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國家節約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我國正在大力推行海綿城市的建設。城市的建筑與景觀建設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海綿城市的相關概念,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進行建設。促進我國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就針對與海綿城市概念的視角下,對城市的建筑與景觀的結合設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操作策略,以此促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有序進行。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筑;景觀;結合設計
1、海綿城市對城市發展進步的作用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給自然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破壞,而生態系統一旦遭到破壞,也同樣會給人們自己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比如,在突降暴雨的時候,城市就會出現內澇問題,導致交通網的癱瘓,影響人們的出行,嚴重的還會造成經濟和財產的損失?;谶@樣的現象,海綿城市的發展理念應運而生。海綿城市旨在將城市建設成像海綿一樣,讓城市能夠具有良好的彈性,從容的應對自然災害和環境變化。城市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運行海綿城市的理念,提高道路的滲水能力,建設相應的河道以及排水系統,從而有效的減少內澇問題的發生。
此外,海綿城市的概念的推行不僅可以有效的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還可以將雨水儲存起來,留在需要的時候使用。通過對雨水的循環再利用,有效的解決了水資源,實現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還可以為城市凈化空氣。
2、海綿城市視角下建筑與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2.1 維護生態平衡
隨著城市化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態環境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城市建筑除了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應當遵循維護生態平衡的原則。這就需要城市建筑與綠化景觀相結合,通過不斷的健全防洪泄水系統,建設城市濕地,降低城市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平衡造成的破壞。
2.2 相互結合,融合發展
城市的建筑設計應當與城市的景觀設計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城市整體形象的統一與協調。而城市綠化景觀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為城市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因此,相關設計工作人員應當在城市的建筑與景觀的結合設計過程中,加入海綿城市的原理,將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和整體形象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現代化城市的發展建設。
3、海綿城市視角下建筑的相關要素與景觀之間的結合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之中,相關工作人員將城市建筑與景觀結合設計,不僅能夠在暴雨天氣及時的為城市排泄洪水,還可以將可利用的雨水進行凈化和儲存的工作。然后將儲存下來的雨水用以灌溉農田,澆灌植物,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1 建筑屋頂
城市的綠化建設可以充分的和建筑屋頂結合起來,利用建筑屋頂的空閑區域建造屋頂花園。通常情況下,屋頂花園都會種植一些小型的喬木,花草等等,還可以種植一些能結果子的植物。由于下雨的時候,屋頂花園是最先積水的地方,雨水在屋頂的污染比較小,還可以回收再利用。這就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將傳統的屋頂花園進行合理的改造工作,建造小規模的雨水花園來進行儲水工作。此外,建筑屋頂需要做好排泄雨水的工作。
由于屋頂是最容易積水的地方,在遭遇暴雨災害的時候,建筑必須具備泄水的能力,保證雨水安全排出。還需要具備防水的能力,從而減少由于雨水的浸泡而使建筑墻體損壞的現象。由于建筑屋頂能夠承受的壓力有限,在進行花園建設的時候不能采用過厚的基質。同時,還應當對雨水進行過濾,凈化等手段,然后對凈化過的雨水進行合理的安排,進行循環使用。
3.2 建筑墻體
墻面的綠化工作是為了有效的襯托屋頂建筑綠化,同時,在墻面設置綠化景觀可以節省景觀占用建筑空間。此外,在墻面上設置綠化還可以有效的吸收陽光和熱量,緩解悶熱的氣候。比如,種植一些爬山虎之類的藤蔓植物。通過墻面的綠化工作來增加雨水的滯留時間。此外,還有一種新型墻體綠化方式,叫做模塊式墻體綠化。這種綠化方式在城市中的運用比較廣泛,它方便拆卸,相關工作人員通過設計可以在模塊中加入雨水收集的裝置,以達到建筑可持續雨洪管理的目的。但目前這個技術成本還比較高,工作人員應當加大研究力度,探尋減小成本的方法。
3.3 建筑空間
在城市的建筑設計當中,可以結合空間要素把海綿城市理念與建筑設計結合起來,形成具有雨洪效益且具有觀賞性的空間。城市建筑除了居民樓,還有一些酒店、歌廳等娛樂場所的建筑。而在這些建筑中合理的加入具有海綿城市意義的景觀,可以促進城市的生態環境得到良性的發展。比如,在酒店的天臺設置露天泳池,結合植物盆栽等綠化景觀進行布置。同時運用高科技手段,將雨水進行過濾,運用自然雨水來做泳池水?;蛘邇艋^的池水不用做泳池,也可以用來種植一些水景植物,增加建筑的美觀性。
還可以利用儲存下來的雨水來建造人工噴泉,安置在庭院當中。這樣可以在炎熱的夏季,有效的提高空氣的濕度,減少悶熱感。建筑通常都會有一些設計死角,地下空間等等,采光和通風都不太好的地方,這樣的地方通常就用來堆放雜物沒有進行合理的利用。而現在就可以用這些地方進行雨水的儲蓄,安放一些雨洪的管理設施。
3.4 其他建筑設備
在城市建筑當中,有關于存儲水資源的設備有水箱,水塔,蓄水池等等,相關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合理的設計,將雨水進行利用,節約水資源。比如,在水箱的設置問題上。相關的設計人員就可以在設計建筑時為不同的用途的水源設置不同的處理路線,將屋頂、墻面上收集下來的雨水通過專門的路徑與飲用水區分開來,用于居民沖廁所或建筑清潔使用。有效的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結論:
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城市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而將建筑與景觀進行融合設計,能夠在保證人們正常的生活需求的條件下,完場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城市內澇帶來的危害。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積極的探討合理結合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方式方法,有效的規劃城市建設,管理自然資源,促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婷.芻議海綿城市建設與景觀設計中的綠色應用方法[J].花卉,2018(10);
[2]陳水潔.淺談海綿城市建設與景觀設計中的綠色應用措施[J].低碳世界,2018(2):149-150.
作者簡介:
唐衛衛,女,1984.11- ,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