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知道,古往今來的軍事家們最頭疼的作戰方式是什么?沒錯,就是巷戰!隨著戰機狂轟濫炸漸漸減少,巨炮每日的轟鳴聲日漸消失,城市深處傳來的機槍聲、榴彈爆炸聲此起彼伏,這意味著戰斗已經進入了慘烈而曠日持久的巷戰階段。如何用最少的犧牲換取城市爭奪戰最終的勝利,絕對是考驗指揮官臨場指揮和戰術調度的難題!
不可避免的角斗
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戰爭往往是氣勢恢宏的,在廣大的平原與遼闊的大海上,敵我雙方你來我往,飛機大炮、戰艦潛艇,大殺四方,酣暢淋漓。殊不知,其實在大多數戰爭的后半程,城市才是真正的戰爭舞臺。奪取城市,意味著占據了人口、工業和經濟的多重制高點,甚至重要城市的拉鋸爭奪會成為決定戰爭最后勝利歸屬的關鍵之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根據戰后統計,歐洲戰場有40%的戰斗發生在城市。二戰后,世界依舊難以平靜,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和戰爭形態的演進,城市之戰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僅美國軍隊參與過的250多次對外軍事行動中,涉及城市的爭奪戰比例高達90%。而在著名的車臣戰爭中,俄羅斯軍隊90%的傷亡正是發生在攻打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市區作戰中。
血淋淋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打好城市攻防戰至關重要。那么,城市作戰的關鍵是什么?又該如何行動呢?
艱難的巷戰
城市作戰的正式名稱叫“巷戰”,也就是說,這種戰斗是發生在城鎮的街巷之間,敵我雙方短兵相接,進行猛烈的激戰,反復爭奪每一條街巷、每一座房屋。由于城市里的街道縱橫交錯,建筑物高大、密集,構成了復雜、多變而又惡劣的作戰環境,想要在這種戰場上取勝,沒有“兩把刷子”是絕對不可能的。
親身經歷過巷戰的人,都會對慘烈的戰況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在二戰時期著名的斯大林格勒(城市現名為“伏爾加格勒”)戰役中,僅僅一個火車站,就被蘇德雙方反復爭奪了13次!在一個大糧食倉庫里,兩軍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夠聽到對方的呼吸聲,經過好幾個星期的苦戰,德軍不得不從這個倉庫撤走。
巷戰之最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最大規模的巷戰是哪一場?來來來,咱們來觀摩一下,想必這樣一場絕對意義上的大戰一定能夠打消你對巷戰的輕視!
關鍵中的關鍵
無論是什么樣的戰斗,關鍵中的關鍵就是搶占先機,正如俗話所說——先下手為強!巷戰同樣逃不開這條真理。巷戰的目的是爭奪城鎮的能源、交通、通信樞紐、政府機構等要害部門,而控制了這些部門,就等于控制了整座城市。而這些部門所在的建筑,往往是城鎮中最好的建筑,高大、堅固,結構復雜,誰先占領,誰就搶得了先機。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巷戰的作戰原
則和關鍵點,接下來請注意,細致入微的“巷戰教學”即將展開!
爭奪制高點
巷戰這么慘烈,有沒有什么戰法可以參考呢?算你走運,以下內容千萬要牢記哦!
巷戰的戰術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所有戰術都遵循著一個核心——搶占制高點。制高點可能是一座摩天大樓,也可能是一座立交橋,只要占據制高點,就能夠組成交叉火力,控制周邊大片地區。
如果沒有制高點可以爭奪,就要注意隱蔽作戰,都要充分利用地形,用最少的傷亡換取最大的戰果。因此,學會拐角作戰是非常有必要的!
拐角作戰
熟練利用拐角作戰,是巷戰的必修課。
拐角作戰法的第一步,是拐角觀察。電影中常見的“背貼墻站立式探頭”看上去很酷,但在真實作戰中基本等于自殺。因為,如果拐角的另一面有敵人,站立式探頭的位置就會被敵人一直瞄準,稍一暴露就會被爆頭。
正確的做法是,在拐角處背對墻壁單膝下跪。
如果還想要更安全,可以采取臥姿探頭觀察法,也就是趴在地上,讓身體與拐角的墻壁平行,然后觀察街道戰況。
觀察好了,就可以拐角射擊。通常,巷戰中以4人為一隊,隊長背靠拐角墻壁蹲下,機槍手站在隊長對面,只需跨出一步就能開火壓制對方,而隊長則尋找時機,探出槍頭點殺敵人。隊長身后的隊員做好救援準備,隨時替換受傷的隊長或機槍手,最后面那名隊員負責警戒,保證小隊身后安全。
巷戰武器隨你挑
學會巷戰戰術之后,挑選一件趁手的武器是相當有必要的。軍火庫已經為你敞開大門!
ANPVS-14型單筒夜視鏡
ANPVS-14使用靈活,既可帶到頭上用單眼觀察,也可手持觀察或安裝到步槍上。在光線條件差的環境中,夜視設備能夠為士兵在巷戰中爭取到更多優勢。
“龍眼”無人機
體重只有1.9千克,可以分解成5部分,裝入背包。作戰時在戰區上空盤旋,提供最準確的街道信息。有了它,士兵們不僅可以掌握戰區信息,更減少了拐角戰中露頭的風險。
M82A1式12.7毫米反器材步槍
大口徑狙擊步槍不但可以殺傷敵人,還可以通過發射穿甲彈和穿甲燃燒彈來打擊輕型裝甲車輛、通信車輛、雷達等目標,是巷戰中必不可少的武器。
M4式5.56毫米卡賓槍 +
M100槍射榴彈發射器
由M16A2式步槍發展而來,既能提供沖鋒槍的火力,又具有步槍的射擊,搭配M100槍射榴彈發射器,是巷戰中點殺敵人的最佳選擇。
“掠奪者”單兵導彈
能夠直接攻擊目標,或攻擊頂部裝甲,可用于摧毀目前和未來主戰坦克以及掩體、工事等目標。
刻骨銘心
德第6集團軍軍官漢斯·德爾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說:“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水塔,甚至是一堵墻、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柏林戰役
時間: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
兵力對比:
蘇軍:250萬人,4萬門火炮,6000輛坦克,7000架飛機
德軍:100萬人,1萬門火炮,3000輛坦克,4500架飛機
傷亡人數:
蘇軍:共30萬人死亡,死于巷戰的10萬
德軍:共60萬人死亡,死于巷戰的人數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