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2019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十次提及“養老”。近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他再次強調了養老民生問題的重要:
民生本身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抓住重點難點問題一件一件去做。現在大數據顯示,“一老一小” 養老和托幼服務有困難。養老和托幼機構的發展跟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怎么辦?我調研發現已經有好的經驗,就是重點發展社區的養老托幼服務,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要創新機制,對接群眾需求,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新華網)
緊扣兩會、關注民生養老。值老年人健康環境專業委員會成立之際,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下簡稱中國院)與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人健康環境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老年人健康環境國際學術論壇” 于3月12日在中國院圓滿舉行。
論壇由中國院顧問總建筑師,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人健康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燕輝主持,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秘書長俞華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大會集結了建筑學、醫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多位權威專家,深入研討老齡化問題與老年人健康環境理念與技術發展。
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近2.4億,占總人口比例約17%,預計2030將提升至25%,2050將達到35%。未來龐大的老齡人群一方面將給養老服務帶來巨大挑戰,同時也將帶來“銀發產業”新的市場需求。國家強調大力發展 “社區養老” ,如何建構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多渠道創新社區治理,發展健康的老年產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這對老年人自身和社會大眾都提出了認知層面的更高要求。
就此,專家們在研討會上從不同層面強調了 “更新老年理念”的重要性:目前,大眾對老年人的認知仍多局限在弱勢與被扶持群體的狹隘認知上,養老設施與服務配備還停留在滿足千人指標的基礎層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激發老年人的創造力和提升老年人的生命價值將愈顯重要,這也將成為中國未來30年老年人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
老化就是以一種形式
去測驗一個人的創造精神。
——余嬪·博士
(臺灣高雄師范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專家們就如何滿足老年人生命創新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如何建立共助共創的混合社區,如何創造給心靈帶來慰籍的空間等提出見解。部分專家還應邀為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未來提出了溫暖的期許。
余嬪(臺灣):不要把老年人當成負擔,建立成功老化和創意老化的理念,將有助于延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態,從而減少醫療投入,實現老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森一彥(日本):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new environment in China will be more friendly and happiness for elderly people。
羅玲玲:如果大眾都能逐步認識到老年人事業的根本是幫助他們進行生命價值的延長和創造性的延續,而老年事業的工作者在環境條件和設施服務上做好支持,中國的老年人事業就一定會做得更好。
姜斌(香港):規劃和建筑師作為老年人居環境的設計執筆者,應該多向上下游的社會心理學和醫學等領域學習,養老事業的發展需要多行業的交流與合作。
湯川弘子(日本):做既能適合老年人,也能讓其他人感到愉悅舒適的全齡化人居環境設計才是可持續的。
首屆老年人健康環境國際論壇在中國院舉行
國際論壇共邀請了17位國內外養老領域的多學科權威專家,就老年健康環境理念、技術支持與技術發展趨勢以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等問題作了深入探討。大會分四個主題展開研討:社會學角度的老年人健康環境建設、健康環境理念與技術發展、健康環境多維度的技術支持、老年人身心健康。
大會各主題分別由中國院顧問總建筑師劉燕輝、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婁霓、中國院適老建筑實驗室主任王羽主持。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秘書長俞華在會上發表講話。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建筑師、地產商、產品商以及其他養老產業人士與媒體單位參加了大會。
本次論壇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人健康環境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建筑技藝》雜志社、中國院適老建筑實驗室、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由伊美安河北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宜居康和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中國院建筑文化傳播中心協辦。
國際論壇匯集了建筑學、醫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領域的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充分挖掘目前適老環境的問題所在,從多角度展開互動,以期引領老年人健康環境建設新理念,共同推進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主題1:社會學角度老年人健康環境建設
《高齡休閑創新與成功老化》
