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鄧旋子 張姣
【摘要】在全面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綠色設計理念已成為建筑設計領域的主流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醫療建筑應當將綠色設計理念貫穿于整體設計流程,凸顯低能耗、輕污染建筑設計特征,優化了醫療衛生環境,維系了區域生態平衡。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可持續設計理念,圍繞醫療建筑綠色設計展開深度探究。
【關鍵詞】綠色設計理念;醫療建筑;醫療衛生環境
近年來,我國醫療建筑設計環節的高能耗、重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極大的影響了建筑設計的整體性與高效性,針對此,醫療建筑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量醫療衛生服務品質、病患需求及生態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逐步優化醫療建筑設計,為病患提供高品質的就診醫療環境。
1、深度剖析影響可持續、綠色建筑設計的關鍵因素
縱觀建筑行業的發展概況可知,影響可持續建筑設計的因素包括如下幾方面:其一,建筑環境設計。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建筑設計人員充分考量區域地理位置特征,優化調整建筑設計手段,改善空間環境;其二,主體建筑材料選擇,以圣瑪麗醫院為例,其在建筑設計環節秉承可持續設計理念,構建了節水型園藝體系,并以可回收再利用材料為主,最大限度的平衡工程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控制環境污染;其三,太陽能集熱器與采暖通風設備等,倡導利用可再生清潔型能源替代傳統非可再生能源,以緩解能源供應匱乏與環境污染問題。
2、綜合論述可持續、綠色醫療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當下,可持續、綠色醫療建筑設計理念的核心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具體來說,就是在醫療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求設計工程師要著重維護區域生態環境平衡,充分借助建筑所在區域的地理位置特征,提高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清潔型能源的綜合利用率。與此同時,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醫療建筑設計單位要制定合理的防火、隔熱、防潮等建筑設計方案,充分彰顯人性化特征,以滿足病患的實際需求。另外,在可持續、綠色醫療建筑設計過程中,應平衡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優化整體設計,避免相互制約。
3、可持續、綠色醫療建筑設計的應用策略
3.1醫療功能區空間結構布局
眾所周知,醫院建筑具有科室數量多、流程冗雜等特征,且各科室專項醫療技術差異大,對醫療衛生服務標準要求較高,因此,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也大相徑庭。基于可持續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一方面要構建智能化、集成化醫療垃圾處理系統,另一方面應著重把控專科疾病診療的具體特征,平衡各科室互動關系,確保醫療衛生服務的便捷性與準確性。此外,還應充分考慮單體設計對功能空間擴充的需求,預留充足的升級改造空間,并合理布設排水、電力供應、水源供應與氣體交換系統。利用完善的蒸汽凝結水與空調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統,可將回收并經清潔處理的水源作為綠化灌溉、汽車沖洗與道路清潔等方面的用水,以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節約成本。
3.2醫院建筑的綠色設計應當注重改善空氣質量
大多數醫護人員及病患對醫院內空氣質量都是怨聲載道,刺鼻的藥味兒、汗水味夾雜著其它難聞的氣味,使人在封閉空間內感覺到胸悶腦脹,增加了病菌較差干擾的風險。出現此類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室內通風系統設置不合理。由于醫院存在污染源多、交叉感染風險高、空氣流通差等特征,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轉變思想觀念,高效應用創新型室內環境智能控制技術,實時動態監控室內溫濕度、通風條件,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從而降低暖通空調設備的使用頻率,緩解環境污染,改善室內環境,為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3.3醫院建筑的綠色設計理念應當立足于實際工作
醫院服務對象多是機體免疫功能較差的病患,為此就應盡可能的改善建筑性能,以強化整體質量,避免對病患的康復治療造成負面影響,消除可能存在的威生命財產安全的危險源。由此,在構建醫療衛生體系及配置醫療資源過程中,應最大限度的保證能源與資源的安全可靠性。通常,醫院的經營需要多類型能源,且能源消耗量也至少達到普通建筑的兩倍之多,為此,設置二次回風空調系統可提高熱水的利用率,控制能源的消耗。
3.4在醫院建筑設計過程中,著重注意空調系統的回風問題
由于回風管在使用時會攜帶大量病菌,因此,應當在回風口設置性能優越的過濾凈化設備,減小灰塵堆積,并定期清洗,避免微生物或細菌的大量滋生,影響空氣質量。此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優化吊頂、墻面、樓面、走廊及門窗的設計,盡量使用耐腐蝕性有機合成材料,保證防火性能。針對醫院的墻面結構,必須要選擇不易脫落的材料,避免局部脫落影響美觀性,造成人員的誤傷。再者,化驗室、監察室與盥洗室等功能區的空間布局需合理,尤其是盥洗室,應盡可能滿足不同病患的如廁需求,并做好防水、防滑與日常清潔工作。
3.5優化醫院功能區空間布局
管理者應提高空間環境利用率,尤其是屋頂部分與地下空間。屋頂部分光照需保持充足且通風條件良好,適宜采取垂直綠化的方式,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吸除灰塵,凈化空氣,提高空氣質量等級。而地下空間可用于設置地下停車庫,以解決醫院職工與病患家屬的停車難問題,維持地面秩序。
3.6注重外圍結構設計
醫院建筑的外圍設計在整個建筑節能體系屬于較為薄弱的環節,熱量損失較大,針對此,應當優先選擇熱損失較小的外窗材料,如鋁合金材料等。此類材料不僅熱損值有限,且保溫隔熱效果、隔音效果較為突出。在建筑遮陽效果方面,可應用預制混凝土單元,緩解陽光直射對建筑物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持續高溫天氣的夏季,陽光直射不利于病患戶外活動,為此,門診處的外窗結構應設置具有自動開合功能的遮陽百葉,并可隨著陽光照射位置的轉移調節遮光面積,緩解輻射效應。
結語:
綜上所述,可持續、綠色建筑設計是醫院建筑設計未來發展進程中的主流趨勢,應當加大重視力度,在增大醫院建筑綜合應用率的基礎上,降低能耗,緩解環境污染。只有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合到現代醫院建筑設計領域,才能為病患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與就診環境,以此提高醫院經營運作效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仇爭艷.基于可持續設計與綠色設計的醫療建筑探討[J].城市建筑,2016(6).
[2]趙曉麗.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技術在醫院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31).
作者簡介:
趙倩,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北京;
鄧旋子,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北京;
張姣,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