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武漢市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搶抓城市發展機遇,舉全市之力,大規模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尤其是針對歷史形成的大面積城中村,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舉措,城市更新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工作存在超支趕進的現象,其間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拆遷矛盾。本文結合武漢市的情況,通過全面審視改造工作當中的政策做法,分析信訪矛盾產生的原因,并就后續如何妥善應對提出了有關建議。
【關鍵詞】城市更新;城中村;信訪
武漢市因城市建設需要,近年來大規模實施城中村改造,拆遷規模巨大,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拆遷矛盾。當前各級各部門承擔的行政復議、信訪舉報、司法訴訟等任務非常繁重,社會維穩壓力突出。經梳理發現,當前武漢市面臨的拆遷信訪問題主要呈現“三集中”的特點,集中在特定歷史階段、集中在特定區域、集中在特定人群。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當事人對改造拆遷補償不滿意,進而質疑改造工作中適用的政策。
1、基本情況
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武漢市在歷史時期,為搶抓城市發展機遇,大力開展“兩型社會”綜合配套試點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此項工作自2004年開始啟動,其間經歷了平穩推進、大干快上、轉型過渡等3個主要階段,改造范圍從二環內為主,到實現主城區全覆蓋,歷時近12年的時間。截至目前,武漢市通過土地市場累計供應了91個城中村,174個項目(包),成交土地面積約2130公頃,規劃建筑面積約7737萬方,成交總金額約1645億元。
從整個改造進程來看,2009-2011年是武漢市城中村改造的高峰時期,量大、時間緊、且供地批次集中。當時,為完成武漢市確定的年度績效目標,各級各部門按照“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原則,積極支持、實施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探索采取了“邊報地邊掛牌、準凈地供應、捆綁掛牌”等做法,加快推進項目掛牌工作。從實施效果來看,這是改造工作中克難攻堅的必經階段,采取一些超常規的做法是符合歷史情況的,且效果立竿見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這些掛牌項目后期逐步進入拆遷實施階段,因拆遷工作引發的矛盾開始集中暴露。比如,在此期間掛牌成交的唐家墩村、姑嫂樹村、賀家墩村、鯇子湖村等等,均是當前拆遷信訪矛盾的重災區。
2、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因部分拆遷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當事人反映強烈,群體性事件也時有出現,且有不斷升級的態勢。而城中村改造歷史時期的一些特殊做法,往往成為拆遷戶矛盾反映的焦點。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武漢市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采取了“邊報地、邊掛牌”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先掛牌籌集改造資金,盡快推進征地拆遷和解決村民安置還建。從嚴格依法行政的角度來看,程序上存在一定的瑕疵,群眾反映的問題確實客觀存在。但是,上述做法是武漢市在特定歷史時期,為實現城市跨越式發展而采取的特殊的、超常規做法。
2.1城中村改造歷史包袱較重,資金瓶頸問題突出。武漢市城市建設欠債較多,歷史形成的城中村規模巨大,且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區域,社會綜合治理問題突出。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先掛牌籌集改造資金,這種做法是符合武漢市實際的。
2.2開展兩型社會試點,搶抓城市發展機遇的需要。武漢市是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在歷史機遇面前,按照先行先試的要求,積極開展政策創新,且城中村改造所有政策都是按照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原則審慎實施的,試點的有關情況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
2.3政策設計始終堅持保障群眾利益,確保風險可防可控。一是項目掛牌前,土地征前告知、確認等相關程序已經履行到位,確保群眾充分知曉,能夠及時反映相關意見;二是項目掛牌嚴格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主動公開具體信息,接受群眾監督;三是按照把關后置的要求,嚴格按凈地簽訂出讓合同,確保項目完成拆遷補償,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利益。
3、當前面臨的形勢
武漢市前期受理的各類拆遷信訪案件,雖然大部分得到了法律部門和上級機關的理解和支持,但是,隨著國家依法行政更加嚴格,武漢市城中村改造面臨的形勢愈發嚴峻:
3.1城中村改造進入矛盾高發期。武漢市城中村改造是通過先掛牌籌集資金、再實施改造的,經過2009-2012年城中村目標任務攻堅階段,前期大量已掛牌城中村項目正處于改造實施的高峰時期,土地及房屋征收補償引發的矛盾大量涌現。
3.2國家土地管理日趨嚴格,城中村改造政策風險加劇。城中村改造歷史時期的一些特殊做法,若不及時調整,繼續執行下去,后續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政策風險。
3.3司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對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依法治國的不斷深入,司法機關對案件審理的要求不斷嚴格,協調難度越來越大。
4、有關建議
4.1及時調整改造政策。鑒于國家土地管理日趨嚴格、國家依法行政要求越來越高等現實情況,城中村改造工作應及時轉換工作思路,調整工作節奏,尤其是在政策制定問題上,應嚴格遵循國家土地管理的政策要求,在充分考慮當前面臨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對原有政策進行規范完善,確實把城中村改造這件大事、難事做好。
4.2妥善應對歷史遺留問題。對于群眾反映的拆遷信訪問題,政府行政部門應充分理解、正確對待。對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應及時研究解決;對確實不合理的,要仔細甄別、審慎研判,同時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在工作機制上,應建立由市政府城市更新主管部門牽頭,紀檢、公安、城管、國土規劃、工商等部門參與,協同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確保形成合力,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4.3加強溝通解釋。對于改造程序上存在瑕疵的城中村項目,相關部門應及時組織梳理,深入開展專項研究,提出處理預案。對于能夠整改的,應理性立行立改;結果具有不可逆,確實無法整改的,應主動加強與上級部門、司法機關的溝通、匯報,提請對歷史時期搶抓機遇的創新做法,給予支持和理解。
作者簡介:
陳潔,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