余嬪教授自2016年以來,在高雄多處偏僻地區針對高齡者,以生命故事為素材,透過繪畫、音樂、戲劇、寫作等親身體驗的創意教學行動,發現此活動能夠滿足高齡者自我整理與超越的需求,以及帶來社會鏈接與自我突破的動機,通過鼓勵老年人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來改善與提升自己與社會的生活品質。
——余嬪(臺灣高雄師范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
《針對超高齡化地區的養老服務環境建設與可持續運營》
森一彥教授以“共助共創的福祉環境設計”為主題,介紹了在20世紀城市化與老齡化發展的背景下,以馬斯洛需求理論與世界居住舒適性指數中的指標實現為目的的建筑計劃手法,并強調了拆舊造新的基礎上,考慮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居住需求,同時尊重地方文化需求及多樣需求的重要性。森教授結合一系列實踐案例,說明了將城市中的閑置房屋改造成福祉設施后在功能利用、社區重生等多方面帶來的積極效果。
——森一彥(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大學生活研究科教授 )
主題2:健康環境理念與技術發展
《暮年壯心:針對長者身心特征的健康景觀設計》
姜斌教授提出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問題需要打破一些固有的設計習慣, 從多樣的休閑空間與設施、土地利用與空間混合、教育/學習/知識交換機會、有趣的空間、浪漫的場所、長幼照顧一體化等方面進行規劃設計的思考和實踐。
——姜斌(香港大學建筑學院園境建筑學部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 )
《高齡社會的健康居住環境營造》
婁霓主任以近年來針對既有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的研究與實踐為切入點,介紹了全國范圍內的調研及數據分析情況,以調研數據反映出的適老環境現狀問題為導向,從社區配套、室外環境、室內空間、智能服務四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對于老年人而言健康宜居居住環境的設計理念及要點。提出健康的居住環境營造應包含三個層次:保障基本的需求、提升環境的品質、慰藉老人的心理。
——婁霓(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
《從女性角度談養老機構設計》
湯川弘子社長從女性設計師的角度探討養老機構的人文設計思想。以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紹日本養老機構的設計理念和細節處理。
——湯川弘子(日本·株式會社湯川弘子環境設計代表取締役社長 )
主題3:健康環境多維度的技術支持
《適老建筑環境建設與本土數據體系的建立》
王羽主任從國家的養老政策出發,剖析養老建設領域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中國院適老建筑實驗室是基于問題研究導向而成立的。目前實驗室擁有強大的數據庫包括:1)建筑環境設計建設難點問題解決方案數據庫;2)基礎人體工學參數體系;3)老年人環境行為參數體系;4)老年人建筑項目數據庫、既有住宅數據庫、適老部品產品庫。這些數據將成為今后健康環境建設的重要依據,同時也為實驗室智慧養老板塊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王羽(中國院適老建筑實驗室主任、中國院-康佳智慧養老實驗室技術總監 )
《智慧養老——物理互聯云聯》
楊安萍主任闡述了互聯網的進化趨勢,探討了在養老領域內如何有效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并介紹了以此理念為基礎,康佳集團與中國院聯合建成的智慧養老實驗室。
——楊安萍(康佳研究院高級經理、智慧養老實驗室主任 )
《老年人居家安全問題》
韋曉東總經理對日本居家老年人安全保障系統進行詳細的介紹,并依次從樓梯,門,扶手,輪椅等居家設備的使用,到對玄關,走廊,更衣室,浴室,衛生間等生活空間的適老改造方案進行說明。
——韋曉東(Perfect Partner株式會社CEO )
《構建老人日常生活場景》
巫智健表示作為建筑師,我們有責任創建一個極富包容性的生活場所,讓社會生態系統保持完整,得以豐富。老年人作為這個生態系統里面生活時間最長的人群,其生理和心理需求須自然而然予以滿足。在此基礎上,其日常生活環境不局限于作為居住的空間,同時還應是社會共同回憶的載體,承載著感知,并持續與外部社會環境的緊密聯系。
——巫智健(PADW中國區執行董事 )
《新型建筑材料如何在適老環境中發揮作用》
趙金平院長從材料學角度分析了適老環境建設的關鍵問題,指出適老建筑環境建設選材的原則包括安全性、易用性、舒適性、功能性及環保性,以及在這些性能需求之下的材料研發創新思路和新成果。同時介紹了多種新材料在養老領域應用的案例。
——趙金平(中關村人居環境工程與材料研究院院長)
《老齡化背景下的健康住宅技術》
張鵬副主任指出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升級,將建筑科學、行為科學以及健康科學進行有機融合,提升住房健康品質成為當前的社會熱點。國家住宅中心自1999年便聯合建筑學、醫學、體育學、心理學等方面專家,依托實驗檢測平臺開展居住健康研究。通過編制健康住宅體系標準、研發健康環境保障產品、建立健康型地產項目產品體系、開展健康住宅示范工程建設等多方面工作,積極推動健康住宅發展。在社會老齡化的背景下,進一步發展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健康舒適理論、研發仿自然感受的舒適健康技術,提供更符合老年人使用習慣的智能化產品,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張鵬(建筑環境優化設計與測評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
《中國特色醫養結合產品供應鏈》
袁洪峰總經理介紹了國內關于醫養結合及適老居家改造過程中面臨的家具和輔助器材供應鏈比較薄弱的現狀,提出結合社會需求,政府引導,設計研發帶頭,企業積極參與,與廣大醫療養老機構共同解決醫療養老產品供應不充分的社會問題。
——袁洪峰(伊美安河北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
主題4:老年人身心健康
《老年人健康與你沒有想到的血管疾病》
血管是人體較早老化的部位之一,健康環境建設的根本在于保障安全、促進老年人生活品質的提升。刁永鵬醫生在報告指出了血管疾病給老年人生活帶來的諸多問題,對環境設計形成重要的指導。
——刁永鵬(北京醫院血管外科醫生)
《老年人心理特征與健康環境需求》
劉松懷主任是老年心理學的臨床專家,他分析了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如:適應障礙、老年焦慮與抑郁、記憶障礙和老年性呆癡、疑病癥和恐病癥等。以上問題與老年人所在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聯,劉主任指出安靜和安全的需要、尊重獨立和隱私的需要、適應認知能力下降的需要、促進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需要、保持良好情緒的需要、減輕孤獨感的需要和懷舊的需要等在老年人生活品質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也對環境設計提出了要求。
—— 劉松懷(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康復科主任)