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國家的建筑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建筑業內,結構設計對建筑成本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茖W合理的結構設計可以節省相當數量的成本支出,提高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鑒于此,本文分析和闡述了建筑結構設計對建筑成本的影響,在確保建筑物的質量的前提下節省建造成本,希望對今后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造價成本;影響
1、建筑結構設計和造價成本之間的關系
建筑結構的設計理念在設計開發階段開始體現,之后需要對結構進行合理化改進,以確保建筑成本的合理性。這意味著,在施工現場,必須以合理的價格保證建筑物的建設質量。因此,在施工早期階段也必須能夠拿出較為準確、有效的施工圖,并確保每個項目的材料預算和設計階段所需的資源都能提供給建筑結構,使其合理有效地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工期。因此,在建設階段,項目的成本內容是關鍵,也是項目預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诖?,建筑物的結構設計需要充分考慮項目周邊的條件和規定,以確保項目符合政府規定,確保建筑物建成之后滿足使用人員的安全舒適需求。這些是建筑物在成本結構規劃中所包含的概念,對于科學有效的建筑結構規劃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在設計過程的全過程階段,造價成本和結構設計成本的結合至關重要。首先,項目的總體概念和投資計劃包括建設項目中,包含的許多項目和數據。數據顯示,在相對獨立的建筑設計階段,要選擇的材料與整個企業在項目中投資的整體設計計劃和投資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系。例如,建筑物的基本類型的選擇,建筑物的基本結構和規劃計劃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如果設計方可以優化整體設計,可以確保項目不斷優化項目成本;其次,建筑結構設計與建筑成本之間的關系。在我國的建設初期階段,許多建筑物的設計工作存在一些質量問題,質量和安全多數是由這種情況造成的。還有很多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中的工作條件、基礎設施的設計并沒有進行合理性的優化,建筑結構的整體設計也存在一定的瑕疵。這會導致在后期使用建筑物時產生受力不平衡的現象,這也不能保證施工的整體狀況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因此在交付以后,使用過程中容易造成非常嚴重的質量安全事故。
2、結構設計對建筑造價成本產生的影響
2.1 結構形式對建筑成本的影響
結構形式對建筑成本的影響較大,主要在于建筑結構的經濟性和美學設計方面。常見的結構形式按照材料分:木結構、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按受力形式分: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膜結構。不同的結構形式對應不同的工程需求以及建筑造價,這需要加強結構形式在結構設計中所占的比重,滿足建筑結構功能的需求,進一步增強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保持合理的結構設計,以減少額外的土建工程成本以及項目投資成本。
2.2 建筑基礎形式對建筑成本的影響
基礎形式是建筑物的地基和建筑物結構核心的元素之一。建筑結構可以分為對建設成本顯著影響的天然和人工地基基礎。在自然的基礎上,它節省了大量的人工加固工藝,使建筑工程量總量大大減少,從而使成本控制在要求范圍內,這樣做比較容易實現。然而,天然地基需要良好的地質條件,但是往往基礎結構和結構設計之間的矛盾要求復合基礎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復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處理過程中部分土體得到增強,或被置換,或在天然地基中設置加筋材料,加固區是由基體(天然地基土體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體)和增強體兩部分組成的人工地基。
2.3 建筑結構中墻、柱形式對建筑成本的影響
通常,建筑結構中的大多數建筑物主要是結構墻,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墻體。 柱的構造通常必須滿足建筑物的要求,以確保結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必須確保柱間距符合相關的設計規范。柱間距太大而不能使材料得到完全的應用,并且難以確保建筑物的結構穩定,而如果柱間距過小,導致材料消耗增加并增加了建造成本。因此,必須檢查柱體網絡中的柱間距是否滿足穩定性和合理性。
2.4 建筑結構中梁、柱形式對建筑成本的影響
在規劃建筑結構過程中,要求必須確保用于在建筑物結構中的支撐元件符合設計標準要求,包括鋼筋混凝土的應用,以調整梁和支柱部分的尺寸使得支撐元件相互匹配,以控制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斷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的目的(配筋率)。如果配筋率太大,則橫截面尺寸通常太小并且配筋很大;如果橫截面配筋率太小,則橫截面尺寸太大并且配筋小,導致鋼筋混凝土的使用量增加。因此,在建筑結構工程設計過程中,梁柱的橫截面尺寸需要不斷優化,這對于控制建筑項目的總成本具有重要價值。
2.5 建筑結構延展性對建筑成本的影響
結構延展性是指某個截面從屈服開始到達最大承載能力或到達以后而承載能力還沒有明顯下降期間的變形能力,主要基于建筑技術的抗震能力。如果建筑結構具有強烈的抗震性,則其結構通常必須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通過選擇科學合理的抗剪力結構,提高了建筑構件的延展性,降低了承載力。然而,當發生相對強烈的振動時,整個結構可以吸收更多的能量,雖然總體結構容易造成損壞,但它可以承受很大的變形,因此不會坍塌。如果它是具有高強度和缺乏延展性的結構,則它相對脆弱并且只能吸收更少的能量。一旦地震烈度超過建筑結構的抗震水平,建筑物的整體結構就會變脆而突然崩潰。一般來說,選擇一個良好的延展性結構,不管是成本控制還是抗震性能,都必須滿足建筑抗震提出了“三個水準”的設防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控制建設成本。
總結:
總而言之,建筑結構的設計實際上是基于建筑結構理論的實際建筑評估分析的過程。這基本上是結構的優化,而不是控制結構的構造,從而控制建筑成本。在結構設計評審部分,有必要不斷調整和改進,實現結構優化、實現技術投資理論和實際成本控制相結合,不斷改進設計邊界完善造價設計,更進一步凸顯結構設計對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范振文.建筑結構設計對建筑造價成本控制的影響[J].四川水泥,2018(12):83.
[2]李大偉.建筑結構設計對建筑成本造價的影響探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34):15.
[3]羅旭.建筑結構設計對建筑造價成本的影響[J].建材與裝飾,2018(48):175-176.
[4]黃青漢.建筑結構設計對于建筑造價成本的影響探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7(05):18-19.
[5]董云.建筑結構設計階段優化工程造價成本的方法及對策[J].四川建材,2016,42(04):260+262.
作者簡介:
徐志偉,煙臺市勘察設計審查服務中心,山東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