中介機構,并且多數為當前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眾籌平臺——眾籌網。
融資成功的科技期刊眾籌出版項目的三方主體關系中(見圖1),科技期刊作為項目發起人,通過了解投資人的需要,提出方案,進行前期的宣傳招攬投資人,并通過眾籌平臺提出融資申請;眾籌平臺通過項目審核和融資申請,將項目發布上線;項目投資人對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部分參與項目的內容生產過程,并最終從第三方眾籌平臺獲得項目收益回報[6]。

圖1 科技期刊出版眾籌三方主體關系
目前各大眾籌平臺都對三方主體進行了一定的權利義務的關系規定。其中,科技期刊作為項目發起人,必須符合眾籌平臺的資質和項目審查要求,保證出版物的合法合規,遵守眾籌出版平臺出版流程的相關規定。眾籌出版平臺既是眾籌平臺的搭建者,又是發起項目的審核者和監管者,同時還是投資方利益的維護者,在項目發起階段審核眾籌出版項目的真實性、可靠性、可行性,審查核定項目發起人的資質;在項目實施過程,對投資人的資金予以監管;在項目眾籌成功時協助項目發起人完成后續的回報服務,在項目失敗后能將投資人的資金原路返還。而項目投資人對項目具有知情權,可以完整、準確地獲悉項目的進展報告,項目成功后根據約定獲取相應的物質和項目相關的服務權限,項目一旦失敗也可依據約定金額返還項目籌集資金。但由于三方主體的權利關系存在交叉,資金缺乏有效監管,項目實施缺乏執行細則,眾籌出版實際過程中法律風險不斷顯現。
對項目發起人的法律規制不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項目發起人信用造假。項目發起人為了使項目能夠通過眾籌平臺審核,可能存在回避項目的缺陷,故意隱瞞項目風險的造假行為,如科技期刊有可能隱瞞稿源不足導致長期拖期出刊從而造成項目執行困難的可能性。(2)項目執行情況。主要體現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融資的使用缺乏監管,如存在超額融資的風險:當項目融資人獲得超過項目執行需要的融資資金,對超額融資資金的監管缺失,可能導致項目融資資金的濫用,從而造成項目的失敗。(3)論文的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期刊論文的首發權是評價論文價值的重要指標,項目發起人在項目發起公示和項目運行階段為了吸引項目投資人可能需要展示部分論文相關信息,存在侵害作者知識產權的可能性。(4)項目發起的目的與回報方式。一般科技期刊的項目眾籌目的都是完成期刊出版,回報方式一般包括紙質期刊、周邊產品等實物回報和電子期刊閱讀下載權限、專家交流論壇等精神回報兩種。但若期刊許予期刊販賣收益等投資收益回報,則觸及證券發行、股權眾籌等相關內容,目前尚存監管漏洞。
項目投資人作為眾籌弱關系中的投資人,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持者保護機制,需要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7],包括:(1)遭到誤導,如由于出版單位或個人信息的不真實性導致的投資風險誤判和投資決策錯誤;(2)遭受欺詐,如出版單位或個人發布虛假信息后卷款潛逃或利用眾籌項目承諾時間侵占投資人資金使用權一段時間后以項目失敗退還投資人資金的行為;(3)遭到違約,如出版單位或個人無法兌現項目發起承諾。對這些信用風險的擔憂都將打擊項目投資人的投資熱情。此外,項目投資人還可能存在對自身資金情況誤判、沖動投資的情況,對此也缺乏有效的后悔退出機制。
眾籌平臺的法律風險主要是由于眾籌出版平臺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由于眾籌平臺的獲利方式是抽取項目成功融資后融資總額的傭金,因此眾籌平臺對項目發起人的資格審查較為寬松,較低的審查要求給部分資質不良的項目發起人提供了魚目混珠的機會。甚至有些眾籌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的項目進入平臺融資,主觀上降低了對項目上線標準的審查要求,埋下了法律風險隱患[8]。項目眾籌階段,融資資金大量聚集在眾籌平臺,由于沒有明確規定資金需要第三方存管,造成眾籌平臺存在濫用融資資金的風險。項目實施階段,對項目發起人融資資金的使用、項目的執行情況,眾籌平臺也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存在巨大的資金使用風險。
