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這是一個從開頭就讓人感到窒息的片子:幾乎真實還原的歷史、駭人聽聞的真相、危機時刻的謊言以及惡劣到極致的人性。如果可以選擇,我真的希望它是一部純屬虛構的故事——熱鬧看完,警示世人,反省思考,就夠了。但很遺憾,它不是。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最嚴重的一場核泄露事故,它就是《切爾諾貝利》。
這部由HBO精心打造的5集迷你劇5月6日上線后,再次證明了“HBO出品,必屬精品”的業界神話:首集播出后,豆瓣評分9.6;爛番茄觀眾好評度98%;IMDb平均9.5分;谷歌用戶也有98%的人表示喜歡該劇。
故事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鎮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堆芯發生嚴重爆炸,之后,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導致大量高能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大氣層,并隨風跨越國界,進入西歐地區。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核污染,超過336000人被迫撤離家園。同時,事故導致31人在3個月內相繼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消防員和救護員。受到核輻射影響而死亡、罹患癌癥、有出生缺陷以及壽命減少的人,數量更是無法估量。有報道稱,這場爆炸產生的輻射量,相當于400顆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專家表示,若要完全消除這場事故的影響,最少需要800年。這不只是災難,這是一場浩劫。
至截稿日,《切爾諾貝利》只播出了兩集,但其多線敘事結構和線性敘事手法,使整個劇集的故事表達干凈流暢,絲毫不拖泥帶水,且盡可能地讓一些復雜的科學與醫學原理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以達到大眾基本都能理解的程度。
首集開場以倒敘的方式,通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瓦利里·列加索夫的自殺,將觀眾帶入悲傷而壓抑的氛圍。這段開場戲筆者非常喜歡,第一句獨白便是“謊言的代價是什么?”仿佛已經定下了整個事件的基調。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后兩周年,瓦利里完成自己的錄音,將其用報紙包好,借倒垃圾的名義,避開監視自己的特工,將錄音偷偷放在樓外的暗格里……然后回家,喂貓,穿戴整齊,吸煙,上吊自殺。這段戲最特別的地方,是出現了三次鐘表的特寫,最后一次以大特寫出現,指針走到1點23分(兩年前切爾諾貝利核爆炸的時刻),瓦利里踢掉凳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背景音樂,也在此時戛然而止,只剩下煙頭燃燒的聲音、上吊繩子被扯住搖晃的聲音,以及貓咪享受晚餐的聲音。一切似乎都恢復了平靜。然后黑屏,上劇名。故事由此開始。

在前兩集中,最讓人感到可怕和寒心的,不是爆炸本身,而是爆炸發生后,相關負責人的隱瞞、掩蓋、封鎖消息和推卸責任。時間一點點流逝,每分每秒都有生命被“謀殺”。善良的搶救人員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沖鋒陷陣,他們并不知道,這不是在救援而是在自殺。直到謊言實在瞞不住了,官員們才開始做出正確的行動。
首集中一組慢鏡頭令人驚艷:民眾聚集在一起圍觀爆炸場景,風吹起女人的發梢,頭上落下的是從遠處飄散而來的放射性塵埃,孩子們嬉笑追逐在致命的“塵雪”中,孩子的歡樂與災難的悲痛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這些年來關于切爾諾貝利的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屢見不鮮,但不得不說本劇從編劇到導演都帶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它講述的是歷史,卻絲毫不單調;它借鑒了其他作品的靈感,卻更加鮮活地讓它們表現出來。畫面故意做舊的色調、演員精湛扎實的臺詞、故事合理流暢的編排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配樂,幾乎沒有一秒能讓人喘息,每一幀畫面都透露著壓抑,卻也讓人在這種壓抑中密切關注事件進展,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