當前,在眾籌細分市場中,眾籌出版由于具有“互聯網+”創意的屬性和天然的文化傳播屬性,一直以來都備受投資者的青睞,持續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專業的眾籌出版平臺。然而,當前眾籌出版缺乏專門立法,僅依靠《刑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公司法》《證券法》《著作權法》等約束當事主體。為了眾籌出版持續規范的發展,建議設立專門的《眾籌法》以及相應的眾籌出版法規,主要做到:(1)立法明確眾籌出版三方主客體的關系。規定各方的職責權限、權利義務,對違法行為相應的責任追究、處罰措施予以直觀的界定和劃分,對于有可能出現的違約、欺詐、非法融資的問題給予預判和防范,有效約束各方行為。(2)明確眾籌出版中的各方權責。眾籌出版通常為預售出版,眾籌平臺不同于一般的居間商,其還肩負項目監管的責任。而與一般的預售合同不同,投資人與項目發起人具有共同承擔投資風險性的特征。因此,需立法明確眾籌出版過程中眾籌平臺的審核、監管責任范圍,明確項目發起人與投資人預售合同的訂立、履行和合同解除條件。
科技期刊特別是學術期刊,由于學術研究的特殊性,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尤為重要,關乎作者的論文學術研究價值和傳播效力。加強眾籌出版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應做到:(1)完善眾籌出版的知識產權立法,盡快制定與眾籌出版特性相匹配的法律條款,充分考慮眾籌過程中支付、安全、儲存等可能存在的問題,整合金融、科技、壟斷等領域的相關法規,提高法律體系的銜接性和完整性。(2)提高眾籌平臺和項目發起人對科技期刊眾籌出版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法律意識。加強對眾籌出版項目的管理審查,嚴格審查科技期刊眾籌出版的項目發起人的出版資質,保證科技期刊作為傳播專業理論知識和傳遞科技信息為核心的重要載體的合法合規[2]。完善眾籌出版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強化執行細節把控,如學術論文的核心內容在項目展示和執行過程中不予公布,只公布論文研究范圍、題目、摘要等概況信息或對于需要展示的學術論文在第三方平臺、數據庫給予優先發表等。(3)加大眾籌出版的司法保護和行政執法力度,堅決打擊各種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明確責任權限,有效利用大數據等方法對侵害知識產權行為進行責任認定,規范行政執法程序。
立法確認眾籌融資的合法性,規避非法融資風險,避免出現欺詐、監管漏洞等風險,應著重解決眾籌出版過程中的資金監管問題,做到:(1)明確眾籌平臺、項目發起人、投資人的準入標準和法定義務,設置眾籌平臺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并依據證監會、銀監會等管理機構的行政許可要求予以眾籌平臺從業資格審定和管理;嚴格對投資人、項目發起人的資格審查,規范項目發起人的法律資質審定,確保投資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2)完善眾籌平臺內部資金管理制度,加強項目執行過程中對項目資金的監管,可將融資過程中的資金交由有資質的銀行、基金管理組織等進行第三方資金存管。(3)設立融資程序標準,具體包括眾籌的金額、人數、規模、時間、批準主體、方式和流程,確保融資過程程序化、規范化。(4)建立投資者保護機制,要求眾籌平臺有義務披露平臺所有權、管理人、業務范圍等相關信息;要求眾籌平臺不得與項目發起人存在資金利益交易行為,不得誘騙、隱瞞投資人,堅決制止誘導性營銷行為;提高投資人的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辨別能力;加強投資人投資過程中的信息安全防護,增強其支付和融資信息的安全性。
當前眾籌行業發展并沒有明確的監督管理部門,僅證監會在著手立法《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負責股權眾籌的監管,而其他權益型眾籌、公益型眾籌、物權型眾籌的監管主體則尚無定論。應盡快立法落實眾籌監管主體部門,明確主體責任,加強對眾籌出版主客體出版過程中涉及的主客體關系、權限責任、違約責任等的監督管理,落實和保障眾籌出版過程依法依規進行。再者,應發揮行業監管作用,加強出版行業協會對涉及眾籌出版的會員單位的服務質量、競爭手段、經營作風的監督審查,確保眾籌項目的申報、實施合法合規。此外,應在全社會普及宣傳眾籌,合理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通過曝光失信行為、社會輿論譴責等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全面的監管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